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邵通市镇雄县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 狗的长毛和卷毛 B . 人的长头发和黑头发 C . 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 . 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 2.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B . 杂交时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 .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 D . 孟德尔根据亲本个体的表现型来确定亲本是否为纯合子
  • 3. (2021高一下·潍坊月考) 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揭示了遵传的两条基本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 . 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C . 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验证过程 D . 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属于假说内容
  • 4. (2021高二上·疏附期中) 在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体红色牵牛花和纯合体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牵牛花和红色牵牛花进行自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   )
    A .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B . 红色∶粉红色∶白色=3∶2∶1 C . 红色∶粉红色∶白色=1∶4∶1 D . 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 5. 家兔的毛色受B、b和H、h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灰兔和白兔杂交,F1均为灰兔,F1中雌雄兔自由交配得F2 , F2中灰兔:黑兔∶白兔=12:3:1,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 . 亲代白兔的基因型为bbhh B . F2中黑色的基因型有两种 C . 基因B、b和H、h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 F2中的黑兔与白兔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 6. (2021高一下·梅州月考) 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不同温度条件下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花色可能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 . 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 . 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 . 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 7. 图为某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细胞可能存在于卵巢中 B .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 . 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D . 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8. 图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模式图,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3个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为(       )

    A . Abc、abC、Abc B . ABc、abC、abC C . abc、aBC、AbC D . ABC、abc、abC
  • 9.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和融合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B . 受精卵细胞核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 未受精的卵细胞代谢很活跃 D .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 10. 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B . 基因都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 . 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中,基因成对且一般相同
  • 11. (2022高一下·德州期中) 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 .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 .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 .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 12.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肺炎链球菌 S 型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 B . 进行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时,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C .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活的 R 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大多会患肺炎而死 D . 离体转化实验说明一种细菌的 DNA 掺入另一种细菌中,能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
  • 13. 某科学家用 1 个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2 P 培养基上连续培养多代的大肠杆菌,共得到 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合成子代噬菌体DNA 和蛋白质外壳所需的原料由大肠杆菌提供 B . 所有子代噬菌体的 DNA 分子均有放射性 C . 可以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出带32P 标记的子代噬菌体 D . 该实验不能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14.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 .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 . 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 .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能被RNA酶水解
  • 15.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 .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C . 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三者的数量是相等的 D . DNA分子两条链之间总是嘧啶与嘌呤形成碱基对
  • 16.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 . 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说—演绎法 C . 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构建法 D . 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研究方法——差速离心法
  • 17. 下列关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 DNA多样性是指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C . DNA特异性是指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D . DNA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基础
  • 18. 如图,图甲、乙分别是水稻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中的某两个阶段示意图,图丙为两图中某一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 酶1、酶2、酶3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 B . 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 C . 图丙为图甲的部分片段放大 D . 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核苷酸
  • 19. 下列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存在于 mRNA 中 3 个核苷酸就是遗传密码,也称密码子 B . 当 RNA 聚合酶与 DNA 分子的起始密码子部位结合时,mRNA 转录开始 C . tRNA 认读 mRNA 上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子,并选择相应的氨基酸 D . 除少数氨基酸只有 1 种遗传密码外,大多数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
  • 20. 图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的中心法则图解。被艾滋病病毒(RNA病毒)感染的人的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⑤ C . ③④ D .
  • 21. 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胰岛细胞(       )
    A . 只有胰岛素基因 B . 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C . 比人的受精卵基因要少 D . 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 22.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表观遗传现象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 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 C . 柳穿鱼Leye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D .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 23. 图甲和图乙与生物变异有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会使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增多 B . 图甲会使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量增加 C . 图乙会使细胞中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D . 图乙会使细胞核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
  • 24. 为获得颗粒较大的玉米(4N=40),将二倍体萌发中的玉米种子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嵌合体”的形成是由于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导致 B . “嵌合体”间杂交可能产生三倍体植株 C . “嵌合体”能产生含有10条染色体的配子 D .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
  • 25. 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两种育种方法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过程提高了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B . 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其只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C . b过程需要通过杂交来提高纯合率 D . a、b两过程应用的遗传学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 2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C . 遗传咨询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胎儿是否患遗传病 D . 禁止有遗传病家族史的人结婚
  • 2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同 B .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后需用95%的酒精冲洗 C . 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D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生物进化是以种群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个体
  • 28.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B . 狮和虎交配获得的狮虎兽属于二倍体,说明狮和虎属于同一个物种 C . 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 .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29. 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 超深渊狮子鱼为适应高压、无光等条件发生了定向变异 C . 深海极端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 D . 若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还能交配产生后代,则不存在生殖隔离
  • 30.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 种群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协同进化
二、综合题
  • 31. 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如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但2的先后顺序是
    2. (2) 在图中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细胞类型有
    3. (3) 着丝粒分裂导致图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用图中字母表述)。
    4. (4) 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理由是
  • 32. 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2. (2) 图中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此过程需要以为原料。
    3. (3) 图中过程②表示遗传信息的。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G、CUG,则物质a中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
    4. (4) 若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其后半部分增添2个碱基)变来的,则这两种基因所得物质b的长度(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相等”)。在细胞中由少量物质b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33. 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它们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据此回答问题:
    1. (1) 根据实验②的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果蝇灰体和黄体的显隐性关系。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2. (2) 在实验①的F1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F1个体间随机交配,其子代群体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
    3. (3) 如果不确定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A、a)不位于Y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就无法推断控制翅形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但可通过上述实验中的F1果蝇与其亲本进行回交来确定,那么应选择实验(填“①”或“②”)的果蝇作为回交材,回交组合中的雌果蝇表现型为
  • 34. 某动物种群甲生活在一个山谷中,后来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变化,山谷中形成了一条汹涌的大河。种群甲的个体中一半生活在食物丰富的河东岸,发展成了种群乙;一半生活在食物贫瘠的河西岸,发展成了种群丙。几千年后,河流干涸了,分布在河两岸的不同种类的动物又重聚山谷中,种群乙和种群丙相遇了,结果发现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有了很大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1. (1) 某科研小组连续两年对分布在河东岸的种群乙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已知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由此可以推断出:在调查的两年间,种群乙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理由是
    2. (2) 分析若干年后种群乙和种群丙形成不同物种的原因:首先从进化的内因分析,由于种群乙和种群丙分布在河的两岸,两个种群分别出现了不同的,且这种改变互不影响;其次从进化的外因分析,由于河两岸的生存条件不同,决定了两个种群朝不同的方向进化,且两岸间汹涌大河的阻碍引起的进一步限制了两个种群间基因的交流,久而久之,两个种群间形成了,标志着种群乙和种群丙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3. (3) 山谷中的动物种类繁多,比较蝙蝠、松鼠、狸猫等哺乳动物的前肢会发现,它们均由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且排列顺序一致;研究还发现,蝙蝠、松鼠、狸猫等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些方面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学说,进而为解释适应和物种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