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8.2 文化交流与...

更新时间:2022-03-17 浏览次数:9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1年春节,国家大剧院推出网上音乐会,甄选世界各国名家的11首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应景旋律,为海内外网友送去新年祝福,单场点击量超3500万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 文化发展构成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动力 B . 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C . 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D .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 2.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1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二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茶文化的交流、借鉴能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推出“百年百艺——国际民间文化艺术展”,遴选中国、俄罗斯、匈牙利、斯洛伐克、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家的74个非遗项目、800余件作品,以非遗为载体展现丝路文化、讲述丝路故事。该艺术节的举办(   ) 

     ①能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 

     ②推动了沿线国家对彼此传统文化的认同 

     ③为沿线各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④诠释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丝路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4.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习总书记的讲话意味着(     ) 
    A .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 B . 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融合走向统一 C .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 . 世界各国应当相互尊重他国文明,相互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 5.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2021年7月17日,作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重点文化艺术项目的“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在中华世纪坛盛大开幕。为了让中国观众有更好的艺术体验,举办方利用多媒体工具设置了声光影全景的特效环节,让大家体会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文化交流(   )

    ①有利于中法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共同发展

    ②作为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繁荣文化

    ③实现了中法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借助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等功能而锦上添花

    A .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进博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这说明(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进博会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我们热情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 7. 徐悲鸿将西方素描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具有时代感的国画新面貌;林风眠将西方绘画的外在形式与东方绘画的内在精神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融合中西的新画风。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 

     ②文化借鉴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③中西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相互认同 

     ④中国画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书同文字,但一直没有实现语同音。现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实现语同音( )

     ①旨在增强我国文化国际传播力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是因为语言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接纳、消融、同化,历史上,外来文化多次注入中国,但是,博大精深的东方巨龙似乎有无限的吸纳能力,令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不变的本色,绵延不绝。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 

     ①中外文化交流应不分主次、相互借鉴 

     ②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能充满生机 

     ③中华文化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性 

     ④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但经久不衰绵延不绝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    ) 

     ①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相通性 

     ②人类文明进程中,中西方文化交相辉映 

     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 

     ④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 )
    A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 . 中华文化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C . 中华文化经由西方文化得以传播 D . 文化在借鉴的过程中传播
  • 12. (2021高二上·山西月考)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通过文化交融可以(   )

    ①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相互交流、相互排斥

    ②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全部内容

    ③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

    ④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A . 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②
  • 13. 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主题为“融媒天下,音有不同”——安徽融媒体联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运作模式。该运作模式(    ) 
    A . 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B . 佐证了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C . 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D . 促进民族文化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替代
  • 14.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举办开幕式、六场平行分论坛、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亚洲美食节等活动。我国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基于(    ) 

     ①通过交流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真正融合 

     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③增强对亚洲各国文明的认同感,续写亚洲文明新华章 

     ④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文化项目,中国国家京剧院携《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进行9场演出,对加强中英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起到积极作用。这表明(    ) 

     ①文化交流是为了实现文化趋同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文艺演出能使其他国家认同我国文化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当前,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如何增强对外交流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国话语去说明中国、解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