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更新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肉食性动物可同属于多个营养级 B . 植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C .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 . 生态系统都有“各成分紧密联系”的特点,体现了其整体性
  •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 . 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 . 动物性激素是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D . 蜜蜂跳舞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
  • 3. 为了破解长江“无鱼”现状,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十年禁渔,保护的不只是鱼,更是对生存环境的救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禁渔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以恢复其正常健康状态 B . 长江禁渔有利于鱼类的繁殖,有助于维持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 C . 长江滩涂湿地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
  • 4.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图中各成分之间流动 B . e每增加1kg的体重,需要25-100kg的a C . a→d→e→b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D . 该图也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 5. 下图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制作果醋时应打开阀a,并同时打开阀b B . 装置可先用于制作果酒,后用于制作果醋 C . 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a,适时打开阀b几秒 D . 装置放到30-35℃环境中比较适宜制作果酒
  • 6.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A,B,C,D表示其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可表示两者所用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 . b可表示两者所用主要菌种都属于真核生物 C . c可表示两者所用主要菌种都进行有氧呼吸 D . d可表示三者所需外部条件存在相同的温度
  • 7. 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所使用豆腐含水量过高有利于毛霉菌丝生长 B . 腐乳坯堆积会改变发酵温度而影响毛霉生长 C . 卤汤处理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D . 加盐腌制可抑制杂菌生长且能赋予独特风味
  • 8. 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添加陈泡菜水可明显缩短泡菜制作时间 B . 泡菜盐水浓度过高会导致泡菜咸而不酸 C . 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将减少 D . 传统泡菜制作利用的是天然乳酸菌发酵
  • 9.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有多种。下列物品对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错误的是(  ):
    A .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 B . 牛奶——紫外线灭菌 C . 双手——化学消毒 D . 接种环——灼烧灭菌
  • 10. 用106倍稀释液以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量为0.1mL)测定某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作如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 涂布1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230,计算出菌落总数为2.3×109个/mL B . 涂布2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303和287,计算出菌落总数为2.95×109个/mL C . 涂布3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21、212和256,计算出菌落总数为1.63×109个/mL D . 涂布3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210、240和250,计算出菌落总数为2.33×109个/mL
  • 11. 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果胶酶是果胶分解酶的简称 B . 果胶酶是一类可改变酶促反应速度的催化剂 C . 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 D . 果胶酶可使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
  • 12. 下列有关纤维素分解菌和尿素分解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尿素分解菌能够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B . 纤维素分解菌能在仅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C .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出现透明圈 D . 进行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时,通常选用液体培养基
  • 13.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实验记录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组别

    清除血渍

    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清除油渍

    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A . 所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B . 甲组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 C . 乙组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D . 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不宜洗涤毛织品
  • 14. 下列是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固定化酵母细胞宜采用的方法有包埋法和物理吸附法等 B .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 C .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小火或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 D . 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到室温后才能加入酵母细胞
  • 15. 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若发现柱内有气泡存在,需要重新装填 B .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大分子蛋白质移动快最先洗脱出来 C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质迁移速率取决于分子大小 D . 由于SDS带负电,电泳时正确操作是在阳极侧加入待分离样品
  • 16. 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玫瑰油、薄荷油等物质挥发性强,通常用压榨法提取 B . 柑橘、柠檬等原料易焦糊,通常用萃取法提取芳香油 C . 若植物的有效成分易水解,通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D . 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提取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过滤
  • 17. 下表是两种生物(动物和植物)组织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A . 据O含量比较分析可知,甲中的含水量高于乙 B . 据N含量比较分析可知,甲是植物,乙是动物 C . 据P含量比较分析可知,乙中ATP含量多于甲 D .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组织中,甲所含能量多于乙
  • 18. 图示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组成核苷酸的元素是C、H、O、N四元素 B . DNA和RNA的组成差异是b、c各不相同 C . 人体和新冠病毒(SARS-CoV-2)都有8种d D . d的排列顺序多样性决定DNA遗传信息容量
  • 19. 如图是构成某胰岛素分子的一条多肽链,共含3个甘氨酸,分别位于第6、8、23位,现设法除去其中的3个甘氨酸。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多肽链完全水解需要消耗29个水分子 B . 除去该多肽3个甘氨酸需消耗6个水分子 C . 除去该多肽3个甘氨酸能形成4条多肽链 D . 该肽链的空间结构与胰岛素功能关系密切
  • 20.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还原糖鉴定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备用 B . 大豆种子适于鉴定蛋白质,其研磨滤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即刻呈现紫色 C . 小麦种子适于鉴定还原糖,其研磨滤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加热呈砖红色 D . 花生种子适于鉴定脂肪,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可以观察到红色脂肪颗粒
  • 21. “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
    A . 生物膜的功能越是复杂,其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是多 B . 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广阔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点 C . 人的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D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有大量线粒体,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 22. 某科研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分离出某动物肠腺细胞的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肠腺细胞中,细胞器丙的成分与染色体的成分一致 B . 肠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细胞器甲提供 C . 醋酸杆菌与肠腺细胞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具有细胞器丙 D . 肠腺细胞合成的消化酶经细胞器乙加工后才有催化性
  • 23. 瘦肉精是一种用来提高瘦肉率的药物,通过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和转化、促进蛋白质合成,实现瘦肉率的提升,过量摄入危害人类健康。据此推测,瘦肉精对细胞器的作用很可能是(  )
    A . 使溶酶体的活动加强,中心体的活动减弱 B . 使溶酶体的活动减弱,中心体的活动加强 C . 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加强,核糖体的活动减弱 D . 使某些内质网的活动减弱,核糖体的活动加强
  • 24.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换成蔗糖溶液,也会发生类似图中曲线变化 B . a、c两点所在时刻的植物细胞液浓度是相等的 C . 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最大,与A溶液浓度相等 D . b点之前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吸水能力持续增强
  • 25. 如图是细胞膜局部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结构中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是膜流动性特点的体现 B .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该结构的基本骨架 C . 若蛋白A有信息传递功能,则其可能是某激素的受体 D . 若蛋白B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可能需要耗能
二、综合题
  • 26. 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生物进行调查研究,获得其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如下表所示(√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表回答有关问题:

    捕食者被食者

    绿藻

    螺蛳

    水草

    鲫鱼

    轮虫

    螺蛳

    鲫鱼

    轮虫

    1. (1) 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鲫鱼在食物网中占有个营养级。
    2. (2) 鸡粪富含粗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的形式流向鱼。若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3. (3) 据研究表明,绿藻营养成分丰富,几乎涵盖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绿藻的此价值属于价值;同时,绿藻也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绿藻的该此价值属于价值。(填“直接”“间接”或“潜在”)
    4. (4) 生态学家指出,若螺蛳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或全部死亡,湖泊中的鲫鱼产量会增加,试分析鲫鱼产量增加的原因:
  • 27. 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向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如图所示是它的结构简式,请分析回答:

    1. (1) 脑啡肽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构成脑啡肽的基本单位之间的区别在于基不同。
    2. (2) 脑啡肽通过反应合成,是肽。
    3. (3) 若用组成脑啡肽的基本单位每种各一个,重新合成新的物质,最多可形成种。这是由于形成它的基本单位的不同造成的。
    4. (4) 脑啡肽口服不具药效,原因是
    5. (5) 血红蛋白比脑啡肽复杂,正确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序列和特定的,共同决定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导致变性,变性后的蛋白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
  • 28. 图示为细胞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Ⅱ是两类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有
    2. (2)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中,则图中的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 (3) 乙膜上有M6P受体,部分蛋白质经甲加工进入乙后,与M6P受体结合,经膜包裹形成囊泡,转化为溶酶体。若M6P受体合成受限,会使溶酶体水解酶在(细胞器)内积累,从溶酶体功能的角度分析,最终可能会导致(答出一点)在细胞内积累
    4. (4)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向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在4种细胞结构中。
    5. (5)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乙结构的膜面积(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三、实验题
  • 29. 尿素是常见农肥,但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收,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是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而成的氨。因此,尿素肥效缓慢。科研人员按图示流程分离尿素高效降解细菌,以在后期与尿素按比例混合制作“生物复合肥”,改善尿素肥效。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该细菌中催化尿素降解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2. (2) 培养基甲从功能上看,属于培养基,以作氮源;制作培养基乙通常添加作凝固剂。
    3. (3) 盛装甲乙前,相应器皿通常采用方法灭菌。
    4. (4) 步骤③所用接种法不用于计数M中的活菌,原因是(至少答二点)
    5. (5) 步骤⑤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可实现尿素高效降解细菌的鉴定,其原理是
    6. (6) 制成的“生物复合肥”应该在环境中保存,以免其中尿素提前降解而肥效损失。
  • 30. 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方法,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备用;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6组,每组试管分为A、B两支;

    ③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④给植物叶片打洞,取得相同叶圆片若干,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小圆片,放置15分钟,期间摇动数次;再往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结晶,轻轻摇动,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该过程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⑤用特制的滴管依次从各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如图,观察蓝色小滴的运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说明:如果A管中溶液浓度变大,取出的蓝色小滴将在相应的B管溶液中下沉;如果溶液浓度变小,蓝色小滴将上浮;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浓度(mol/L)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蓝色液滴运动方向

    微下沉

    微微

    下沉

    微微

    上浮

    微上浮

    上浮

    明显

    上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以蓝色液滴运动方向来判断其变化;步骤④不同试管中加入等量小圆片是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2. (2) 本实验的原理是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选填“吸水”或“失水”);实验中,若A中取出的蓝色液滴在相应的B试管中上浮,则叶圆片在A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发生了(选填“吸水”或“失水”),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形态接近如图

    3. (3) 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