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珊瑚 B . 烧鹅 C . 蘑菇 D . 恐龙标本
  • 2.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A . 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3. 2020年11月,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A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B . 观察人体中的基本组织 C . 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D . 调查本校初一级学生的近视情况
  • 4. 龙眼和荔枝是广东名果,它们都不宜在北方种植,主要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 . 水分 B . 空气 C . 光照 D . 温度
  • 5. 实验小组拟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下列哪组条件作为对照(        )
    A . 干燥与低温 B . 干燥与潮湿 C . 潮湿与阴暗 D . 明亮与阴暗
  • 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能正确表示此食物链的是(   )
    A . 蝉→螳螂→黄雀 B . 树→蝉→螳螂→黄雀 C . 阳光→树→蝉→螳螂→黄雀 D . 阳光→树→蝉→螳螂→黄雀→细菌
  • 7.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绿岛湖湿地公园 B . 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 C . 祖庙路两侧的行道树 D . 东平河
  • 8. 显微镜配有以下几组镜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使用镜头②③视野最明亮 B . ①可以与图中任意镜头组合进行观察 C . ①⑥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D . 用③⑤组合视野范围最广
  • 9.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与目的相符合的是(   )
    A . 转换遮光器——调节物像的大小 B . 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 C .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D . 将玻片标本向上方移动一一使视野中的物像向上方移动
  • 10. (2016九上·武威期末) 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④→②→①
  • 11.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   )
    A . B . C . D .
  • 12. 三水小宝西瓜是佛山市三水区特色农产品,吃起来十分清甜可口,这些甜的物质位于细胞的(        )
    A . 细胞壁 B . 细胞核 C . 线粒体 D . 液泡
  • 13.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 B . ①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 ④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 ⑦是动植物细胞均有的能量转换器
  • 14. 马蛔虫的体细胞中有2对染色体,其一个体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新细胞个数分别是(   )
    A . 2对、3个 B . 2对、8个 C . 8对、3个 D . 8对、8个
  • 15. 人体的下列结构中,与其他结构不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 血液 B . 皮肤 C . 唾液腺 D . 肾脏
  • 16. (2018·德州模拟) 下图是小红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其中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丁 B . 甲→丙→丁→乙 C . 丁→乙→甲→丙 D . 甲→丙→乙→丁
  • 17. 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甲、乙、丙、丁)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是指细胞分化 B . b是指细胞分裂 C . 丙属于器官 D . 丁属于系统
  • 18.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单细胞生物不能独立生活 B . 单细胞生物微小,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 . 草履虫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个体 D . 单细胞生物比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小
  • 19. 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主要特征的是(   )
    A . 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 B . 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 C . 肾蕨——体内无输导组织 D . 油松——有种子有果实
  • 20. 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3中 B . 玉米萌发时,5吸水膨胀,2首先破土而出 C . 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加碘液,2和4能变蓝 D . 6是子叶,只有一片,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 21. 下列关于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桃花中能产生花粉的结构是雄蕊 B . 如果虫子吃掉了子房,还可以结果 C . 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 D . 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不结果,是因为它们是单性花
  • 22. 为了促进农作物生长需要定期施肥,肥料能给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施肥用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 氮、磷、钾 B . 锰、钼、铜 C . 氮、磷、钙 D . 铁、锌、钙
  • 23. “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下列植物中与紫菜同属于一类的是(   )
    A . 衣藻 B . 贯众 C . 菠菜 D . 地钱
  • 24. (2021·陕西模拟) 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步骤甲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步骤乙是设置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实验 C . 步骤丙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步骤丁可观察到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色
  • 25. 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 . 叶片 B . 叶肉 C . 气孔 D . 导管
  • 26. 下列生产生活实践能降低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 被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 B . 农民伯伯经常给庄稼的根部松土 C . 果蔬放在冰箱内可延长保存时间 D . 花盆底部留有小孔有利花的生长
  • 27. 某同学为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模拟了教材中的三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Ⅰ组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 . Ⅱ组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Ⅲ组中乙的温度比甲高 D . 每组都有甲乙两瓶种子是为了增加实验次数
  • 28. 下列实验中,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

    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染色

    C

    观察叶片结构

    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叶片更薄,便于观察

    D

    认识植物的主要组织

    剥开橘子,观察果皮、果肉等

    区分保护组织和营养组织等

    A . A B . B C . C D . D
  • 29. 农业生产中,人们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移栽幼苗需带土坨——保证幼苗根部更重,可直立放置 B .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C . 粮仓保持干燥——防止种子受潮萌发 D . 栽种后挂瓶输液——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 30. 佛山市创建森林城市建设有成效,其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
    A . 热带雨林 B . 常绿阔叶林 C . 针叶林 D . 草原
二、综合题
  • 31. “萌发、生长、开花、结果”是被子植物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为进一步了解被子植物的生命历程,小华同学整理了课本的几个结构图,请你帮忙把笔记填写完整。

    1. (1) 图甲中,[]合称为胚,大豆油主要来自图甲中。若②被虫蛀,甲(填“能”或“不能”)发育成乙。
    2. (2) 图乙中的①②是由图甲中的④发育来的。播种前,需要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得疏松,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
    3. (3) 图丙中的①④⑤构成了桃花的,从图丙所示阶段到图丁所示阶段,必须经历传粉和两个过程。
    4. (4) 图丁中②是由图丙中[]发育而来,它属于植物(填“裸子”或“被子”)。
  • 32. 卵叶海桑是一种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的濒危红树植物(红树植物是一类生于热带海滩上的木本植物,对调节热带气候和防止海岸侵蚀起重要作用)。为了解其濒危机制,某科研团队展开了研究。研究方案如下:

    ①六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100粒卵叶海桑种子;

    ②提供适宜种子萌发的水分、温度和空气条件。在每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条件均_______情况下,对六个培养皿的种子依次进行每天光照时间为0,4,8,12,16,24小时处理;

    ③观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第15天统计总发芽率,并进行三次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 (1) 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请补充研究方案:在每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均情况下,对六个培养皿的种子依次进行每天光照时间为0、4、8、12、16、24小时处理。
    3. (3) 每组放置100粒种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若一培养皿中100粒种子共有75粒萌发,则发芽率为;三次重复实验后应取三次数据的值。
    4. (4) 结果表明:在条件下,卵叶海桑种子不能萌发。能促进卵叶海桑种子的萌发,当光照时间为每天小时,最有利于萌发。
    5. (5) 即使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种子也不一定都能萌发,请分析原因:
  • 3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绿色植物在碳中和中发挥重要作用。请你学以致用:

    1. (1) 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燃料的燃烧,以及动物和植物的作用,不断向周围环境排放二氧化碳。
    2. (2) 绿色植物可通过甲图的[]过程,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完成。
    3. (3) 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区,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该生理过程即甲图[]过程。
    4. (4) 夏季白天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其变化曲线可以用乙图中的[](填“Ⅰ”或“Ⅱ”)来表示。叶片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填“a”、“b”或“c”)。
    5. (5) 为早日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么?(答出一条即可)。
三、资料分析题
  • 34. 近来,王借岗森林公园成为禅城区新的城市绿肺。按照规划,公园的三期工程将打造稻田公园。稻田公园将种植水稻,设置水车,并用湖水来灌溉稻田,为现代人打造农耕文化的体验场所,实现古今文化贯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摘自佛山日报)

    小明同学为参加“我为‘稻田公园’设计献策”活动,查找了有关资料:

    资料一: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在栽培和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资料二: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的幼虫等浮游动物和杂草,鱼排出粪肥,且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

    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小明绘制了下图:

    1. (1) 分析资料一,稻田公园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稻田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较森林生态系统(填“强”或“弱”)。
    2. (2) 分析资料二,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关系。
    3. (3) 作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了
    4. (4) 分析图二,代表水稻的应是[]。如果水环境被污染,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不断积累,对生物造成危害。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5. (5) 小明同学总结了以上资料,建议把稻田公园分成若干部分,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达到“农田为画布,作物当画笔”的观赏效果。同时让市民分别认养一部分田地,减少政府投入,增加市民互动,让市民意识到稻田公园和周围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让每一位市民都自觉爱护环境,和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