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25 探究和验证光合...

更新时间:2022-07-29 浏览次数:7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青岛) 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 . 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 . 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2. (2022·滨州) 下图是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 甲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乙中叶片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 . 丙中①、②内分别盛有酒精和清水 D . 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3. (2022·绵阳) 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分组放置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打开白炽灯,一段时间后统计到的气泡数目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 B . 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 C . 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正比 D . 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
  • 4. (2022·东营) 将一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进行如图所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 . 光合作用能产生O2 B . 光合作用需要CO2 C .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 . 光合作用需要光
  • 5. (2022·大庆) 如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试管中装满水,一段时间后,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B . 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C . 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D . 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有机物
  • 6. (2022·日照) 某兴趣小组用甘薯(茎细长,分枝少,叶多)为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如图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装置(该装置已经过黑暗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用黑纸片遮光是为了抑制叶绿素形成 B . 图中甲、乙两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 C . 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 D . 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7. (2022·鞍山) 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是(  )
    A . 溶解叶片中的淀粉 B . 为叶片消毒 C . 溶解叶绿素 D . 使得叶片中的物质挥发
  • 8. (2022·娄底)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模仿海尔蒙特做了如下实验:他们把一株0.05kg的白菜幼苗种在花盆里,只用雨水浇灌,3个月后,白菜重量增加了1.45kg,而土壤重量几乎没有减少,下列有关分析全部正确的是(  )

    ①白菜重量增加的1.45水g全部来源于水分

    ②白菜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③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④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全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⑤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其中干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A . ②⑤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9. (2022·安徽)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 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 . 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 . 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 10. (2022·赤峰)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结论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 图甲对照实验中I号叶片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B . 图甲对照实验中Ⅱ号叶片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 图乙装置证明:二氧化碳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 D . 图丙装置证明: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 11. (2022·长春) 下列选项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B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避免产生气泡

    C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唾液

    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2·仙桃) 植物栽培活动中,在阳台分别采用营养液栽培(无土载培)和土壤栽培两种模式种植番茄。每种栽培方式各有生长状况相似的5株植株,测定其光合速率等数据,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载培模式

    光合速率

    (μmol·m-2。s-1

    蒸腾速率

    (mmol·m-2。s-1

    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μmol·mol-1

    营养液栽培

    9.8

    0.68

    57

    土壤栽培

    8.9

    0.50

    52

    A . 每组选取5株植株,测3次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B . 需要定期向营养液中通空气,保证根能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 C . 分析:营养液栽培模式的蒸腾速率高,是因为气孔张开较多 D . 结论:气孔张开较多,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促进了光合作用
  • 13. (2022·泰州)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将盛有等量的同种水生植物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在同一光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光源产生的热量对本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计数植物产生的气泡数,可用于衡量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据此判断该影响因素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光源的距离(cm)

    10

    30

    50

    70

    100

    每分钟气泡数

    45

    30

    19

    6

    1

    A . 二氧化碳浓度 B . 氧气浓度 C . 温度高低 D . 光照强度
  • 14. (2022·凉山)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溶解叶绿素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湿棉絮

    使小鱼获得足够的氧

    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

    黑、白围棋子

    代表精子、受精卵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无菌棉棒

    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影响

    A . B . C . D .
  • 15. (2022·苏州) 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 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 C . 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 D . 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 16. (2022·宜昌) 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乙实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 丙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D . 丁实验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 17. (2022·陕西)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 . 光照 B . C . 叶绿体 D . 二氧化碳
  • 18. (2022·陕西) 下列实验中关于碘液使用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使用目的

    A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B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验证淀粉在口腔中被合成

    C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便于观察细胞核

    D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便于观察叶绿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2022·临沂) 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 . 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 20. (2022·陕西)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下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 . 叶绿体 B . 二氧化碳 C . 光照 D .
  • 21. (2022·陕西) 下列实验中关于碘液使用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使用目的

    A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验证淀粉在口腔中被合成

    B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C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便于观察叶绿体

    D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便于观察细胞核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2022·云南) 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 B . 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 . 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D . 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 23. (2022·自贡)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这说明(  )
    A .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B .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 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 .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 24. (2022·德阳) 为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装置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B . 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 丁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观察到现象
  • 25. (2022·遂宁) 下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及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植株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 B . 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 . 水浴加热这一步骤目的是脱去叶绿素 D . 两次用清水漂洗的目的均是洗去色素
二、实验探究题
  • 26. (2022·张家界)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将胶塞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②再取四套这种相同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

    ③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第3至5组用冷光灯照射,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下在表中。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实验结果

    --

    +++

    +

    -

    1. (1) 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
    2. (2) 对比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作用。
    3. (3) 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用“+”、“-”多少表示)
    4. (4) 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结构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情况为(填写A、B、C),原因是

  • 27. (2022·贵港)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一中,经过暗处理→光照-→叶片酒精脱色→滴加碘液等操作后,发现只有B装置的叶片变蓝,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同时还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
    2. (2) 在实验二中,两瓶种子种类相同且数量相等,C玻璃瓶装萌发的种子,D玻璃瓶装煮熟后冷却到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C、D瓶中,观察蜡烛在瓶内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
    3. (3) 在实验三中,将E、F装置放在有阳光且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到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植物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体外的。
  • 28. (2022·营口)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无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工厂中燃烧各种燃料,也大量地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呢?于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为此,他们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a)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室中“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此过程绿色植物进行的是____作用。

    (b)如上图所示,剪取大小、生长状态等都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装置甲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c)将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d)分别取下甲、乙两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e)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 (1) 兴趣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3. (3) a过程填写的内容是
    4. (4) 在实验方案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5. (5) 若甲组叶片不变蓝,乙组叶片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29. (2022·仙桃) 为探究光合作用,将3株天竺葵在黑暗条件下放置2~3天。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用玻璃罩盖住植株,小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或清水,玻璃罩与接触面用凡士林密封,丙装置用黑色塑料袋完全罩住。

    1. (1) 甲装置与乙装置组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2. (2) 乙装置与丙装置组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3. (3) 把甲、乙、丙三套装置放到室外,接受光照5小时后,分别从3根枝条上各取一片叶,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呈现蓝色是装置的叶片。
    4. (4) 把乙装置放在室外能接受光照的地方,不同日期(一天中从0时到24时记录)测量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用X和Y标记,结果如图二。分析X和Y,两者有差异的原因是两天的(答对一点即可得分)不同。
    5. (5) 分析图二中X和Y,6:00-12:00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都持续降低是因为
  • 30. (2022·泰州)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向A瓶中加适量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气体增多,使B玻璃罩内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增强”或“减弱”),说明此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2. (2) 实验一段时间后,取下B玻璃罩内的一片叶,经C图处理后,观察到叶片呈(填“棕色”或“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同时发现玻璃罩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植物体叶片散失水分的“门户”是
  • 31. (2022·黑龙江)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①中酒精的作用是:
    3. (3) 步骤③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4. (4) 实验现象:步骤⑦中见光部分遇碘液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32. (2022·福建) 了解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某学习小组做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

    Ⅰ.制备材料、装置

    a.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状况相同的叶片,制备直径均为0.6cm的叶圆片若干。

    b.抽除叶圆片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目的是使其能在溶液中下沉。

    c.以智能LED射灯作为光源,使用透明玻璃板做成罩子罩住射灯。

    Ⅱ.具体操作

    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分别放入10个已抽除气体的叶圆片,叶圆片沉底。再将烧杯置于自制实验装置上,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如图1)。记录每个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

    1. (1) 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它在菠菜叶中数量较多,因此菠菜叶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材料。
    2. (2) 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一种做法:
    3. (3) 每组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取平均值,目的是
    4. (4) 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光照强度为时,叶圆片平均上浮的时间最短,原因是
    5. (5) 光合作用受多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光照强度外,还可以用本实验装置探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 (2022·衡阳)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整株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

    第二步:如图1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处理。

    第三步:将图1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 (1) 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填“光合”或“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 (2) 图2中步骤a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溶解到酒精中。
    3. (3) 实验结果:

      叶片

      实验结果

      变蓝色

      见光部分:变蓝色

      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不变蓝色

      由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4. (4) 根据实验结果,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答2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