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4章 人与环境 /第3节 关注城市环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4.3关注城市环境...

更新时间:2022-02-17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七上·秦都月考)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生活中,空矿泉水瓶应投入垃圾桶中。(   )
    A . 有害 B . 厨余 C . 可回收 D . 其它
  • 2. (2019·临沂) 今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世界环境日”,中国成为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小国。今年世界环境日将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A .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B . 退耕还林还草 C . 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 . 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 3. (2019七上·芜湖期末) 长沙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以下做法符合文明城市要求的是(  )
    A . 禁止无环保标志的车辆上路 B . 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湘江 C . 游岳麓山时,在树干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 D . 将公园里的鲜花采摘回来美化自己的家
  • 4. (2019七上·东源期末) “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符合此理念的是是( )
    A .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 .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C . 绿化造林净化空气 D . 围湖造田,扩展用地
  • 5. (2021七上·庆阳期末) 近几年,我国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树种增多,变得越来越适宜居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城市绿化美化,能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B . 树冠硕大的树种作为行道树遮阳效果好 C . 绿篱和行道树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D . 不断更换城市绿化树种,以提高出材率
  • 6. (2021·贺州)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图是投放不同垃圾的垃圾桶,下列垃圾投放不正确的是(  )

    A . 剩饭、剩菜——厨余垃圾 B . 矿泉水瓶、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C . 废旧报纸、果皮——其他垃圾 D . 电池、水银温度计——有害垃圾
  • 7. (2021七下·恩平期末) 恩平市正在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以下做法符合文明城市要求的是(   )
    A . 争当“志愿者”为民服务 B . 在校园内可以乱涂乱画,校园外不行 C . 在景区内树干上刻上“到此一游” D . 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
  • 8. (2020·河池) 2020年4月起金城江区和宜州区将实行城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分类投放后,矿泉水瓶应投放在如图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A . B . C . D .
  • 9. (2018八下·郓城期末)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A . 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B . 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 C . 人类是消费者的主体 D . 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 10. (2018七上·澄海期末) 汕头是一个宜居的、有幸福感的城市,全市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下列行为,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
    A . 主动积极清扫路边的垃圾,减少蚊虫滋生 B . 爱花护草 C . 在树干上刻“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D . 文明礼让,尊老爱幼
  • 11. 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 . 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 . 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 . 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 . 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 12. (2015七上·江苏期中) 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有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的是(    )

    ①使用乙醇汽油

    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③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

    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⑤向护城河里排放废水

    ⑥植树种花,搞好绿化

    A . 只有①④⑥ B . 只有⑥ C . 只有②③⑤ D . 只有①
  • 13.

    2014年2月中国北方大部地区雾霾频发,如图为某城市雾霾图造成近期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是(  )

    A . 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B . 农业生产的进步 C . 人口的过度增长  D .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 14. 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 )

    A . 洗手后,随手关紧水龙头 B . 把用过的作业本当做草稿本使用 C . 放学离开教室时关灯电扇 D . 把不能再使用的塑料文具盒埋到地下,以免污染环境
  • 15.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过渡放牧,生长的草逐渐减少,可导致沙尘暴的出现 B . 长期使用网眼直径不足10毫米的渔网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C . 核电站、热电厂向空气中排放的热水蒸汽会导致温室效应 D . 废电池中的重金属进入土壤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 16. (2017九上·武威月考) 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

    A . 工业废水 B . 汞、银、镉固体废弃物 C . 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硫
  • 17. 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 减少固体垃圾 B .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D . 移风易俗
  • 18. 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

    A . 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B . 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C . 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量 D . 为了卫生使用一次性木筷、饭盒
  • 19. (2015七上·济宁月考) 在怀化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植树绿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可以减少城市的降雨量 B . 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C . 植物可以为市民提供氧气 D . 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20. 下列关于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解决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等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B . 人们的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 C . 我们烧的煤,用的石油来源于远古生物 D . 人们的衣、食、住、行完全依赖于生物学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25. (2015·沙市模拟) 2008年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符合环保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请分析回答:

    1. (1) 政府“限塑”是因为:现行塑料袋进入生态系统后不能被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2. (2) 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说法的真实性.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块肥沃菜地的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分别加入大小相等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②取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现行塑料袋和 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③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作好记录.

      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分解或部分分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分解,则证明;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分解,则证明

  • 26. 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一)预习思考:

    “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 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烈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 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大幅度地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示,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二)设问解疑:

    1. (1) 广东佛山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 污染.

    2. (2) 雨林市许多农民靠养猪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猪粪的处理却成了污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下列对猪粪的处理方法最节能环保的是 (      )。

      A . 高温堆肥  B . 建沼气池 C . 建污水处理厂  D . 建化粪池
    3. (3) 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 效应.

    4. (4)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下列消费方式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 使用再生纸  B . 夏天使用空调至最冷 C .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 . 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5. (5) 森林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在往年的“植树节”中,你有过哪些增加森林碳汇的实际活动? 

  • 27.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解答:


    1.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施了358个“绿色奥运”,其中建筑节能项目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 .

    2. (2) 2009 年 11 月 27 日四川《内江日报》报道:近日气温回升,果农们趁着天气晴好忙着采收已成熟的脐橙.今年脐橙水分充足,口感较好.脐橙内的水分是靠植物体内的 运输的;构成脐橙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3. (3) 关注“三农”,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增长,使得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每年刚收获打下来的粮食会发热,分析这些热量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细胞进行该过程的能量转换器是 .

    4. (4)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完成个体发育的过程.

      ①A﹣D过程是通过 完成的.

      ②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血癌”,该病居年轻人恶性疾病中的首位.在D→E、F、G、H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表现为 D的细胞不能正常完成 的结果.

  • 28.

    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 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如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 (1)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 .

    2. (2) 图中的C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 ;a和b两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3) 某地大力发展了“农作物﹣﹣猪﹣﹣沼气﹣﹣茶(或果树)”的生态农业模式,猪粪及秸秆经发酵产生沼气和渣水,沼气可作燃料,渣水可为茶林(或果树)和农作物施肥.尝试写出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至少包括三个环节).该模式具有推广价值,请你谈谈推广的理由:(答出一条即可) .

    4. (4) 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答出一条即可) .

  • 29.

    近几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理念也逐深入人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提出了“低碳世博”的口号, 受到世界瞩目;徐州市近几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推“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争取把徐州建设成低碳经济生态示范区.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

    1. (1) 之所以提倡“低碳”理念,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出大量的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打破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造成全球逐渐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 (2) 如图大气中的碳通过[①] 作用进入植物体内,该生理作用在植物细胞的 中完成。

    3. (3) 如图表示碳返还大气中的途径有哪几条 (填写序号)。

    4. (4)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5. (5)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是

四、实验探究题
  • 30. (2018七下·澄海期末) 目前雾霾已成为城市标志性难题。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1. (1) “雾霾”主要对人体的系统影响严重。
    2. (2) 在雾霾天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 . ①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
    3. (3)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校的同学在城市主干道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①在该探究实验中,“采样时段”是这几组实验的唯一,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对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进行的处理, 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③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的PM2.5的浓度

    4. (4) 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