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4-18 浏览次数:6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三明模拟)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相近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   )
    A . 法家 B . 儒家 C . 道家 D . 兵家
  • 2. (2020·遵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有10幅汉白玉浮雕。其中既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决心,又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金田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五四运动
  • 3. 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出国时曾说:“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 . 参观游历 B . 推翻封建统治 C . 学习政治制度 D . 救国图强
  • 4.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伤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   )
    A . 邓世昌 B . 谭嗣同 C . 孙中山 D . 张自忠
  • 5.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姓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这一社会进步主要得益于(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国共合作
  • 6. 下图为抗战时期重庆出版刊物刊登的一则漫画,其寓意为(   )

    注:雄鸡为中国,毛毛虫为日本

    A . 日本侵华加剧 B . 新中国成立 C . 全民族抗战 D . 南京沦陷
  • 7.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 . 艰苦创业 B . 国际主义 C . 改革创新 D . 崇尚法治
  • 8. 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在于(   )
    A .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B . 一国两制的保障 C . 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 . 两极格局的瓦解
  • 9. 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和欧洲。其中向中国“拜师学艺”的是(   )
    A . 中日建交 B . 大化改新 C . 明治维新 D . 日本崛起
  • 10. 下面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看法。该历史人物是(   )

    欧洲人

    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先进文明传到美洲,他是一个功臣。

    印第安人

    他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个恶魔。

    A . 哥伦布 B . 华盛顿 C . 圣马丁 D . 麦哲伦
  • 11. 下图信息表明,英国在当时(   )

    A . 从事三角贸易 B . 成为工业国家 C . 遭遇经济危机 D . 建成福利社会
  • 12. 下图分别为1945年5月7日和1945年8月20日《时代周干刊》的封面,希特勒和日本太阳旗被打叉昭示了(   )

    A .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 .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 .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 . 法西斯国家的失败
  • 13. 二战后,美国把过去的某一敌国作为侵略东亚的军事基地,并给予经济上大力支持。这个国家指的是(   )
    A . 苏联 B . 越南 C . 朝鲜 D . 日本
  • 14. 下表是央视《新闻调查》节目《苹果的另一面》曝光的苹果代工厂的资料内容,其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是(   )

    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科技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A . 恐怖主义 B . 贫富悬殊 C . 人口危机 D . 环境污染
  • 15. 下图为“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导致图中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冷战的出现 B . 欧洲的联合 C . 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D .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二、综合题
  • 16. 歌谣脱胎于时代社会基础,映射着时代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朽国歌)

    材料一: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痛苦地呻!那凶眼的士兵,到处在残杀人民。公民!武装起来!决一死战!前进!前进!

    ——法国国歌《马赛曲》(节选)(1972年)

    我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到八千代,直到小石变巨岩,直到巨岩长青苗!

    ——日本国歌《君之代》(1869年)

    材料二:我们的军队在战斗中磨炼,要把可耻的敌人一同肃清。我们在战役中决定着后代的繁荣,也在战斗中赢得荣耀!自由的祖国,我们的荣耀,各民族的荣耀筑成坚固堡垒!苏维埃红旗,人民的红旗,把我们从胜利引向胜利!

    ——1944年版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节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时代民谣)

    民谣1: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警不完。

    民谣2:小宣统,退了位,家家都有和尚(剪了辫子的人)睡。

    民谣3:说东洋,道东洋,东洋害伲无家乡,多少孩儿没爹娘,多少百娃逃四方。

    民谣4:脚踏突突突(摩托率),手拿大哥大,天南地北跑,满口标准话。

    民谣5:先驱陈李和胡鲁,举旗科学和民主,青年杂志擂战鼓,四倡四反闯新路。

    民谣6: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熟煎。

    民谣7:责任制,是个宝,分田到户就是好,各显神通甩手干,粮食产量步步高。

    民谣8:太阳光光照四方,家家参加打东洋,哥哥扛枪去打仗,嫂嫂忙着做军装,弟弟妹妹年纪小,村头轮流来站岗。

    1. (1) 法、日国歌的出现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其歌词反映了当时两国人民对持封建君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 (2) 分析中、苏国歌的诞生有何共同的历史背景依据歌词。说明两国在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共同原因。
    3. (3) 选取两则民谣(序号),分别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依据两则歌谣内容为其拟定一共同主题。
  • 17. 地理空间对中共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驻地一览表(部分)

    时间

    驻地

    时间

    驻地

    1921年7月

    上海

    1935年11月

    陕北(瓦窑堡、保安、延安)

    1926年底

    湖北武汉

    1948年5月

    河北西柏坡

    1933年初

    江西瑞金

    1949年3月

    北平(北京)

    材料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都衍生出了全新的历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 (1) 中共中央驻地在南北分布上呈现出什么变化趋势?
    2. (2) 任选两个地区,简要说明中共在当时选择该地区作为中央驻地的原因?
    3. (3) 列举中共百年历程中的某一次“城市与农村的空间成略选择”,并说明其战略意义。
  • 18.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世界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导,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强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国家的命达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摘编自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年3月5日)

    材料二: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摘编自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年1月20日)

    材料三:我们渴望并决心为公正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摘编自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年1月20日)

    1. (1) 材料中一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演说发表后美国是否践行了威尔逊的演说主张?
    2. (2) 这时期美国付出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这时期美国是如何做“世界公民”的?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关于国际局势的观点是什么?二战后,美国如何编织他们所认为的“安全和繁荣的世界网”?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导致美国政策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