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卤泊滩古称卤阳湖,位于陕西省渭河谷地,地势低洼,气候干旱,土地盐渍化十分严重。当地采用传统的“灌水洗盐”模式治理盐碱地一直没有成功,20世纪始改“排”为“蓄”,通过构建网状蓄水沟系,增加蓄水沟深度,在最低处增设淹没区或蓄水湖,不再向区外排水,实现”水地共处、和谐生态”,把重度盐碱地逐渐改造成为高质量农田。下图为卤泊滩治理区蓄水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以“排”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相比,以“蓄”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
      A . 依靠人工干预 B . 治理成本高 C . 有效利用了水资源 D . 改土效果差
    2. (2) 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
      A . 降低蓄水沟渠水位 B . 减少作物病虫害 C . 降低沟渠水体盐度 D . 提高生物多样性
  • 2.  2007年,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沈阳生态研究所在吉林省梨树县开展了以秸秆覆盖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和试验,形成了“梨树模式”,该模式下玉米的平均单产比常规耕作高5%~10%,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000元~1400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广“梨树模式”的首要目的是(   )
      A . 保持黑土自然肥力 B . 减少旱涝灾害 C . 增加当年粮食产量 D . 节约生产成本
    2. (2) “梨树模式”在干旱年份增产效果比湿润年份明显,其原因是(   )

      ①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②秸秆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③少耕免耕,增强了土壤的蓄水功能④多雨年份,秸秆覆盖导致土壤过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3. 福清市天宝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天宝陂选址在龙江下游地势较高处,拦河坝顺水流方向凸出成拱形,与河道斜交,在右岸处形成漏斗状,取水口正处于漏斗嘴(如下图所示)。天宝陂灌溉工程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其蓄淡拒咸的巧妙构思充分体现了福建先民的治水智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不直接利用龙江河水而是修建天宝陂引水灌溉农田,其主要目的是(   )
      A . 增加枯水期灌溉水量 B . 阻挡河沙流入农田 C . 利于减轻龙江水污染 D . 避免咸潮影响水质
    2. (2) 天宝陂灌溉工程精妙之处表现在(   )

      ①选址在河势较高处利于自流灌溉②洪水期开闸泄洪利于海水上溯

      ③拦河坝呈拱形可减轻洪水的冲击④取水口设在漏斗嘴便于枯水期取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4. “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目前,我国还有大面积的滨海荒地尚未被开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滨海草带”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
      A . 耐盐和耐涝 B . 耐涝和抗风 C . 抗风和耐旱 D . 耐旱和耐盐
    2. (2) 我国适宜大规模开发“滨海草带”的地区是(   )
      A . 台湾西部沿海 B . 浙闽沿海 C . 珠江三角洲 D . 环渤海地区
    3. (3) 通过建设“滨海草带”,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其原因是“滨海草带”(   )

      ①不与粮食生产争地②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③通过退耕还草,减少水土流失④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虚拟水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水资源量。通过贸易,虚拟水可以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流动。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大陆各省份虚拟水贸易净进口量或净出口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黑龙江和新疆虚拟水净出口量大的原因是(   )
      A . 农产品产量大,商品率高 B . 林果产品的输出数量大 C . 人口数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D . 石油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
    2. (2) 浙江成为我国虚拟水净进口量最多的省份,是由于浙江(   )
      A . 水资源禀赋差 B . 进口的农产品多 C . 水足迹总量最大 D . 人口密度最大
  • 6. 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描述了一种出现在南美洲潘帕斯草原上特殊的风,称为“奔北落”。下图示意某次“奔北落”发生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此次“奔北落”连刮数天,甲地气温下降,持续暴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出现在潘帕斯草原上的“奔北落”气流性质通常为(   )
      A . 冷干 B . 暖湿 C . 冷湿 D . 暖干
    2. (2) 造成甲地持续暴雨天气的原因是(   )
      A . 飓风登陆 B . 地形抬升 C . 冷锋过境 D . 空气受热上升
  • 7.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引起该湖近60来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气温 B . 降水量 C . 蒸发量 D . 地表径流量
    2. (2) 推测该湖60来年湖面最低的的时期是(   )
      A . 20世纪60年代末 B . 20世纪80年代末 C . 21世纪初 D . 2020年前后
    3. (3) 决定该湖蒸发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 气候变暖 B . 降水量年际变化 C . 湖面大小 D . 湖水盐度
  • 8.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太阳直射点位置约为(   )
      A . 11°05′N,11°56′E B . 11°05′S,168°05′W C . 11°05′S,168°05′E D . 11°05′S,11°56′E
    2. (2) 此日,北京天安门前国旗(   )
      A . 日出时旗杆杆影朝向西南 B . 正午时旗杆高度大于其影长 C . 日落时旗杆杆影朝向东南 D . 升旗时间晚于6点,降旗时间早于18点
  • 9.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某块样地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长白山森林土壤相比,海南岛山地雨林土壤的有机碳显著偏低。其原因是(   )

      ①枯枝落叶数量少②土壤有机质分解快③淋溶作用更强④光合作用更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推断该样地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及原因(   )
      A . 山脊高于山谷 受台风侵袭影响大 B . 山脊高于山谷 植物光合作用较弱 C . 山脊低于山谷 流水侵蚀作用强 D . 山脊低于山谷 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二、综合题
  •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9月10日,离开“老家”的一群亚洲象进入普洱市宁洱县境内。至此,拖家带口“游玩”了近一年半的亚洲象群终于回到了传统栖息地。

    亚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食量巨大。20世纪80年代,仅有约150头亚洲象分布在我国境内,1989年亚洲象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生亚洲象在我国境内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地。随着持续加大保护力度,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现已超过300头。与此同时,象群频繁溢出保护区活动,人象冲突不断加剧。下图示意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及分布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

    1. (1) 描述1975~2014年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 (2) 分析近年来大象群频繁溢出自然保护区活动的原因。
    3. (3) 请为云南亚洲象分布区实现“人象和谐共生”提出建议。
  •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气候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冷湿。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森林覆盖率超过60%,水能、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优势突出。下左图为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下右图示意贵州省煤炭和水电站分布。

    材料二:贵州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以云计算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打造南方最大、服务全国的云计算服务产业集群。2022年2月,全国“东数西算”工程启动,该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1. (1) 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 (2) 分析贵州成为全国“东数西算”工程节点的自然优势条件。
    3. (3) 预测云计算对贵州二、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盆地,秦汉以前曾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尾闾湖——猪野泽。经过历代农耕屯垦,猪野泽迅速萎缩、退化,解放初期只剩下一个面积不大的青土湖。1958年,在石羊河上游修建了红崖山水库,一年后青土湖消失。如今,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面积的90%以上,人口集中分布在占全县面积不到1/10的绿洲上,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为了摆脱水、土资源的制约,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该县实行了“关井压田”、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政策。

    材料三:民勤县在特殊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力度。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103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以上,成功阻隔了两大沙漠的合拢。

    1. (1) 运用地理学原理,分析民勤县境内的猪野泽彻底消失的原因。
    2. (2) 说明民勤县出台“关井压田”政策的原因。
    3. (3) 民勤县在压沙造林中大量采用了“梭梭”,试说明其理由。
  •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米比亚是非洲一个沿海国家(位置如下左图所示),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它的沿岸是一个长达1600千米的沙漠。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沙漠中有大面积的沙丘。海岸线上,广阔的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直逼海岸,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形成壮观的“倒沙入海”奇景(下右图)。纳米比亚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爱吃浮游植物的沙丁鱼,西海岸的沙漠中布满了各种沉船残骸,历史上曾被葡萄牙海员称为“地狱海岸”。

    1. (1) “倒沙入海”奇景多发在夏季,分析其原因。
    2. (2) 简述纳米比亚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海难事故多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