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地理...

更新时间:2022-04-25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一年中,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方位的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下图示意北斗七星四季的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斗七星方位出现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地球自转 B . 地球公转 C . 月相变化 D . 太阳方位变化
    2. (2) 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方位可以(   )

      ①辨认方向②安排农事③判定季节④预测天气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乙树位于甲树的(   )
      A . 北方 B . 东方 C . 南方 D . 西方
    2. (2) 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4小时,会发现(   )
      A . 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 B . 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 C . 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 D . 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
  • 3. 下图为皖南山区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左)与该区甲镇(30N)健身广场内某日正午高、低杠光影分布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春分当日,在P处健身广场内进行晨练的人看见日出时,太阳应位于(   )
      A . 正东方 B . 东南方 C . 东北方 D . 正南方
    2. (2) 该日正午健身广场内高杠北端A光影正落于低杠支杆中点,则一年中A光影能落于低杠支杆上的时长约为(   )
      A . 1个月 B . 3个月 C . 6个月 D . 9个月
  • 4.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区域等高线分布。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治理环境,该区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图中③村④村公路走向主导因素是(   )
      A . 地质灾害 B . 水文监测 C . 人口密度 D . 地形起伏
    2. (2) 该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优先重点实施的地区是(   )
      A . ①村一②村沿线 B . 水库西南地带 C . 河流沿岸地带 D . 水库东北地带
  • 5. (2021高三上·山东月考) 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空旷原野上的“巨石阵”,是英国人心目中神圣的地方。它主要由许多整块的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每年夏至,早晨初升的太阳与通往石柱的古道在同一条线上。左图为“巨石阵布局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成因不同的岩石类型,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左图中四个区域内,石头的连线与冬至日落时太阳光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   )
      A . B . C . D .
    2. (2) 从岩石的成因来看,巨石阵中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 . B . C . D .
  • 6.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
      A . B . C . D .
    2. (2) 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 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沉沉积 B .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水平挤压-下沉沉积 C . 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下沉沉积-水平挤压 D . 下沉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水平挤压
  • 7. (2019·安庆模拟) 下图示意我国通天河及其支流某河段断层活动发生前后的河流流向变化。因丙峡谷河流袭夺使通天河与其支流①河段连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甲、乙两研究区域地壳运动(  )
      A . 甲、乙均为挤压抬升 B . 甲、乙均为拉伸陷落 C . 甲为拉伸陷落,乙为挤压抬升 D . 甲为挤压抬升,乙为拉伸陷落
    2. (2) 图中河段流向可能发生逆转的是(  )
      A . B . C . D .
    3. (3) 丙峡谷的形成原因是(  )
      A . 地壳抬升,河流侵蚀加剧 B . 地壳拉伸,形成断层 C . 地壳挤压,形成向斜谷地 D . 地壳下沉,形成谷地
  • 8. 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下蚀加剧,形成峡谷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①③④
    2. (2) 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A . 岩性坚硬 B . 河流较多 C . 断裂较少 D . 降水较少
  • 9. 现代海洋牧场是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建设,修复或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并对生态、生物及渔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海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下图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示意图及某海洋牧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在海南三亚建设海洋牧场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 . 经济效益 B . 环境承载力 C . 科学技术 D . 市场需求
    2. (2) 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 恢复海洋原生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B . 实现水产品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C . 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 D . 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
  • 1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下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黄河中游地区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水平 B . 产业结构 C . 人口总量 D . 工业技术
    2. (2) 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难题是(   )
      A . 化石燃料占比过大 B . 森林面积逐渐减少 C . 能源需求不断增大 D . 环保意识仍较淡薄
  • 11. 读漫画“嫁祸于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漫画描述的现象属于(   )
      A . 固体废弃物回收 B . 可持续发展 C . 污染物跨境转移 D . 垃圾按需分类
    2. (2) 漫画中的行为(   )
      A . 减轻了接受地的环境污染 B . 增加了输出地的资源损耗 C . 增大了输出地的舆论压力 D . 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二、综合题
  •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张掖“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发现野生马鹿种群活动”的新闻。报道称,近年来当地持续整治生态环境,在日常巡山中还发现了棕熊、雪豹、雪鸡等野生动物。

    材料二:祁连山生态系统在维护我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988年设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祁连山地区从曾经矿产探采、小水电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过度无序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和河流下游生态陷入危机,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让祁连山步入深度修复期,自此锁定绿色发展之路。当地政府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重大生态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 (1) 简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2.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河流下游生态安全造成的威胁。
    3. (3) 说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措施。
  •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三地同学设计“影子长度”探究学习活动。6月22日,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直立杆(杆长1米)的影子长度。

    材料二:下图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影长变化图。

    1. (1) 分别写出甲、乙、丙三地的经度。
    2. (2) 判断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3. (3) 同日某同学(23°26’N,0)参与该探究学习活动,请写出该日当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的影子朝向,并参考上图绘制当地正午前后4小时内影长变化图。

  •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山麓地带山谷出口处常发育有冲积扇,根据其形成环境条件的差异,可以分为“湿扇”和“旱扇”(下图),“湿扇”多分布在湿润山前地区,“旱扇”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山前地区。与“湿扇”相比,“旱扇”沉积物在分选性、磨圆度和扇缘颗粒物大小等方面差异较大。我国天山北麓“旱扇”较多,在天山抬升过程中,其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

    1. (1) 与“湿扇”相比,说明“旱扇”沉积物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 (2) 分析随着天山持续抬升,一定时期内天山北麓“旱扇”面积不断变大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