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 第5节   物质的溶解  第2课时  ...

更新时间:2022-08-17 浏览次数:8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饱和溶液
  • 1. 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 .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 .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2. 一定温度下,向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 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 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溶质的质量增加 D . 溶质的溶解能力变强
  • 3. 甲同学感到有点饿,就冲了一杯热的白糖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白糖水变凉,喝白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该白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 冲白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 . 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 . 凉的白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 . 喝白糖水时感到很甜
  • 4. 在一定条件下,将5 g食盐放入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沉积有1.4 g食盐,此溶液的质量为(   )
    A . 15 g B . 16.4 g C . 11.4 g D . 13.6 g
  • 5.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则(   )
    A . 晶体质量减小 B . 晶体质量增加 C . 溶液质量不变 D . 溶液质量增加
  • 6. 一定温度下,欲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只有① B . 只有④ C . ①④ D . ③④
  • 7. 现有一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这时溶液将由变为。这说明在改变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时,应强调这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二、知识点 2   浓溶液和稀溶液
  • 8.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 .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 . 升温可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9.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
    1. (1) 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是饱和溶液。
    2. (2) 同一溶质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填“大”或“小”)。
  • 10. 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 (1) 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2. (2) 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填“A”“B”“C”或“D”)。 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11. 小金自制了一个“气象瓶”,在密闭玻璃容器内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及蒸馏水,当外界温度改变,物质溶解度相应变化,会展现出不同形态的固体。当澄清透明的气象瓶中出现大量固体时,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溶液质量不变 C . 溶剂质量增加 D . 溶质质量减少
  • 12.   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加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0

    136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③⑤ D . ①②⑤
  • 14. 如图所示,向100 g水中加入固体A(该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5℃ 100g水 ①(无固体剩余) ②(剩余固体4.2g) ③(无固体剩余) ④(无固体剩余) ⑤(无固体剩余)

    A . 只有②是饱和溶液 B . ③⑤溶液组成完全一样 C . 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 ①②一定饱和,⑤可能饱和
  • 15. 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 (1) 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2. (2) 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倒入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三、自我提升
  • 16. 小华配制了一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杯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好能悬浮在溶液中,在某一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小球慢慢上浮,则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
    A . 溶液放置在了冰箱中,杯底固体逐渐减少 B . 溶液放置在了冰箱中,杯底固体逐渐增加 C . 溶液放置在了酒精灯上加热,杯底固体逐渐减少 D . 溶液放置在了酒精灯上加热,杯底固体逐渐增加
  • 17. 一木块漂浮于5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温度改变(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时,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填“升高”或“降低”),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