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

更新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细菌)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 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C . 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D . 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 2. 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 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只需向左方移动装片即可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 . 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 3.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病毒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B . 细胞中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离不开Mg元素 D . 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 4. (2021·山东模拟)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B .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 .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有效,对病毒性肺炎无效
  • 5.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

    +

    +

    无变化

    +

    +

    无变化

    +

    +

    +

    +

    +

    外层破坏

    A . 乳酸菌、蛔虫、洋葱 B . 蛔虫、硝化细菌、水稻 C . 蛔虫、蓝细菌、水稻 D . 乳酸菌、蓝细菌、洋葱根尖细胞
  • 6. 蛋白质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酶的催化下寡糖链被连接在肽链特定的糖基化位点,形成糖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这一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糖基化的蛋白质是在粗面内质网合成的 B . 蛋白质的糖基化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C . 在真核细胞中,几乎全部的脂质和多种重要的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D . 在真核细胞中,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转运的枢纽也是细胞内糖类合成的工厂
  • 7.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在感染人体时均识别肺泡上皮细胞上的受体(ACE2),起识别作用的关键蛋白均为二者包膜上的S—蛋白,但二者的S—蛋白有部分氨基酸存在差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控制ACE2合成的基因不只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中 B . S—蛋白与ACE2的互相识别作用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 S—蛋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 . 根据上述的科学研究推测,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功能也一定不相同
  • 8. 细胞质酸化是植物面临的生存威胁之一,液泡可对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这与液泡膜上的质子泵(H+-ATP酶)密切相关,H+-ATP酶以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H+泵入液泡,以维持胞质pH平衡。下图为液泡膜上H+-ATP酶维持胞质pH平衡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H+-ATP酶的作用是催化ATP水解、作为运输H+载体 B . 胞外H+进入细胞质基质的过程不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 C . 细胞外环境、细胞质基质、液泡液三者中,pH最大的是液泡液 D . H+-ATP酶运输H+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影响H+运输速率的因素有温度、O2浓度等
  • 9. (2021·东北育才模拟)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直接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它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与底物结合的部分称为结合中心;促进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分称为催化中心。下列有关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酶的结合中心决定酶的专一性 B . 酶的高效性与酶的催化中心有关 C . 低温条件下,酶的催化中心结构不变,而结合中心结构发生了改变 D . pH过高或过低可能会破坏酶的结合中心和催化中心的结构
  • 10. 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1963年,贾格道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假说内容及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类囊体中的H+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 B . 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 C . 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O2 D . 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
  • 11. 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心部位。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从横切面看,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行使功能。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中心体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 . 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后,每组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 C . 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溶酶体有关,与中心体无关 D . 气管上皮细胞中心体异常易患慢性支气管炎,推测可能与纤毛运动能力过弱有关
  • 12. 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下图表示铁被小肠吸收和转运至细胞内的过程。图中转铁蛋白(Tf)可运载Fe3+ , 以Tf-Fe3+结合形式进入血液。Tf-Fe3+与转铁蛋白受体(TfR)结合后进入细胞,并在囊泡的酸性环境中将Fe3+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Fe2+顺浓度梯度通过蛋白1通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 Tf与TfR结合后携带Fe3+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 C . 蛋白2和转铁蛋白(Tf)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 . H+进入囊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 13. 某同学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 蔗糖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液,而乙二醇则不能 B . AC段细胞液浓度先减小后增加 C . AD段细胞液吸水能力先逐渐增大后基本不变 D . BD段没有水分子的进出
  • 14. 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甲、丙装置中A、B、a、b溶液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乙、丁装置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甲、丙装置的状态,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 , Ma=Mb>MA , 则达到平衡后(       )

    A . h1<h2、Ma>Mb B . h1<h2、Ma<Mb C . h1>h2、Ma<Mb D . h1>h2、Ma>Mb
  • 15. 某十九肽含4个天门冬氨酸(R基为-CH2-COOH),分别位于第7,8,14,19位(见图)。肽酶E1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E2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十九肽含有的肽键数目为19个 B . 肽酶E2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十九肽少了4个 C . 该十九肽至少含有6个游离的羧基 D . 肽酶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有七肽、六肽、四肽
  • 16. 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甲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乙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不同 B . 根据图甲可推知,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 . 图乙中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A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 . 图乙中曲线B和曲线C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非竞争性抑制剂和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 17. 下图是探究某种酶的使用温度时所得到的曲线,曲线①表示该酶的相对酶活性,曲线②表示该酶的残余酶活性。相对酶活性=各温度下酶活性/最高酶活性×100%,将酶在各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该酶的最适温度下测定的酶活性称为残余酶活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曲线①可知,30℃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B . 根据实验推测,残余酶活性可能在80℃左右测定的 C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该酶的使用温度在40℃-80℃之间 D . 根据实验可知,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70℃之间
  • 18. 下列有关细胞代谢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各个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B .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代谢活动中,只有无氧呼吸与生物膜没有直接联系 C . ATP可直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当人体剧烈运动时ATP分解量大于ATP合成量 D .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中除了进行有氧呼吸还会进行无氧呼吸,此时CO2产生量大于O2消耗量
  • 19. 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 . 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 . 用黑藻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无须染色也能见到绿色颗粒 D .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 20.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250mL的锥形瓶中,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9h时细胞内合成ATP所需能量可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B . 6h时培养基滤液中能检测到酒精 C . t1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更大 D . a曲线表示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21. 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和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浓度为a时,该器官的酒精产生量相对值为5 B . 氧浓度为b时,单位时间内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 . 氧浓度为c时,该器官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D .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 22. (2021高三上·大庆开学考)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
    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 .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C .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动力都由线粒体提供 D .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23. 在无任何相反压力时,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B . 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C . 若将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细胞质浓度的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升高 D . 三种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 24. 如图是ATP的结构及合成与水解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2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b、c化学键连续断裂释放出能量和磷酸基团 B . 人体细胞中图2反应向左进行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C . ATP与ADP相互转化迅速,细胞中储存大量ATP以满足对能量的需求 D .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可参与DNA的合成
  • 25.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经过系列脱氢过程,其中间产物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一种指示剂)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和琥珀酸分子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 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二、综合题
  • 26. 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下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
    2. (2) x为;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连接两个b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
    3. (3) b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由a→B的过程中,有下列数量关系:失去的水分子数=分子数-数。
    4. (4)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用图中字母回答,下同),它的细胞器由B和组成,其体内单体c有种。
    5. (5) 在真核生物体内, A、B、D、E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 
    6. (6) 若d为胆固醇,其跨膜运输方式为;其作用是,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27. 下图1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动物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细胞结构,COPI和COPⅡ代表两种囊泡。据图回答:

    1. (1) 在细胞核内呈细长丝状,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其化学组成主要为
    2. (2)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能使细胞保持坚挺并富含糖类、无机盐、色素等物质的结构是[,其内所含液体称为
    3. (3) 蓝藻(填“有”或“无”) 结构⑤。与⑧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4. (4) 图2中包括的生物膜中,在细胞内的面积最大。在植物细胞分裂时,丙与的构建相关。通过囊泡分泌至细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其主要包括(至少答出两点)。
    5. (5) 若定位在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丙中,则图2中的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细胞内的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6. (6) 图2中经乙加工的蛋白质进入丙后,能被丙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的蛋白质经膜包裹形成囊泡,转化为溶酶体。若M6P受体合成受限,会使溶酶体水解酶在内积累,从溶酶体功能的角度分析,最终可能会导致(答出一点)在细胞内积累。
  • 28. 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2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CO2释放量的影响。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物质甲表示,物质乙表示。图1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2. (2) 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影响A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点所对应的浓度。图2中B点以后,CO2释放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3. (3) 表中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始终保持活性(忽略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Ⅰ、向          移动

      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可能进行无氧呼吸

      Ⅱ、不移动

                       

      ①据图填充表中内容:Ⅰ、 ;Ⅱ、 。

      ②若仍然通过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来确定酵母菌是否只进行有氧呼吸,应如何完善实验设计?

三、实验题
  • 29. 某学校兴趣小组准备用稀释的鸡蛋清液体或煮熟后的鸡蛋蛋白块为材料,探究pH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的相关内容和分析。

    Ⅰ实验过程:

    取5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戊。

    分别向5支试管中加入3mL胰蛋白酶溶液;用相关物质调节各试管内溶液的pH,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pH

    4

    6

    7

    8

    10

    1. (1) 为了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应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并将它们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保温处理;然后注意观察各试管中加入物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它们消失所需时间。

      Ⅱ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

      试管编号

      加入物消失所需时间(min)

      >100

      30

      18

      11

      35

    2. (2) 据表中数据可知,试管中胰蛋白酶活性最强。此结果(能/不能)确定该pH就是胰蛋白酶的最适pH。
    3. (3) 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答两项)。
    4. (4) 双缩脲试剂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加入物的水解是否彻底(能/不能)用该试剂进行检测,理由是
    5. (5) 试管甲中加入物消失所需时间明显大于试管丁,这是因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