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北师大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1-2022初生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1.2生物的进化 ...

更新时间:2022-02-17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连平月考) 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 . 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 . 我国水域辽阔 C .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人工选择的结果
  • 2. (2024九下·武威模拟)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
    A . 遗传和变异 B . 过度繁殖 C . 生存斗争 D . 适者生存
  • 3. (2022八下·郫都期中) 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比较多的无翅、残翅昆虫。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这种现象是(  )
    A . 长期使用的结果 B . 人工选择的结果 C .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定向变异的结果
  • 4. (2023八下·揭东期中) 每年春季是青蛙的繁殖季节,一只雌青蛙产卵约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蛙。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生存斗争 B . 过度繁殖 C . 适者生存 D . 遗传和变异
  • 5. (2021八上·封开期末)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是( )
    A .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B . 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 .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D .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 6. (2021八上·封开期末) 2014年5月在阿根廷中部发现了身长超过40米的秦坦巨龙类恐龙龙化石,这种巨型恐龙比以前发现的霸王龙、剑龙等都要大,是目前世界发现最重也是最长的恐龙物种,得出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或依据是( )

    ①模拟实验; ②观察化石; ③进行比较; ④科学推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7. (2021八上·营口期末) 将下面的动物按进化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青蛙 ②蝗虫 ③猕猴 ④蛇 ⑤海葵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⑤②①④③ D . ⑤①③④②
  • 8. (2021八上·皇姑期末) 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超级细菌”的产生是抗生素质量下降造成的 B . 害虫为了适应喷洒了农药的环境才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 .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枯叶蝶酷似枯叶是发生了有利变异的结果
  • 9. (2021八上·皇姑期末)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从右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地层中挖掘出来的生物化石,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   )

    A . 甲、乙、丙 B . 乙、甲、丙 C . 丙、乙、甲 D . 丙、甲、乙
  • 10. (2021八上·汽开区期末)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爬行类、哺乳类比鱼类的化石出现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 B . 郑氏孔子鸟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重要证据 C . 科学家还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D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 11. (2021八上·汽开区期末) 下列与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
    A . 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躲避敌害十分有利 B . 由于缺乏青草,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 C . 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促进了对方的进化 D .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能飞的昆虫很少,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
  • 12. (2024七下·黔江月考)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如下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表格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果蝇

    向日葵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38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 . 向日葵 B . 果蝇 C . D . 黑猩猩
  • 13. (2021八上·汽开区期末) 自然选择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 . 孟德尔 B . 袁隆平 C . 巴斯德 D . 达尔文
  • 14. (2021八下·沧县期末) 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B .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 .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D . 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 15. (2021八下·沧县期末) 化石是记录生物进化的特殊文字。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其生物具有如下特点(   )
    A .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 . 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 .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 .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 16. (2021·清新模拟) 下列四种植物蕨类、紫菜、苔藓、苹果的结构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紫菜→苔藓→苹果→蕨类 B . 苔藓→紫菜→蕨类→苹果 C . 苔藓→紫菜→苹果→蕨类 D . 紫菜→苔藓→蕨类→苹果
  • 17. (2021·开江模拟)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避敌十分有利 B .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了抗药性 C . 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 18. (2022·富平模拟) 某种植食昆虫(以植物为食)对绿化植被产生很大破坏,假如长期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防治,效果就会表现的如图所示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 随着农药的持续使用,该种植食昆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B . 持续使用农药使植食昆虫产生了变异,使其抗药性增强 C . 该种植食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该种植食昆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D .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 19. (2020·新会模拟)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B .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C .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D .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20. (2020九上·达县期末) 生物学习中,常用曲线图分析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命活动规律。下列对曲线图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具有抵抗青霉素特性的细菌数量在C点远多于A点 B . 甲图中,曲线A→C的变化是由于使用青霉素促使细菌产生了抵抗青霉素特性的有利变异的结果 C . 乙图中,地衣和黑化蛾的数量变化,是外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观察乙图可知,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减少,地衣的生存环境改变,其数量逐渐增多,黑化蛾因而更易被天敌发现,频率降低
二、判断题
三、综合题
  • 25. (2022八下·化州期中) 生物从无到有、到如今种类繁多,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2. (2) 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绿树成荫,生活在这里的桦尺蛾大都是浅色的,深色的桦尺蛾极为少见。随着这一地区工业的日益发展,大量的煤烟灰污染了城市,树干被污染成了黑色,深色的桦尺蛾增多,浅色的却成了极少数。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 . 在桦尺蛾的进化过程中,人起了选择作用 B . 环境对桦尺蛾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 C . 环境污染导致桦尺蛾不同变异类型的出现 D . 环境污染使桦尺蛾体内产生了大量黑色
    3. (3) 从个体(群体)水平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图显示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填序号)出现了输导组织,但仍用孢子繁殖,而种子植物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由此体现了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由水生到

  • 26. (2021八下·信都期末) 如图分别为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1. (1) ①为动物。
    2. (2) ③为植物。
    3. (3) 从图乙可知,最低等的植物类群为植物。
    4. (4) 观察进化树,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 . 图中所示脊椎动物中爬行动物是最低等的 B . ③是植物中最高等、最复杂的类群 C . 鱼类的结构比鸟类的简单 D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5. (5) 由“进化树”可知地球上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的结果。
  • 27. (2021·蚌埠模拟) 如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①表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有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些变异是可的。
    2. (2) 在长颈鹿的进化中,颈长属于(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3. (3)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且不定向的。食物对长颈鹿颈部长短的各种变异进行了
    4. (4) 现代长颈鹿颈都很长,主要原因是在生存竞争中,古代颈短的个体,颈长的个体生存下来,这说明个体与环境的变化是相的。
    5. (5) 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 28. (2019八上·夏津期末) 下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甲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1. (1)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甲虫具有很强的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杀早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③当喷施杀虫剂1时,抗药性弱的甲虫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④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后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重新适应环境。

    2. (2) 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遗传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类型。
    3. (3)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29. (2017八上·鄂托克旗期末) 下图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从图中看出古代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 。
    2. (2)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
    3. (3) 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4. (4)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是
    5. (5) 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 来积累其特性的。
    6. (6)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四、实验探究题
  • 30. (2021·昌平模拟) 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

    1. (1) 图1中,可能通过保护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型蝗虫。分析图2中实验数据推测,除体色因素外,型蝗虫还有其它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方法。
    2. (2) 科学家检测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不同挥发性物质的量存在差异(图3)。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a/b/c/d)物质。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
    3. (3) 综合图2和图3的研究结果尝试推测,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很低的原因可能是:群居型蝗虫具有防御大山雀捕食的作用。
    4. (4) 为探究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按照下表选取不同蝗虫与饥饿处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笼中,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组别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蝗虫

      散居型蝗虫

      群居型蝗虫

      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蝗虫数量

      50只

      50只

      50只

      50只

      饥饿处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本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填物质名称)的有无。

      ②第一组实验中“?”处选取的是(填字母)蝗虫。

      a.涂抹苯乙腈的散居型     b.去除苯乙腈的散居型 

      c.涂抹苯乙腈的群居型     d.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

      ③可以预期实验结果:实验一中散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大于“?”处选取的蝗虫,实验二中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