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同...

更新时间:2022-08-05 浏览次数:4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上·福州期中)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氢气 

    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 ④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2. (2021高一上·乾安期末)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

       

    A . B . C . D .
  • 3. (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易造成的影响是(   )
      A . 海平面上升,沿海渔业资源更丰富 B . 极冰融化,冰盖面积减少 C . 欧、美各地冬季暴雪天气明显减少 D . 促进作物生长,农业增产
    2. (2) 为实现“碳中和”,普通民众可参与的是(   )
      A . 烘干机晾衣服 B . 公交车出行 C . 设计减排制度 D . 过节送贺卡
  • 4. (2021高一上·宣城期末)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2. (2) 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 . 东南风 B . 西南风 C . 西北风 D . 东北风
  • 5.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用薄膜可有效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下图为甘肃定西春季种植马铃薯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 大气降水 B . 水汽输送 C . 蒸发 D . 地下径流
    2. (2) 大规模使用农用薄膜会使干旱地区(   )
      A . 土壤污染减轻 B . 土壤盐度降低 C . 农业需水量增加 D . 土壤酸化减轻
  • 6.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球大气臭氧层(   )
      A . 位于对流层内 B . 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 C . 位于平流层内 D . 其内的臭氧浓度分布均匀
    2. (2) 地球大气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包括(   )

      ①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②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③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多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7. (2021高一上·海淀期末)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 B . C . D .
    2. (2) 阴天时,气温比晴天低是由于(   )
      A . ①减弱 B . ②减弱 C . ③增强 D . ④增强
  • 8. (2021高一上·辽宁月考)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 .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 随纬度增高而递增 C .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 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2. (2)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 . 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 B .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 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 D . 电离层高度增加
  • 9. (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2. (2) 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 .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3. (3) 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的玻璃房等)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节能成为一种时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 . 春季、秋季 B . 秋季、春季        C . 夏季、冬季 D . 冬季、夏季
    2. (2) 晴朗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温度比室外温度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 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 . 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 . 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 . 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3. (3) 一般将阳光房建在房屋南侧的城市,大多位于(  )
      A . 北温带 B . 北寒带 C . 南温带 D . 南寒带
二、综合题
  • 11.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为近地面受热不均两地,对应为高空丙、丁两地,形成热力环流后高空等压面明显弯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不同的大气垂直运动状况,甲地是(上升或下沉)气流。甲、乙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2. (2) 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3. (3) 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或夜间);甲、乙两地间吹(海风/陆风)。
    4. (4) 若此日乙地天气晴朗,则乙地该日气温日较差(大/小),原因是
    5. (5) 若该地位于北半球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风向是
  • 12.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2. (2) 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 13. (2021高一上·长白月考)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相应大气层的名称:A是层;B是层;C是层。
    2. (2) 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搭乘气球升至约39千米的高空。鲍姆加特纳起跳的地方位于大气的层。在该层降落的过程中,大气温度的变化特点是,其原因是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3. (3) 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4. (4) 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  ②

    5. (5) C层中有层,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 (6) 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层、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7. (7) 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
  • 14. (2021高一上·潮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 (1) 以上实验要验证的地理原理是。 
    2. (2)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偏,纸片B向偏。(填左或右)
    3. (3)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热量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热力环流。
    4. (4) 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之为
  • 15. (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 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 P)”,图 P 是图 N 中 A 层某地的气压状况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 N 中 A 为层,其直接热源是,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或降低)。

    2. (2) 图 P 中①②③④⑤气压相等的是,气压最高的是
    3. (3) 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地,气压较高的是地。
    4. (4) 若图 P 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夜间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山地或谷地)。
    5. (5) 若图 P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气压状况,则甲乙两地之间风向为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