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高考生物历年真题汇编11——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7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浙江)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 . 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 . 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 . 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 2. (2022·浙江选考)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A . 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 . 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 . 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 . 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 3. (2021·浙江) 下列关于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和 X 射线
 B . 臭氧减少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加 C . 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D . 避免臭氧层破坏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 4. (2021·浙江) 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 . 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 . 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 . 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 5. (2021·浙江) 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 防治酸雨 B . 保护臭氧层 C . 治理水体污染 D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6. (2021·浙江)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  )
    A . 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 . 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 C . 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 . 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
  • 7.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 .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 .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 .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 8. (2020·浙江选考) 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
    A . 臭氧层破坏 B . 酸雨形成 C . 水体污染 D . 温室效应
  • 9.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 .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 .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 10. (2019·浙江会考)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酸雨不会破坏水体平衡和杀死水生生物 B . 酸雨不会伤害陆地农作物和各种树木 C . 减少SO2和NO排放可减轻酸雨危害 D . 酸雨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 11. (2019·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 . 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 . 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 .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 12. (2018·浙江选考) 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 . 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 . 增加化肥的使用 C . 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 . 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综合题
  • 13. (2022·浙江) 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某种鼠进行标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图形。
    2. (2) 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结构。
    3. (3) 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阶段的依据之一。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许算出该时期的
  • 14. (2022·浙江选考) 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和生长空间。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种群分布型的角度考虑,栽培玉米时应遵循、合理密植的原则,使每个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照。栽培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
    2. (2) 某个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野猪→豺;②玉米→王米蝗→乌鸫→蝮蛇→鹰,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

      (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3. (3) 玉米栽培过程需除草,常用除草方法有物理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实际操作时,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其理由是抑(食)草生物不能。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很多杂草因被淘汰。
    4. (4) 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沼气等,客观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 15. (2021·浙江) 原产于北美的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生长迅速、竞争力强的特性,近年来在我国某地大肆扩散,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会经历定居→扩张→占据优势等阶段,当它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时,种群的分布型更接近。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填“开花前”或“开花后”)。

      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

    2. (2) 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某种鸟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其原因是。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其原因是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的部分较多。
    3. (3) 加拿大一枝黄花虽存在危害,但可以运用生态工程中的技术,在造纸、沼气发酵、肥田等方面加以利用。
  • 16. (2020·浙江选考)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调节因素。
    2. (2) 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为什么?
    3. (3) 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生物措施有
  • 17. (2020·浙江选考) 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明显,这也是群落结构的一种表现。
    2. (2) 在森林群落中,大气 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直接相关。 可在大气圈和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作用而重返大气。
    3. (3) 在该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区,通过采用农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发展立体养殖,调整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18. (2019·浙江会考)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鹰在最短的食物链中处于第个营养级。
    2. (2) 兔取食草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 流向狐和鹰、流向分解者和未利用。这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的特点
    3. (3) 该草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态是靠 实现的。与该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 。
  • 19. (2019·浙江选考) 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食鱼鸟类体内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药物A,该药物会使鸟类产生不良反应,这种现象属于

      生物残体、粪便等主要在湖泊的层被分解者分解。

    2. (2) 若含药物A的污水大量流入该湖泊,使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造成水体的现象,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并可能由于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3. (3) 若药物A只是抑制某种雌鱼的生殖能力,导致出生率降低,则该鱼类种群的将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4. (4) 若对该湖泊进行污水处理使其净化,则水体中鱼类种群数量将以增长方式恢复。
  • 20. (2018·浙江选考)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的字母表示大气中的CO2 ,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冬季。
    2. (2) 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 (3) 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1·浙江)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某环保公司从淤泥中分离到一种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细菌菌株,制备了固定化菌株。

      Ⅰ.从淤泥中分离细菌时常用划线分离法或法,两种方法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诱变、和鉴定,从而获得能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菌株。该菌株只能在添加了特定成分X的培养基上繁殖。

      Ⅱ.固定化菌株的制备流程如下;①将菌株与该公司研制的特定介质结合;②用蒸馏水去除;③检验固定化菌株的。菌株与特定介质的结合不宜直接采用交联法和共价偶联法,可以采用的2种方法是

      Ⅲ.对外,只提供固定化菌株有利于保护该公司的知识产权,推测其原因是

    2. (2) 三叶青为蔓生的藤本植物,以根入药。由于野生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的采挖,目前我国野生三叶青已十分珍稀。

      Ⅰ.为保护三叶青的多样性和保证药材的品质,科技工作者依据生态工程原理,利用技术,实现了三叶青的林下种植。

      Ⅱ.依据基因工程原理,利用发根农杆菌侵染三叶青带伤口的叶片,叶片产生酚类化合物,诱导发根农杆菌质粒上vir系列基因表达形成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进而从质粒上复制并切割出一段可转移的DNA片段(T-DNA)。T-DNA进入叶片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T-DNA上rol系列基因表达,产生相应的植物激素,促使叶片细胞持续不断地分裂形成,再分化形成毛状根。

      Ⅲ.剪取毛状根,转入含头孢类抗生素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多次培养,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最后取毛状根转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上进行悬浮培养,通过控制摇床的和温度,调节培养基成分中的,获得大量毛状根,用于提取药用成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