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衢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

更新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据媒体报道,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的存在说明变异具有多方向性 B . 若某人核酸检测一次为阴性,即可证明他未感染新冠病毒 C . 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是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方式 D . 变异毒株的广泛存在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 2. 细胞是由多种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生命系统。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二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均是葡萄糖 B . 磷脂和ATP的元素组成都含有C、H、O、P C . 蛋白质中N元素主要在氨基中 D . 无机盐离子在生物体内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 3. 生物学实验中常以颜色变化来表示实验现象。下列实验中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马铃薯匀浆中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混匀后的溶液变成蓝色 B . 将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色,肉眼直接观察到橙黄色颗粒 C . 在梨汁上清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摇匀,出现红黄色沉淀 D . 用洋葱内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到质壁分离使紫色液泡颜色变深
  • 4.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TP中所含的糖是脱氧核糖 B . 肌肉细胞需消耗较多ATP,故细胞内贮存了大最ATP C .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 绿色植物合成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5.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②过程中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 B . ③过程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C . ④过程中细胞形态会发生改变 D . ⑥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6. 下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光合色素存在于结构Ⅱ B . 图乙的过程发生在图甲的结构Ⅱ C . 图乙中的过程在光照下无法进行 D . 图乙中离开循环的物质②主要留在叶绿体内
  • 7.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如乙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b曲线和图乙中d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B . 图甲中c曲线和图乙中f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C . 图乙中e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 . 图甲中a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分泌的乳蛋白主要由游离在细胞溶胶中的核糖体合成
  • 8. 北欧鲫鱼能在结冰的水下生活,研究发现北欧鯽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图所示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过程均能产生ATP B . 图中②过程产生的[H]用于③形成酒精 C . 缺氧条件下,不同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酶有差异 D . 通过转化成酒精经主动转运排出,可减缓鲫鱼乳酸积累引起的肌肉疲劳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来测量H2O2酶催化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在最适温度和PH等条件下将反应室旋转180°,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每隔30s读取并记录注射器刻度,共进行2min,得到如下图2所示曲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B . 若仅提高环境温度,实验结果如曲线②所示 C . 若仅提高H2O2溶液pH,实验结果如曲线③所示 D . 若仅增加滤纸片数量,实验结果如曲线①所示,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 10. 染色体异常造成的流产占自发流产的50%。下列哪项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A . 唐氏综合征 B . 抗维生素D佝偻病 C . 特纳氏综合征 D . 猫叫综合征
  • 11. 下列关于孟德尔利用紫花和白花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花粉尚未成熟时,对母本去雄 B .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C . 去雄后需套袋,防止豌豆自花受粉 D . F1自交不需去雄、套袋等操作
  • 12. 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氨基酸 B . 翻译时存在碱基间氢键的形成与破坏 C . 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 . 图示过程在蓝细菌中可以与转录同时发生
  • 13.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C . 噬菌体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适宜时间后,其DNA即可被32P标记 D .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若侵染时间过长,可能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加强
  • 14. 研究发现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部分片段缺失,导致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极高,具有动脉硬化倾向,后代也几乎都出现该倾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变异一定为不可遗传变异 B . 小鼠8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C . 该变异为碱基对缺失造成的基因突变 D . 缺失的片段上有影响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基因
  • 15. 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生活经历能够被遗传。如小鼠在闻到以前给予它们父辈电击而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会表现出恐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鼠被喂以高脂肪的食物而出现肥胖症的原因与题中小鼠表现恐惧的原因相同 B . 父辈小鼠因电击导致DNA序列改变,遗传给子代,子代小鼠才会因为闻到气味而恐惧 C . 题中小鼠表现出恐惧与DNA的甲基化或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 D . 若有一对双胞胎的小鼠遗传信息相同,则他们患病的可能性也相同
  • 16. 下图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之间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一段时间后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过程 B . 新物种甲和乙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 C . 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 . 甲、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 17. 某二倍体动物(2n=4,基因型AaBb)体内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据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 细胞甲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 细胞乙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仅有染色体畸变 C . 与细胞甲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基因型为aB D . 细胞乙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时,着丝裂断裂后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
  • 18. 下列三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如下图所示,描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图甲中表示腺嘌呤②大肠杆菌含有图乙所示物质,但不含图丙所示物质③图乙和图丙中的并不相同,分别表示DNA和RNA的单体之一,但是其所含碱基种类相同④图乙和图丙中单体种类共有8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只有图丙中的4种单体

    A . 一项 B . 二项 C . 三项 D . 四项
  • 19. 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DNA培养液中,培养若干时间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加热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14N条带占1/8,15N条带占7/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复制了3代,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14N B . 该实验可用来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 C . DNA加热处理会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D . 若复制一次后将子代 DNA 不加热处理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将出现两个条带
  • 20. 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 B .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区域,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后回 C . 机体的基本生命中枢如呼吸中枢在脑干 D . 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 21. 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部分组成 B . 在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会被相应的酶催化水解 C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 D .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通过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的传递是双向的
  • 22. 某人因一次意外,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言语活动功能障碍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④血糖调节受到影响⑤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⑥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⑤⑥ C . ②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⑥
  • 2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血浆是内环境中部最活跃的成分 B . 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C . 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液大部分流回毛细血管 D .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占2/3
  • 24. 某艾滋病患者接受CCR5基因缺失突变者的骨髓移植治疗后,其艾滋病被“治好”。原因在于CCR5基因缺失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淋巴细胞表面缺乏CCR5蛋白,HIV无法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HIV内有两条单链RNA,为逆转录病毒 B . 病毒RNA进入细胞后逆转录形成的单链DNA能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 . 用药物把细胞表面的CCR5蛋白质隐藏起来,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D . 和艾滋病患者牵手或者拥抱,一般不会感染HIV
  • 25. 如下图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它们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性神经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B . 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C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中枢所处位置相同 D . 交感神经节链分布在脊髓的两侧
  • 26. 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放置甲、乙两个电极,并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下图1),其中①为腓肠肌,②为坐骨神经元。在甲电极处给予神经一个适宜刺激,腓肠肌会产生收缩,电表记录到一个负电波(下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2中Oa段表示图1的甲处发生去极化,是由Na+外流引起 B . 图2中de段表示图1的甲处发生复极化,是由K+外流引起 C . 若刺激甲电极左侧的位置,图1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且幅度相同的偏转 D . 若刺激位置从甲电极处改为甲电极左侧的位置,则图2中bc间的时间缩短
  • 27. 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如下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病原体上的抗原被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后才能被细胞②识别 B . 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它的增殖分化除了抗原刺激还需要物质甲即淋巴因子的作用 C . 细胞④是浆细胞,它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 . 物质乙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分子
  • 28. (2021高一上·浙江期中) 撕取洋葱外表皮分别放置在一定浓度的蔗糖和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点时,曲线乙中水分子进出细胞速率相等 B . 曲线甲表示硝酸钾溶液组细胞的液泡体积的变化 C . b点时,曲线乙中的细胞液渗透压与实验初始时相等 D .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差异是因甲、乙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 29. 激素作为一种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下图表示影响胰岛α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胰岛α细胞,属于条件反射 B .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与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调节血糖方面有协同作用 C . 受激素作用,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代谢变化是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 . 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胰岛α细胞的分泌
  • 30. 为研究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将长势相同的马尾松幼苗分别放在阳光充足的林窗处和荫蔽的林下,测定其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图。10:00时将林下一部分马尾松幼苗移至林窗处,并测定其光合速率(记作P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7:00时限制林下马尾松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B . 10点后,从林下移至林窗的马尾松的P值并未迅速上升至b点,其原因可能叶绿体内RuBP含量不足 C . 10:00-12: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会导致植物有机物含量减少 D . 12:00-14: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阻力的变化有关
二、综合题
  • 31. 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 (1) 按序号填写体液名称:②为,③为,④为
    2. (2)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填序号)。
    3. (3)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填序号)。
    4. (4)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包括、酸碱度和渗透压。
  • 32. 下图1表示发生在某雌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条染色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些染色体行为(均处于赤道面位置上),据图回答:

    1. (1) 若图2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请对图2各个过程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序。其中图1的cd段包含了图2中那些过程?。(用图中序号表示)
    2. (2) 图2中过程②若发生在体细胞形成过程中,则该时期是;若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则该时期是
    3. (3) 图2中过程③发生了分离,分配到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称为。这两个子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是否平均?。(填是或否)
  • 33. 番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中某过程如甲图所示,其他条件最适时,光照强度对整体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如乙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绿素a呈现色。
    2. (2) 甲图所示的结构为,图甲中物质B为
    3. (3)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是碳反应中将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
    4. (4) 若某株番茄处于图乙B点的光照条件下(其他条件适宜),则其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去向是(填场所)。若环境温度提高10℃,图乙曲线中C1点会向移动。
    5. (5) 图乙中C2点称为,若要用a、b、c中某一字母表示番茄植株在C2时的真正光合速率,应是字母
  • 34. 果蝇的正常翅与翻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眼和小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个翻翅果蝇种群,其中雌果蝇均为正常眼,该果蝇种群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所示。


    正常翅正常眼

    正常翅小眼

    翻翅正常眼

    翻翅小眼

    雌果蝇

    6/42

    1/42

    12/42

    2/42

    雄果蝇

    5/42

    2/42

    10/42

    4/4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果蝇正常眼和小眼这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会突变出小眼基因,正常翅基因会突变出翻翅基因,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2. (2) 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翻翅果蝇种群杂交出现表中翅型种类和比例的原因是
    3. (3) 若将F1中的小眼雌果蝇去除后,让剩余的果蝇自由交配。F2雌果蝇中,正常翅正常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4. (4) 翻翅基因和星状眼C基因(或野生型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C基因纯合致死。科学家们找到了翻翅星状眼个体,发现这种昆虫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永远保持翻翅星状眼的表现型,这是因为它们只产生基因型为的两种配子。不产生其他类型配子的原因是该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导致该染色体的长度、基因数量和种类均未发生变化,却无法发生片段交换。
  • 35.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很高,部分患者的病因与胰岛β细胞受损有关。如图表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1. (1) 细胞外液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以方式被转运到胰岛β细胞内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使细胞中ATP/ADP比值上升,进而关闭对ATP敏感的K+通道,导致Ca2+进入细胞,Ca2+浓度的上升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通过方式最终释放胰岛素。
    2. (2)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为验证吞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IL-Iβ (以下简称IL-Iβ)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效应,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胰岛β细胞

      IL-Iβ

      FDP

      基础胰岛素水平(ulU/mL)

      高糖胰岛素水平(ulU/mL)

      线粒体酶活力(%)

      NO(nmol/mL)

      A组

      426

      205

      100

      85

      B组

      237

      90

      46

      458

      C组

      359

      171

      85

      187

      注:FDP对胰岛β细胞有明显的保护功能;“+”代表加入,“-”代表不加入。

      请在表中相应空格处填写“+”或“-”,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  ②  ③  ④

    3. (3) 由表中信息推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IL-Iβ通过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结合,导致NO合成酶基因异常表达,NO含量,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同时NO影响,使ATP生成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4. (4) 请针对上述IDDM患者,提出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