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

更新时间:2022-10-14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 . 农业上少浇水多施化肥和农药 C . 园林浇灌采用喷灌法 D . 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 2. (2019·益阳) 下列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的是()
    A . NO2 B . CO2 C . SO2 D . 可吸入颗粒物
  • 3. 月球岩石中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TiO3 , 其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0价 B . +2价 C . +3价 D . +4价
  • 4. 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成分是单晶硅,常温下硅元素与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单晶硅是单质 B .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 . 硅原子有14层电子 D . 碳原子和硅原子的电子数相等
  • 5. 我国的空间站已开始运营,空间站内将氧气与储备的其它气体以一定比例混合成“人造空气”(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1%和78%是按质量计算的含量 B . 燃着的木条在“人造空气”中立即熄灭 C . “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 D .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 6.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塞进橡皮塞 B . 加热液体 C . 滴加液体 D . 倾倒液体
  • 7. 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清肺排毒汤属于化合物 B . 麻黄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 麻黄由27个原子构成 D . 麻黄碱中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1
  • 8.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装置正确的是(   )
    A . 验证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的空间 B .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 9. 如图是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验证了蜡烛燃烧的所有生成物 B . 甲图实验可以比较出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高低 C . 乙图实验可验证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D . 丙图的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 10.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二是对图一装置的改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粗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

    A . 图一去掉弹簧夹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 . 改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操作更简便 C . 实验过程中乙管中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D . 图二的导气管上也需要添加一个弹簧夹
二、填空题
  • 11. 早晨起来小张用淡盐水漱口,他从水壶中倒了一杯热水,想到了构成水的微观粒子是,他接着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过一会发现食盐不见了,水却有了咸味,从微观角度分析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热水而没有用冷水配制盐水的微观原因是
  • 12. 小张发现家中有一些平遥牛肉和软面包,平遥牛肉采用真空包装的原因是。软面包中填充的气体可能是,该气体可用作面包袋中填充气体的原因是

  • 13. 中午看新闻时,小张了解到今年9月24日中国宣布实现了用二氧化碳和水人工合成淀粉的新技术。他推测淀粉中含有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他做出此推测的依据是
  • 14. 下午,小张同学比较了桶装矿泉水和自来水的硬度大小,其方法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说明自来水的硬度比桶装矿泉水的硬度大,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
三、综合题
  • 15. 某市饮用水来自汾河水,河水中含有较多的泥沙、悬浮物和微生物。把河水作为饮用水使用之前,一般要进行以下处理。

    1. (1) 加入的A物质是,其作用是
    2. (2) 操作a 可除去水中的杂质是,若在实验室完成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3. (3) 操作b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此操作中投放的药品是
    4. (4) 自来水硬度较大,可采取方法降低自来水的硬度。
  • 16. 自来水消毒

    自来水消毒可除去水中的微生物。加氯消毒适合不同水质的消毒,可分为液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等方法。

    液氯消毒是将液化的氯气(Cl2)升温气化之后,加入水中进行消毒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工艺成熟,价格较低,但液氯本身有毒,使用时要防止泄露。消毒时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使微生物细胞中的酶被氧化并且蛋白质被阻止合成而死亡,从而实现了消毒。

    次氯酸钠(NaClO)消毒液毒性小,但稳定性相对弱,贮存时间相对短,易变质。消毒时次氯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致死病源微生物。

    二氧化氯(ClO2)的氧化能力比氯气强,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液中唯一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但由于其性质不稳定,易发生爆炸,要现用现制。例如可用氯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得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

    自来水消毒还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多种方法。消毒后的自来水在送到用户的过程中还可能被二次污染。

    1. (1) 上文的消毒液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用化学式表示)
    2. (2)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氯气能消毒的原因是
    3. (3) 次氯酸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任写两条)
    4. (4) 用氯酸钠和盐酸制取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二氧化氯是适用性比较广的高效清毒剂 B . 任何一种消毒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缺点 C . 进入用户的自来水安全卫生,可以直接引用 D . 加氯消毒是指加入氯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消毒
  • 17.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同学们结合最近完成的实验推测可能是蒸馏水或过氧化氢溶液。他们通过以下探究实验鉴别了两种液体,并构建了下图所示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网络。(“→”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将两种液体标记为A和B,分别取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一种黑色固体,发现盛放B物质的试管中产生了大量气体C,盛放A物质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B→C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收集上述实验产生的气体C于一个集气瓶中,取少量红磷点燃后伸入集气瓶,观察到产生了大量的白烟D,物质D的化学式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小王同学提出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生成气体C,A→C的微观实质是,他认为利用该实验也能设计方案鉴别A、B两种液体,你认为小王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18. 下图是加碘盐与未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加碘盐中氯化钠(NaCl)是主要成分,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使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元素。请根据标签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袋精制碘盐中含有碘元素的质量是
    2. (2) 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 (3) 计算一袋精制碘盐中含有碘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mg)
    4. (4) 请推测精制碘盐不能长时间炖炒的可能原因
  • 1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过程中的实验装置图。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装置A的实验目的是
    3. (3) 装置A的实验完成后,需要将制取氧气的药品放入试管中,具体操作方法是
    4. (4) 装置B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 (5) 为使收集到的氧气尽可能纯净,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写出一点即可)
  • 20. 小花同学在化学课上学习了氧气的有关知识后,对爷爷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兴趣,她在家制得一袋氧气,带到学校实验室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所制得氧气的性质进行了以下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分析制氧机工作原理

    1. (1) 【查阅资料】

      ①制氧机说明书部分内容:

      名称:家用分子筛制氧机

      制得气体成分:氧浓度≥90%(V/V),水分含量≤-43℃(露点法),二氧化碳含量≤100×10-6(V/V),一氧化碳含量≤5×10-6(V/V),无气味,固体物质含量≤1mg/m3

      ②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筛选分子作用的水合硅铝酸盐或天然沸石,有许多孔径均匀的孔道和排列整齐的孔穴,不同孔径的分子筛能把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分子分开。

      【讨论交流】家用制氧机制得的气体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制氧机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活动二:验证氧气的性质

      从氧气袋中收集几瓶氧气,小组同学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方案一: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方案二:将打磨好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绑一根火柴,将火柴点燃,接下来的操作是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3. (3) 【总结反思】

      ①实验结束后,小明发现他们小组完成方案二的实验后集气瓶底部炸裂了,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②晓红同学将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她认为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请你对晓红同学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