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3-08 浏览次数:18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下表所列内容为《隋炀帝纪事(部分)》,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611年2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

    ◆613年2月,征兵讨高丽,4月至辽东,6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

    ◆615年5月,至太原,避署汾阳宫,8月至雁门,被实厥围,9月围解,10月返至东都

    ◆口口3月,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A . 616年 B . 617年 C . 618年 D . 619年
  • 2.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上述材料没有提及大运河开通的(    )
    A . 条件 B . 目的 C . 地位 D . 作用
  • 3.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上述诗句反映的制度初步建立是在(    )
    A . 唐玄宗时 B . 唐太宗时 C . 隋炀帝时 D . 隋文帝时
  • 4. 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 . 开明君主吸附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 5. 唐朝长安城人口有百万之多,其中外国人占人口的3%---5%,街头随处可见不同面孔的外国人,甚至会让人怀疑来到异域。由此可见唐朝长安是( )
    A . 唐朝的政治中心 B . 唐朝的经济中心 C . 唐朝的文化中心 D . 国际性的大都会
  • 6. 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
    A . 对边疆统治加强 B .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 . 经济文化的繁荣 D .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 7. 唐朝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口口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    )
    A . 内地 B . 东北 C . 西北 D . 西南
  • 8. (2019·福建) 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 . 社会政治状况 B . 科举选才标准 C . 思想开放程度 D . 手工制作水平
  • 9. 下列叙述史实与杜甫不符的一项是(    )
    A . 他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 . 他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C . 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D . 他艺术技巧高超,人们称他为“诗圣”
  • 10. 小泽同学想要学习书法,他希望自己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他可以选择以下哪一部作品(    )
    A . 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B .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C . 欧阳询的《九泉宫醴泉碑铭》 D .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 11. 对于下图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2. 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    )
    A . 吐蕃 B . 波斯 C . 大食 D . 天竺
  • 13. 唐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原因主要有(    )

    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③连年的灾荒                    
    ④统治者实行暴政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4.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历经54年,每个政权统治平均约为10年,最短的不到4年。由此可知五代时期(    )
    A . 经济有一定发展 B . 政权更迭频繁 C . 政局相对稳定 D . 疆土日益扩大
  • 15. 宋太祖时出现“兵不识将,将不专兵”这种怪现象,其主要根由是(    )
    A . 宋朝的将领缺乏指挥才能 B .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武将专权,定期换防 C . 宋朝用文官来带兵打仗 D . 宋朝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 16. 宋代文学的政治取向和道德取向,来源于宋代士人独有政治使命感和道德感,这成为宋代士人特有的风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代科举制的变化。下列关于宋代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宋初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   
    ②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建立了诗中“赤峰辽国”的民族是(    )
    A . 汉族 B . 靺羯族 C . 契丹族 D . 朝鲜族
  • 18. 北宋灭亡的时间是(    )
    A . 1115年 B . 1125年 C . 1127年 D . 1234年
  • 19. 下图是某班一名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 金的建立 B . 岳飞抗金 C . 金灭辽 D . 文天祥抗元
  • 20. 下列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 . 棉纺织业兴起 C . 临安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瓷都 D . 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 21. 如果你想在两宋时期做大米生意,此时,你应该选择的最著名的水稻产区是(    )
    A . 开封 B . 甘肃 C . 四川 D . 苏州、湖州
  • 22. (2019·扬州)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这一现象说明宋朝(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农业科技进步 C . 海外贸易扩大 D . 商品经济发展
  • 23. 1206年底,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 . 北宋、辽、西夏、金 B . 南宋、辽、西夏、金 C . 南宋、西夏、金、元 D . 南宋、西夏、金、蒙古
  • 24. 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时期

    史实

    三国时期

    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A . 新疆 B . 南海 C . 台湾 D . 西藏
  • 25. 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个新民族。这个新民族是(    )
    A . 朝鲜族 B . 回族 C . 维吾尔族 D . 蒙古族
二、非选择题。
  • 26. 唐朝的盛与衰。

    材料一: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

    742

    755

    760

    821

    总人口数(约)

    4142万

    4531万

    5292万

    1699万

    1576万

    1. (1)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人物简历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地位。
    2.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 (3) 材料三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还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 27. 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材料一:

    材料二: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结果来看,无疑都是相似的,虽然在与西夏政权的议和中,挽回了一点面子,但究其实质与辽并没有什么不同。这一结果是与宋朝的统治政策分不开的。

    材料三: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边界贸易一直在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1. (1) 材料一中回銮碑是哪一盟约的历史见证?请概括这一盟约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宋与西夏的和议内容中,哪一项使北宋“挽回了一点面子”?“宋朝的统治政策”指的是哪一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辽、西夏订立的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 28.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材料一: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材料二:1260年长兄去世,他继承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并热心于中原汉地的先进文化,这为他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71年,他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随后即举兵南下,直至1279年灭南宋。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材料三:

    (图一为元朝云南行省长官赛典赤.赡思丁之墓;图二为元朝一行政机构印章)

    1. (1) 材料的这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谁?
    2. (2)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据材料指出“他”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云南、西藏实施有效管辖的?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河北,应该由哪一行政机构管辖?
    4. (4) 从统一多民族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