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单元...

更新时间:2022-08-04 浏览次数:4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一上·岳阳期末)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坡面)、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30°)相同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和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图示:下图中左右两边木板分别代表甲乙两种环境,其中乙环境木板上铺了草皮。

    1. (1) 从该实验中可知(   )
      A . 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 B . 流水堆积作用明显 C . 甲环境泥沙流失比乙环境严重 D . 甲乙同时倒水乙槽水位上升更快
    2. (2) 若某区域正经历从乙环境向甲环境的演变过程,则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 . 土层变薄 C . 水流更清澈 D . 风力堆积明显
  • 2. (2021高一上·期末) 下图是长沙市某河流剖面图。图中I、Ⅱ、Ⅲ为河流阶地,橘子洲为江心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地貌中,成因与橘子洲类似的是(   )
      A . 台湾岛 B . 海南岛 C . 崇明岛 D . 钓鱼岛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河床海拔逐渐升高 B . 河流阶地I形成较早 C . 河流自西向东流 D . 橘子洲土壤深厚肥沃
  • 3. (2021高一上·深圳月考)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②①
    2. (2) 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科学性较低的是(   ) 
      A . 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 . 发展水产养殖业 C . 建立湿地型保护区 D . 留作河流分洪区
  • 4. (2022高一上·昆明期末) 由于风力的影响,沙漠之中多沙丘地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下列四幅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   )
      A . B . C . D .
    2. (2) 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缓坡一侧       ②陡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5. (2021高一上·农安期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 东南丘陵 B . 塔里木盆地 C . 四川盆地 D . 黄土高原
    2. (2) 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
      A . 东南—西北 B . 东北—西南 C . 东西方向 D . 南北方向
  • 6. (2021高一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有关甲乙丙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地的植被覆盖率高 B . 乙地大气能见度高 C . 丙地海拔一定最低 D . 丙地风速比甲乙地小
    2. (2)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 . 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 . 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 . 三地风力侵蚀,均易形成风蚀蘑菇
  • 7. (2021高一上·唐山期末)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处内华达山脉西麓,其标志性的U形峡谷(下图)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盛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公园内U形峡谷的形成源自(   )
      A . 海水作用 B . 冰川作用 C . 流水作用 D . 风力作用
    2. (2) 该公园内与U形峡谷相伴生的地貌景观可能还有(   )
      A . 溶洞、峰林 B . 沙丘、风蚀柱 C . 冰斗、刃脊 D . 海滩、海蚀崖
  • 8. (2021高一上·天津月考)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 海水侵蚀 B . 风化和风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侵蚀
    2. (2)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 . 岩洞 B . 岩礁 C . 沙滩 D . 海岸
  • 9. (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 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下图为该景区内的某景观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是(   )
      A . 海岸地貌 B . 喀斯特地貌 C . 风力地貌 D . 冰川地貌
    2. (2) 图中主要地貌有(   )
      A . 注地风蚀柱 B . 洼地峰林 C . 风蚀柱风蚀蘑菇 D . 石柱石笋
    3. (3) 下列关于该类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主要作用力是风力侵蚀 B . 地表常见地貌有石钟乳 C . 构成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D . 多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地区
  • 10. (2021高一上·弥勒期末) 下图分别为地震、滑坡两种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这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 . 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C . 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关联性 D . 两种自然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2. (2) 下列关于这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 . 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 . 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 . 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二、综合题
  • 11. (2021高一上·路桥月考) 读图,回答问题

    地球内部圈层图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

    1. (1) 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图中①为层,是(连续/不连续),②为层,④为
    2. (2) 自上而下,横波到了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的变化情况是,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是态。
    3. (3) 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三次大冰期分别是;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4. (4) 地质时期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在末期,60%以上的灭绝、植物明显衰退。
    5. (5) 写出冲积扇的特点
  • 12. (2020高一上·义乌期中)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表示是主航道中 心线)。读图后回答:    

    1. (1) 该研究小组考察的区域,判断其地形是, 河流是游河段。   
    2. (2) 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道处的分布特点是,这是因为岸受侵蚀,水较  。   
    3. (3) A 湖从形状上看,称为湖。研究小组认为A 湖是一段旧河道,河曲经流水 蚀作用,形成狭窄的曲 流颈,洪水期曲流颈被冲开,弯曲的河道被废弃成湖。
    4. (4) 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灾害, 原因是  , 治理的措施通常有  、。   
  • 13. (2021高一上·张家口期中)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图①景观为沿海地区的地貌,图②为(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2. (2) 图③所示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纬度地区,是(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有“峡湾国家”之称的是
    3. (3) 图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此作用下,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4. (4) 图⑤为(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地貌,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 14. (2020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西南地区滑坡多发,风景优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西南地区考察,游记中记载该地区“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

    1. (1)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抬升始于(地质年代),受作用的影响,山峰顶部多地貌。
    2. (2) 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形成深邃壮观的地貌。
    3. (3)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表水缺乏,跟地貌广布有关,该地貌是以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受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而形成。
    4. (4) 游记中的“穿穴之流”指的是;在“穴”顶多形成向下生长的地貌,它是作用的结果。
    5. (5) 西南地区滑坡灾害多,从地形、地质、气候角度说明原因,并说出防灾的工程措施。
  • 15. (2020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图乙为甲区域某地的地貌景观图,图丙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 (1) 图示区域太阳辐射较弱,主要原因是,导致太阳高度小;受太阳风影响,较高纬度地区极夜期间常欣赏到现象。
    2. (2) 图甲中挪威西部沿海海岸线非常曲折,主要是由于(地质年代)大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广泛发育,作用显著。
    3. (3) 图乙所示地貌为,据图描述其地貌特征。
    4. (4) 简述甲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