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8.3 正确对待外...

更新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唐宫夜宴》是以唐三彩伎乐女佣的形象为基础创作的古典舞,它吸纳西方歌舞剧表现手段,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名画融入场景,在舞者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了大唐风华,一经亮相便好评无数。这启示对待外来文化应(   ) 

     ①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③基于国情进行学习借鉴 

     ④坚持“中为洋用”发展中华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 2021年7月7日,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健康中国游——太极拳和中医药文化”微课堂,助力澳大利亚民众强身健体,提高抵御病毒的能力。“太极拳”微课堂引领澳大利亚民众实践太极拳健身课程,走进太极世界;“中医药文化”微课程介绍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并进行推拿动作教学,使之成为澳大利亚民众学习中国文化的窗口。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在我国历史上,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传统的家风和家训家规及其蕴含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些家训家规的内容已经过时。对待古代家训家规,我们应(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求同存异、吸收借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李某应邀为国际友人献唱《梨花颂》《莲花》等东方唯美歌曲。他的妆容歌舞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诠释令中外嘉宾赞叹不已。这表明( )
    A .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 文化传播手段决定了文化的价值 C .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
  • 5. 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 6.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广受好评的《济公之降龙降世》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吸收青年亚文化、游戏文化,平衡工业与美学,以其对民间神话传说人物的创造性和“前世”演绎,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对话,其中渗透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吸引着家长们走进影院。该电影受到好评是因为(   )

    ①在创作中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泉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推动文化创新

    ③正确把握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④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规定作品的时代内涵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7. 2021年是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四十周年。该套丛书收录的均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为中国读书界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口,是改革开放在学术出版和思想文化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标志。出版“汉译名著”(   ) 

     ①坚持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②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旨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④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染衣、织布、古法造纸……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把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活拍成视频上传到国外网站,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向外国友人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光明日报称之为“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这启示我们( )

    ①传播中华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

     ②文化传播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要发挥大众传媒选择、沟通、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A .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 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日趋同一 D .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 10. 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周年。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当今世界,我们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必须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或其他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但在学习与借鉴时,我们必须( )

    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2. 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杭州市开展各种民俗节庆项目,如新春剪纸写春联、贴福字、包饺子等,让在杭“打工人”通过传统手工艺感受中国传统年昧,留得安心,玩得精彩。据此可见(   )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开展民俗节庆项目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摘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能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 )
    A .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B . 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 C . 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 . 要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 14.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告诉我们要(     ) 

     ①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③不同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5. 2021年春节,国家大剧院推出网上音乐会,甄选世界各国名家的十一首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应景”旋律,为海内外网友送去新年祝福,单场点击量超3500万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具有包容性 C . 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D .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增强文化认同感
  • 16. 《论语》《礼记》 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说明(  ) 
    A .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 . 中华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C .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 中华文化展现出特有的包容性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一切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