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天门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六校联考12月...

更新时间:2022-01-31 浏览次数:8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19·衡阳)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2.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大理石 B . 取烧碱 C . 称粗盐的质量 D . 量水的体积
  • 3. (2020·荆州)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医用酒精 B . 冰水混合物 C . 加碘食盐 D . 洁净的空气
  • 4. (2020·天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 .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 5. 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级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 B . 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 从实验丙和丁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更剧烈 D . 甲、乙装置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 6. 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中盛放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B . 当水槽中导管口一有气泡逸出时,就立即收集O2 C . 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D . 实验室还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 7. (2019·青岛)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 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 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 8.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 B . C . D .
  • 9.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2H②H2O③

    A . ①表示两个氢原子 B . ②可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 ③④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D . ⑤中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
  • 10.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 11. 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的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5.4

    4.4

    a

    A . 表中a的值为2.6 B . 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 .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 12. 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X与Y的微粒个数比为1:1 B .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C . 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 D .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 13. 取质量相同的两份氯酸钾,再向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线是纯氯酸钾曲线,b线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曲线)(   )
    A . B . C . D .
  • 14. 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 紫色石蕊变红色 B . 石灰水变浑浊 C . 蜡烛熄灭 D . 杠杆左高右低
  • 15. (2016·湘西)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 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 通过石蕊溶液 D .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二、填空题
  •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氮分子
    2. (2) 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是
    3. (3) 氖气
  • 17. 现有下列物质:水、铁丝、氧气、硫磺、高锰酸钾,从中选出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文字表达式各一个:
    1. (1) 物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2. (2) 有两种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3. (3) 物质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4) 一种物质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 18. 微粒结构示意图能够得知许多信息,依图回答:

    1. (1) 如图1是钡离子(Ba2+)结构示意图,钡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图中x为
    2. (2) 钡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周期。
    3. (3) 如图2,与钡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
三、综合题
  • 19. 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乃生命之源,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C,且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1) A的名称,请写出A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请写出D→B+C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C的一种用途
  • 20.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 (1) 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
    2. (2) 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3. (3) 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 (4) 持续通入CO2 , 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
    5. (5) 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 21.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1. (1)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乙组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中进行。
    3. (3)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查阅资料知:二氧化碳易溶于NaOH溶液,生成碳酸钠)

    4. (4)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四、计算题
  • 22. 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1. (1)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 (2) 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