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生...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一下·吉林期中) 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测交实验: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进行的杂交实验 B . 性状分离: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C .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 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 2. 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中的黑斑蛇与黑斑蛇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由此分析可以得出(   )
    A . 蛇的黑斑为隐性性状 B .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C . 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同 D . 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 3. 现将高茎皱粒豌豆(DDrr)与矮茎圆粒豌豆(ddRR)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占(  )
    A . 5/8 B . 3/8 C . 1/4 D . 3/16
  • 4. 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
    A .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D . 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二者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
  • 5. (2019高一下·扬州期末) 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有四个着丝点 B . 有四个DNA分子 C . 有四个染色体 D . 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 6. 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B . 细胞b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 . 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D . 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 7. (2020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已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
    A . 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B基因和b基因 B . 卵细胞中可能含有B基因或含有b基因 C . 若卵细胞中含有B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B基因 D . 卵细胞中必然含有B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b基因
  • 8. 如图表示动物的生殖发育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D过程发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 . A、B、C保证了亲子代个体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C . C过程中精子全部进入到卵细胞内 D .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平均来自a和b
  • 9.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相对性状。将一只白眼雄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代自由交配,F2代中白眼∶红眼=1∶3,且白眼都为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F1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 B . 将F2中果蝇自由交配,后代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C . 可判断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 D . 判断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上,应将纯合白眼雌蝇和纯合红眼雄蝇杂交
  • 10. 蚕豆病是吃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其遗传方式为伴X连锁隐性遗传。下列关于蚕豆病遗传的推测正确是(   )
    A . 父亲患病,则女儿一定患病 B . 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 C . 儿子患病,则父亲一定患病 D . 女儿患病,则母亲一定患病
  • 11.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那么在小鼠体内可找到下列哪类细菌(  )。

    A . 有毒R型 B . 无毒R型和无毒S型 C . 有毒S型  D . 有毒S型和无毒R型
  • 12. 下列关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 只有少数的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C .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D .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
  • 13. 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分子是由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B .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总是嘌呤与嘧啶配对形成碱基对 C . 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D . DNA分子两条链之间配对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
  • 14. 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的DNA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梯度离心,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② B . 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 . 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 . 亲代的DNA应为④
  • 15. 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不同人体内DNA(  )
    A . 所含碱基种类不同 B . 所含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C . 空间结构不同 D . 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 16. 如果一条多肽链中有肽键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分子的基因中,分别至少要有碱基(   )个。
    A . 1000和2000 B . 2002和4004 C . 3003和6006 D . 3003和3003
  • 17. 下图所示为中心法则示意图,①②③④⑤代表生理过程HIV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可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②③⑤
  • 18.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B . 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C .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 .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 19. 如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缺失 B . 易位 C . 重复 D . 倒位
  • 2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B .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C .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D .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 21. 下列不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的是(  )
    A . 提倡生育二胎 B . 禁止近亲结婚 C . 进行产前诊断 D . 开展遗传咨询
  • 22. 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 . 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 通过农药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 . 为防止菜青虫抗药性出现,可同时使用多种农药彻底消灭
  • 23. 在没有自然选择,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条件下,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一年生植物种群中,由某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隐性表型个体的频率是64%,则种群中显性基因和显性杂合子的频率分别为(  )
    A . 60%、48% B . 40%、48% C . 20%、32% D . 80%、32%
  • 24. (2019高二下·吉林期末) 某地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生活在一起的某种植物被海洋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的植株不能相互传粉。该现象属于(   )
    A . 适者生存 B . 自然选择 C . 生殖隔离 D . 共同进化
  • 2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相同的 B .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C . 生物产生的变异都能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保留下来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二、综合题
  • 26. 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后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猕猴的乙醇进入机体内代谢的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填“是”或“否”),原因是
    2. (2) “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种;若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则它们再生一个“红脸猕猴”中的纯合体并且是雄性个体的概率是
    3. (3) 为了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进行了如下遗传实验:

      ①让该“白脸猕猴”雄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雌猴交配,并产下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测实验结果并推测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

      A.若子代,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B.若子代,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C.若子代,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

  • 27. 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几个经典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

      Ⅰ.①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②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使噬菌体被标记→③把上述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④经过短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⑤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请指出上述步骤中存在的一处错误,并改正:
      Ⅱ.该实验如果保温时间过长,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Ⅲ.两位科学家进行实验时,搅拌不同时间分别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结果如下表:

      搅拌持续时间(min)

      1

      2

      3

      4

      5

      上清液35S所占比例(%)

      50

      70

      75

      80

      80

      上清液32P所占比例(%)

      21

      25

      28

      30

      30

      被侵染细菌成活率(%)

      100

      100

      100

      100

      100

      搅拌5min时,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成活率为100%,细菌没有被裂解,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

    2. (2) 某生物活动小组借鉴“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来探究H9N6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对该方案进行补充完善。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H9N6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活鸡胚细胞,DNA酶,RNA酶,生理盐水等。
      方法步骤:
      Ⅰ.取三支相同的试管a、b、c,分别加入等量的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酶、RNA酶,在c试管中加入
      Ⅱ.取等量的活鸡胚细胞分成甲、乙、丙三组用显微注射器分别把第1步处理过的a、b、c三支试管中的核酸提取液等量注入甲、乙、丙三组的活鸡胚细胞中。
      Ⅲ.把三组活鸡胚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抽样检测细胞中是否有病毒产生。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②若,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 28. 下图是优质西瓜培育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 

    1. (1) 正常西瓜是二倍体,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图中需 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是A和K,其处理的对象分别为
    2. (2) 通过J、K过程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的育种方法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3. (3) 在J、L过程中,花粉都不会参与受精作用,因为J过程是将二倍体花粉得到单倍体植株;L过程三倍体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正常卵细胞,故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 29. 下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请回答:

    1. (1) 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填序号)。
    2. (2) 图乙对应图甲中的过程(填序号),参与该过程的tRNA的作用主要是;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
    3. (3) 图丙所示的DNA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主要是
    4. (4) 若在体外研究mRNA的功能,需先提取拟南芥的DNA,图丙所示为拟南芥的部分DNA,若对其进行大量复制共得到128个相同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