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南平市蒲城县教科版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册期中...

更新时间:2022-05-10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9六下·宜宾期中) (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B . 细胞学说的建立 C . 放大镜的发现 D . 微生物的发现
  • 2. (2021六下·荆州期中) 下列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
    A . 滴水成冰 B . 米饭变馊 C . 蜡烛燃烧 D . 铜钱变绿
  • 3. 科学家(    )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 . 牛顿 B . 格罗斯泰斯特 C . 屠呦呦 D . 培根
  • 4. 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相当于人类的(    )。
    A . 头发 B . 鼻子 C . 嘴巴 D . 胡须
  • 5. (2021六下·荆州期中) 人们根据昆虫的____发明了蝇眼照相机。
    A . 单眼 B . 头部 C . 复眼 D . 腹部
  • 6.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移动玻片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 . 相同 B . 相反 C . 无关 D . 无法确定
  • 7. 下列物质中存在非晶体的一组是(   )。
    A . 食盐、砂糖 B . 玻璃、蜡烛 C . 雪花、冰雹 D . 黄金、铁丝
  • 8. (2019六下·宜宾期中)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    )
    A . 苹果 B . 猪肉 C . 萝卜 D . 马铃薯
  • 9. 下列选项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会发生变化 B . 有些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C . 烟花爆炸消失于天际,说明物质会消失 D . 物质变化实际上是物质在转换
  • 10. 配制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在玻璃片上的痕迹,可以看到(    )。
    A . 液态的物质 B . 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 . 气态的物质 D . 什么也看不到
  • 11.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生成大量的气体,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A . 氮气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碳 D . 氧气
  •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金属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导热能力差    ②有金属光泽    ③能导电    ④粗糙    ⑤延展性良好    ⑥比较脆    ⑦红褐色    ⑧银白色

    A . ①②③⑥⑧ B . ②③④⑧ C . ②③⑤⑧ D . ①②③⑥⑦⑧
  • 13. 下列图中,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
    A . B . C . D . 都不是
  • 14. 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一段时间,会发现白糖会(    )。
    A . 只会熔化成液态的物质 B . 先变成水,后变成水蒸气 C . 先熔化成液态的糖,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D . 只发生剧烈燃烧
  • 15. 米饭在口腔中咀嚼后会产生甜味,主要是因为(    )。
    A . 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B . 口腔中味蕾的错觉 C . 米饭和唾液反应的结果 D . 米饭被磨碎的结果
  • 16. 我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蟋蟀的“耳朵”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这说明(    )。
    A . 没有认真观察 B . 蟋蟀的“耳朵”太小了 C . 使用工具能观察到许多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D . “耳朵”时隐时现
  • 17.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时,小红用镊子夹住铁钉将其一部分浸入溶液中。过了一会儿,取出铁钉,兰兰用手摸摸铁钉表面的红色物质,仔细观察。在实验操作方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红不用手触摸硫酸铜溶液符合实验操作要求 B . 兰兰用手摸红色物质是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C . 在硫酸铜溶液中浸过的铁钉,不要随意触摸,这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D . 小红和兰兰的实验操作都是正确的
  • 18. (    )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氮气 D . 氢气
  • 19. 在车船的表面涂上油漆目的是(    )。
    A . 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 . 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 . 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 . 减少航行的阻力
  • 20. 有关显微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 放大镜一电子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B . 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 C . 放大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 D . 放大镜一扫描隧道显微镜一光学显微镜一电子显微镜
二、综合题
  • 21.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李明在家里做作业。忽然听见有回收废品的声音。他想起车棚里有一块废铁,不如拿出来换点钱。想到这里,立刻跑到车棚寻找废铁。奇怪,原来那块光洁白亮的废铁怎么不见了呢?于是,他又认认真真地找了一遍。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和那块废铁同样大小的红褐色的东西。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红褐色的东西是一层铁锈。他想,铁为什么会生锈呢?是不是铁和什么发生反应的结果呢?
    1. (1) 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所获得的信息,请你说说车棚里的废铁为什么会生锈。
    2. (2) 比较铁与铁锈,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3. (3) 为防止因铁生锈而造成的损失,请你介绍两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三、排序题
  • 22. 你认为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把所要观察的切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C.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D.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E.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切片标本,距离保持在2~3厘米。

    F.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或载物台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G.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H.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四、实验题
  • 23. 探究“影响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五枚相同的铁钉放入五个不同条件的玻璃杯中,出现的现象如下表:

    玻璃杯

    一周后

    无变化

    无变化

    铁锈增多,与水面接触的地方最多

    铁锈比③多,与液面接触的地方最多

    铁锈比③多,与液面接触的地方最多

    1. (1) 从上图可以看出,烧杯①中的铁钉,隔绝了与 接触,烧杯②中干燥剂很好吸收空气中的,烧杯③中的铁钉能够和同时充分接触。
    2. (2) 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和两个烧杯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烧杯④和烧杯⑤的现象说明了
    3. (3) 铁钉生锈(是/否)产生新的物质,该变化属于
    4. (4) 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与这两个因素都有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