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专题36 种群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32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江门期中) 关于种群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C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年龄结构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D .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
  • 2.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在生态学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通常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 .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黄鼠的丰富度 D . 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来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
  • 3.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到破坏,并能持续获得较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 )
    A .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 种群数量最大 D . 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变
  • 4.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为调查某池塘的鲫鱼数量,调查人员进行了捕捞,第一次捕获鲫鱼108条,第二次捕获94条,其中18条有标记。调查人员根据以上数据估算的结果和实际数量相比出现了很大偏差。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两次捕获的样本太小,导致估算数据小于真实数据 B . 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鱼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C . 根据以上数据能准确判断该鲫鱼种群的数目变化趋势 D . 两次捕捞所用渔网应相同,网眼太大会降低估算数据
  • 5. (2022高二下·嫩江月考)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调查开始后的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 研究者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 .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的物理模型可表示为Nt=N0λt C . 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D . 一段时间后,预测田鼠天敌的数量有可能增加
  • 6. (2022高二下·普宁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群一直呈“J”形增长 B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总是随着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 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D . 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 7. (2022高二下·普宁月考) 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6.5株/m2 B . 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 . 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 . 利用此方法可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
  • 8.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某同学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然后吸取摇匀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一个计数室 B . 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 C . 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 D . 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
  • 9. (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 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21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种间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
    A . 10只/km2 B . 12只/km2 C . 15只/km2 D . 20只/km2
  • 10. (2022高二下·玉溪月考) 环境中的很多因素对菜粉蝶(幼虫又称菜青虫,主要采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①十字花科植物的数量 ②鸟、青蛙等天敌的数量 ③寒流来袭、气温骤降 ④导致菜粉蝶患“僵虫病”的球孢白僵菌的数量 ⑤菜粉蝶栖息地突发火灾 ⑥喷洒杀虫剂

    A . ①②④ B . ③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⑥
  • 11.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夏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B . 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 C . 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 D . 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型增长
  • 12.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放大 B . 如果种群内的个体随机分布,则可选取较少数量的样方调查计数,不影响调查准确性 C .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D . 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 13. (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 每年4月,来自南亚的粉红椋鸟聚集于新疆北部草原,它们通常以成百上千只的大群体活动。粉红椋鸟喜食蝗虫,群体采取波浪式向前推进,飞行在前面的群体产生的气流和叫声惊扰蝗虫,使其暴露,紧跟其后的个体迅速捕食被惊起的蝗虫,前后个体不停地交换空间位置,保证每一只椋鸟都能获得捕食机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粉红椋鸟是一个种群 B . 粉红椋鸟的种群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C . 粉红椋鸟种群数量会随季节而出现波动 D . 粉红椋鸟集群生活有利于其捕食和防御
  • 14. (2022高二下·哈尔滨开学考) 下述诗句中,其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
    A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 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 .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D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15. (2022高二下·大庆开学考) 下列关于种群及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B .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C .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统计酵母菌的数量 D . 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且K值逐渐增大
  • 16. (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B . 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C . 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 .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 17. (2022高二下·扬州开学考) 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蝗虫间的流行疾病能影响其种群密度 B . 合理灌溉和引入青蛙等天敌可以防治蝗害 C . 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D . 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东亚飞蝗因缺乏食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
  • 18. (2022高二下·南县开学考) 2020年在世界多地爆发了蝗灾,尤其是发生在东非地区的蝗灾更是对相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跳蝻(蝗虫幼虫)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选用样方法 B . 出生率、迁入率急剧上升是蝗灾爆发的直接原因 C . 为避免环境污染,应严格禁止使用农药灭杀蝗虫 D . 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环境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可有效治理蝗灾
  • 19. (2022·全国甲卷) 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 . 甲、丙、乙 B . 乙、甲、丙 C . 丙、甲、乙 D . 丙、乙、甲
  • 20. (2022·柯桥模拟) 下列关于“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每组需做两个样品,样品1和样品2相互对照 B . 活动中需要使用无菌葡萄糖溶液和有螺旋盖的试管 C . 用比浊计测浑浊度是为了找出酵母菌溶液浑浊度和培养时间的关系 D . 活动过程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四天不需要测定浑浊度
二、综合题
  • 21. (2022高三下·天津月考) 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内蒙古草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

    回答以下问题:

    1. (1) 图中虚线表示具体在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该增长方式中(选填“增长率”或“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2. (2) 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
    3. (3) 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的具体特点是,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数量,在图中点(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
    4. (4) 若在图中E点之后,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请在原图上E点之后描绘田鼠的数量变化曲线
  • 22. (2022高二下·辽宁开学考)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 (1) 生态系统中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对个体较小、种群数量多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2. (2) 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填“等于0”或“不等于0”)。
    3. (3) 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 23. (2022·兴城模拟) 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 (1) 图1中c表示,a表示,b表示。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填“a”、“b”或“c”)。
    2. (2) 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型曲线增长。
    3. (3)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之一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计数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4. (4) 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填“大”或“小”)。
  • 24. (2021高二上·嫩江期末) 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 (1)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 , 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法。
    2. (2)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