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

更新时间:2022-01-30 浏览次数:7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7七上·潜江月考) 下面是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其中按探究过程排列的是 (  )
    A .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假设→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B .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C . 得出结论→实施方案→设计实验方案→作出假设→提出问题 D . 作出假设→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
  • 2. 在努力建设美丽新濮阳过程中,为了解濮阳各地植被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 资料分析法 B . 观察法 C . 调查法 D . 实验法
  • 3. 如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生活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

    选项

    生物的特征

    生活实例

    A

    生活需要营养

    兔吃草,猫吃老鼠

    B

    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C

    能进行呼吸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A . A B . B C . C D . D
  • 4. 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①②③⑤⑧归为一类 ,将④⑥⑦归为另一类,请问他是按照什么方法把它们归类的? (   )

    ①蝴蝶   ②蘑菇  ③玉米  ④河蟹   ⑤家兔  ⑥鲫鱼   ⑦海带  ⑧松树

    A . 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 . 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 . 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 D . 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 5.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 . 用直尺测量蟒蛇的身体长度 B . 上网找学习资料 C . 进行人口普查 D . 用放大镜观看鸟卵的结构
  • 6.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鸟→蛇→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 . 鸟与昆虫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C .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在该食物网中,体内毒素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 D . 狐和鹰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 7. 如图中的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乙是甲的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乙图中的b对应甲图中的生物是蛇 B . 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鼠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物因素 C . 甲图中生理过程②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D . 随着鼠的捕食过程,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它的体内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 8. 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 . 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阳光、空气等无机物 D .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 9. 下列有诗句或俗语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 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 B . 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影响环境 C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 . 大树底下好乘凉——环境影响生物
  • 10. (2017·贺州)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血液和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B . 皮肤的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C .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D .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 11. 下图中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 ×和10 ×字样,物镜标有10 ×和40 ×子样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保卫细胞图像,欲将图乙视野中处于下方的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200倍观察,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将装片向下方移动,直下方的保卫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 ③ C .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 . 换成高倍物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甘蔗的渣滓坚硬,属于机械组织 B .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C . 生物体所有细胞都自始至终处于分裂和分化状态 D . 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垂体都属于器官
  • 1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主要的结构层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物体结构

    主要的结构层次

    A

    青蛙的皮肤

    上皮组织

    B

    血液

    结缔组织

    C

    一块骨

    器官

    D

    叶脉

    输导组织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17·贺州)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和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消灭疟原虫最有效的药物,疟原虫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最相近?( )
    A . 艾滋病病毒 B . 乳酸菌 C . 草履虫 D . 酵母菌
  • 15. 如图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玉米的分类,其中乙、丙所能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

    A . 葫芦藓、肾蕨 B . 苏铁、玉米 C . 肾蕨、葫芦藓 D . 玉米、苏铁
  • 16.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

    A

    滴生理盐水

    防止细胞失水

    B

    从培养液表层吸草履虫

    表层营养比较多

    C

    盖玻片需一侧先接触水,再缓慢放下

    防止气泡产生

    D

    滴碘液观察玉米种子染色部位

    证明玉米种子的子叶中存在营养物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长期观察某一植物,发现它有根、茎、叶和种子,但没有果实,该植物属于(  )
    A . 被子植物 B . 裸子植物 C . 蕨类植物 D . 苔藓植物
  • 18.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海带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 . 煤主要是由古代苔藓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C . 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D . 水稻是种子植物,一粒稻谷就是一粒种子
  • 19. 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 . 依次是单子叶植物、被子植物、种子植物、植物 B . 依次是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 C . 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D . 依次是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 20. (2021·青岛) 下列诗句和谚语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B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动物的繁殖行为 C .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使水变绿的主要是藻类植物 D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 21.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Q可表示用种子来繁殖 B . P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C . E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D . F不能表示有输导组织
  • 22. 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B . 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C . 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结构层次是一样的 D . 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一样的
  • 23. 如图表示健康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死亡和衰老细胞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新血细胞的产生是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B . 分化过程中细胞发生差异性变化是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C . 成熟的红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和分化 D . 造血干细胞分裂过程与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
  • 24.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发现一些圆形结构是,主要起消化作用(   )
    A . 纤毛 B . 食物泡 C . D . 口沟
  • 25. 一个含有12对染色体的细胞连续进行分裂4次,得到的细胞数和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 4个,12对 B . 8个,6对 C . 12个,24对 D . 16个,12对
  • 26. 如图为人工培养的某种细胞中遗传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A→B→C 完成一次细胞分裂 B . A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复制 C . B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不变 D . C过程完成后细胞的数量加倍
  • 27. (2020七上·二连浩特期中) 下列有关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 B . 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均等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去 C .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是由于只有细胞核中存在脱氧核糖核酸的缘故 D . 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动力车间,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 28. 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草履虫将(   )

    A . 不运动 B . 来来回回运动 C . 从左向右移动 D . 从右向左移动
  • 29. 下列各项中,两种结构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
    A . 孢子与种子 B . 叶与心脏 C . 导管与血管 D . 人的皮肤与植物的表皮
  • 30. 将黑色美西螈的体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体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然后重组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美西螈个体,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细胞核控制美西螈体色 B . 细胞质控制美西螈体色 C .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 . 核移植后发育成白色美西螈
  • 31.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以下情形,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进行对光时,③应选择低倍物镜 B . 图乙观察物像的视野,细胞数目少的是① C . 图丙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 . 图丁中边缘黑色,中间白亮的圆圈是气泡
  • 32. 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中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 B . 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C . 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D . 显微镜的规范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
  • 33.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 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 . ③可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D .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结构⑤
  • 34.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
    A . 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B . 换用高倍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C . 转动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D .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动
  • 35. 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像是“pqbd”,实际图像是(  )
    A . phdq B . pqbd C . pbqd D . bpqd
  • 36. 有一条食物链:植物→鼠→蛇→獴。如果蛇全部被杀,其他三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曲线a和c分别表示哪两种生物?(  )

    A . 獴、植物 B . 獴、鼠 C . 植物、鼠 D . 鼠、植物
  • 37. (2021七上·江油月考) 泉州湾地区台风灾害频发,生长在泉州湾红树林因为有错综复杂的气生根、板状根能牢牢固定在滩涂上,可抵抗强风暴的袭击。这说明(  )
    A . 生物依赖环境 B . 生物适应环境 C . 生物改变环境 D . 生物影响环境
  • 38. 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a是生产者,则b、c是消费者 B .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c→b C . bc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捕食 D . 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 39. 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
    A . 一只鸟在树上筑巢 B . 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 C . 蚊子吸人血 D . 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
  • 40. 新疆的西瓜比从江的甜,决定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水分 D . 湿度
二、综合题
  • 41. 形形色色的绿色植物是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请结合下列几种植物形态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A是一种没有根、茎、叶的植物,该种植物属于植物,该类植物一般生活在(填“陆地上”或“水中”)。
    2. (2) B所代表的植物类群可作为监测的指示植物。
    3. (3) C所代表的植物类群一般比A、B所代表的植物类群植株高大,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其主要原因是有的分化,并且体内有组织。
    4. (4) D和E两种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D和E的区别是
    5. (5) 图中依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类群包括(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
  • 42. 为探究“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明、暗两种环境。在铁盘中间放上10只生长条件相同的鼠妇,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明、暗两处的鼠妇数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②在铁盘上,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放上干燥的泥土,另一侧放上潮湿的泥土,再盖上玻璃板。这样就形成了干燥和潮湿的两种环境。在铁盘中间放上10只生长条件相同的鼠妇,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干、湿两处的鼠妇数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③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泥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土壤喷洒经处理的冷水,另一侧土壤喷洒温水,再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冷、温暖两种环境。在铁盘中间放上10只生长条件相同的鼠妇,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冷、温暖两处的鼠妇数目,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实验记录如表: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全班平均值

    明亮

    4

    3

    3

    2

    1

    1

    1

    2

    3

    阴暗

    6

    7

    7

    8

    9

    9

    9

    8

    7

    干燥

    3

    4

    3

    3

    2

    1

    1

    1

    2

    潮湿

    7

    6

    7

    7

    8

    9

    9

    9

    8

    寒冷

    5

    4

    3

    3

    2

    1

    1

    2

    3

    温暖

    5

    6

    7

    7

    8

    9

    9

    8

    7

    分析回答问题:

    1. (1) 用明亮、阴暗的两组作对照,作出的假设是
    2. (2) 用寒冷和温暖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 (3) 能否用明亮和湿润这两组来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
    4. (4)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鼠妇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