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 地形变化的原...

更新时间:2022-08-07 浏览次数:3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 . 古生代后期至中生代早期 B . 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 C . 古生代早期至中生代早期 D . 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后期
    2. (2) 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为大理岩的是(   )
      A . B . C . D .
  • 2. (2022高一下·高县开学考) 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内含闪光晶体,主要由CaCO₃、MgCO₃和SiO₂组成。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所谓“玉砌朱栏”,华丽如玉,故称做汉白玉。下图为“天安门华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成因上“天安门华表”的制作材料所属的岩石是(   )
      A . 岩浆 B . 岩浆岩 C . 沉积岩 D . 变质岩
    2. (2) 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汉白玉形成的条件是(   )
      A . 冷却凝固 B . 外力作用 C . 高温高压 D . 固结成岩
  • 3. (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 甲—沉积岩 B . 乙—喷出岩 C . 丙—侵入岩 D . 丁—变质岩
    2. (2) 图示①代表的地质作用是(   )
      A . 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B .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D . 地壳抬升,岩石裸露
    3. (3) 将图中三大类岩石转化成岩浆的作用是(   )
      A . 变质作用 B . 重熔再生 C . 地壳运动 D . 外力作用
  • 4. (2022高二下·深圳期末) 冰壶运动因其趣味性逐渐被大众喜爱和关注。用于制造冰壶的岩石是岩浆在地下快速冷凝形成的,苏格兰克雷格岛(如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所用石材的唯一产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制造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
      A . 玄武岩 B . 石灰岩 C . 花岗岩 D . 大理岩
    2. (2) 克雷格岛上该类岩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C . 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侵蚀 D . 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外力堆积
  • 5. (2022高三下·辽宁开学考)   2022年1月15日12时10分(北京时间),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区时比“北京时间”早5个小时)海域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致使大量火山灰,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该火山前身是一座海底火山,2009年喷发后形成岛屿,于14年、15年、20年和21年多次喷发。下面为汤加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以下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当地区时约为 1月14日17时10分 B . 此次火山大规模喷发时,全球为1月15日的范围约小于全球的一半 C . 此次灾害威胁到日本、斐济、新西兰等多国,主要是由风暴潮引起的 D . 此次灾后的一个月内,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差值将逐渐变小
    2. (2) 下列有关此次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火山灰进入平流层,影响空中交通   

      ②该岛屿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③此次灾害,使汤加面临淡水资源短缺威胁

      ④火山喷发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A . ①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2021高三上·长春月考)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迦巴瓦峰地区位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壳变形极强烈,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森林发育的原因是(   )
      A . 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 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 C . 距海洋近,有利于太平洋水汽到达 D . 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终年炎热
    2. (2) 关于该地区的正确表述是(   )
      A . 南迦巴瓦峰是受挤压形成的背斜山 B . 最适宜修建公路的地区是多雄拉 C . 5892高地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 D . 那木拉错是由地堑形成的湖泊
  • 7. (2021高三上·安徽月考) 井盐,食盐的一种,从盐井汲取盐卤,设灶煎制而成。云南省诺邓村位于横断山区,井盐业发达,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下图为诺邓村照片。据此完成问题。

    1. (1) 诺邓村井盐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平坦开阔 B . 全年光照时间长 C . 水陆交通便捷 D . 地下水含盐量丰富
    2. (2) 诺邓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筑在山坡上,其原因是(   )
      A . 方便交通 B . 避开洪水 C . 适合种植 D . 气候适宜
    3. (3) 与诺邓村井盐紧密相连的地理事象是(   )
      A . 诺邓火腿 B . 四合小院 C . 村巷石板 D . 河头潭影
  • 8. (2021高三上·“七彩阳光”开学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及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导致甲、乙时期聚落空间布局和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 . 生产、生活 B . 生活、经济 C . 经济、政策 D . 生产、经济
    2. (2) 该聚落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   )
      A . 农业生产空间集中连片 B . 生活用地的面积大于生产用地 C . 乡村聚落数量不断增加 D . 乡村聚落形态由集中趋于分散
二、综合题
  • 9. (2020高一下·武汉期中)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1) 甲地地质构造是,乙地地质构造是;图示区域若要修建东西方向的隧道,甲乙丙丁四地宜选址于.
    2. (2) 丁处地貌是,其形成原因,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甲乙丙丁四地处可能找到石油,理由是
    3. (3) 丙处地貌是,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该地貌形成于位置,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为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变
    4. (4)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三大类水循环中的循环,该循环对人类意义重大,通过该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在该循环中,人类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填写水循环环节名称)。
  • 10. (2020高一下·泸县月考)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地形上看,甲地是;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2. (2) 乙处的地貌类型为,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 (3) 丙处有一河流流经,但丙处不适宜建水库大坝,简述其理由。
  • 11. (2019高一上·埇桥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 (2) 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 12. (2018高二下·仙桃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合掌屋”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民宅建筑,位于日本本州岛歧阜县大野郡白川乡(东经136°54′23″,北纬36°16′18″)获町,这里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村中有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屋顶由茅草覆盖而成,茅草厚度达七八十厘米,且屋顶设计成60°锐角的正三角形,造型好像人的双手合掌一般,“合掌屋”由此得名。

    1. (1) 简述“合掌屋”所在地冬季的气候特征,并说明成因。
    2. (2) 从气候角度分析“合掌屋”采用较厚的茅草层覆盖,且呈正三角形的原因。
    3. (3) “合掌屋”四周沟渠纵横,指出沟渠的主要作用。
  • 13. (2017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 (1) E为 (地形部位),疗养院位于(南或北)坡。
    2. (2) 图中a、b、c中,不属于河流的支流,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原因是
    3. (3) 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更合理,理由是
    4. (4) 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甲乙两村,处更容易形成城市,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