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

更新时间:2022-01-26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道题3分,共60分)。
  • 1.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

    ( 1 )池塘中的一条鲤鱼 (2)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3)池塘中的所有衣藻(4)池塘

    A .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 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2. 下列关于细胞和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 . 细胞学说的提出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科学研究中经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 C .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 .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的统一性
  • 3. (2021高一上·奉贤期中) 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 . 胆固醇 B . 磷脂 C . 糖蛋白 D . 脂肪
  • 4. (2021高一上·辉南月考) 下列不属于原生质层的结构是( )
    A . 细胞膜 B . 液泡膜 C . 细胞壁 D . 细胞质
  • 5.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和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B . 细胞中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C .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而代谢的发生离不开酶 D . 过酸、过碱、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 6.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 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D .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7. (2021高一上·奉贤期中) 脂质能够通过自由扩散优先通过细胞膜的原因是(  )
    A .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B . 细胞膜上有相应的载体蛋白 C . 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 D . 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大多可以运动
  • 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物质的特点和细胞膜的结构有关,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壁和细胞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B . 水分子进入细胞,主要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 C .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D . 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很容易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 9. 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为“P”,则实际物体为“d” B . 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 .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D . 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 10.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 P是组成磷脂、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 . 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细胞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 11. 下列物质的鉴定与所用试剂、实验手段、实验现象搭配正确的是(   )
    A . 脂肪—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染成红色 B . 葡萄糖—斐林试剂—直接观察—砖红色沉淀 C . 蛋白质—双缩脲—加热—紫色反应 D . 淀粉—碘液—直接观察—蓝色反应
  • 12. 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 B . 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 C . 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 D . 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
  • 13. 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化合物,则其中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数目、羧基数目、肽键数目、生成的水分子数目依次是(   )

    A . 1、2、2、2 B . 2、1、4、4 C . 2、2、2、2 D . 1、2、3、3
  • 14.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有具膜细胞器 B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染色体 C . 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D .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 15. 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B . 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C . 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 .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 16.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蛋白质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氨基酸互相结合的方式不同 B . 血红蛋白含有4条肽链,不同肽链之间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C . 胶原蛋白可作为手术缝合线是因为其能够被人体组织直接吸收 D . 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合成的氨基酸,也能从食物中获得
  •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叶肉细胞中核苷酸和五碳糖的种类分别是8种和2种 B .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共4种 C .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 . DNA与RNA的不同点只在于碱基的不同
  • 18.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把变形虫的核从其体内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中的一系列变化,然后他们推测出有可能的Ⅰ——Ⅳ四个现象,并针对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你认为推测现象和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是(    )

    推测现象:Ⅰ.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在几天后核就再生,能正常活动

    Ⅱ.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Ⅲ.失去核的变形虫,进行数次分裂,最后死亡

    Ⅳ.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变得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①许多生物器官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②细胞核控制细胞质中的代谢活动

    ③在没有核的细胞质里,也残存着分裂的能力

    ④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A . Ⅰ-① B . Ⅱ-② C . Ⅲ-③ D . Ⅳ-④
  • 19. 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具有结构②,一定是动物细胞 B . 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结构① C . 结构③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 结构④是核糖体,也能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 20. 图甲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某一温度下,pH=b时H2O2酶促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用H2O2和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 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 C . 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则pH由b变为a时,e点下降 D . 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则pH由b变为a时,d点右移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 21. 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1) 图中甲表示方式,乙表示方式,丙表示方式。
    2. (2) 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3. (3) 如果是人体红细胞吸收甘油、K+ , 则采用甲方式进入细胞的是,采用乙方式进入细胞的是
    4. (4) 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图中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 22. 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其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某同学用黑藻叶肉细胞和0.3g/mL的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③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和的分离。
    2. (2) 若步骤②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3. (3) 该学生在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若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可能的原因是 
    4. (4) 该同学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曲线中cd段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
    5. (5) 该实验材料不能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原因是
  • 23.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①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③控制温度

    0℃

    60℃

    90℃

    ④将新鲜α—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

    探究过氧化氢酶作用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pH

    5

    6

    7

    8

    9

    H2O2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

    300

    180

    90

    192

    284

    1. (1) pH在实验一中属于变量,而在实验二中属于变量。
    2. (2) 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3. (3) 如将实验一的新鲜α-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为什么?
    4. (4) 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可在pH为之间设置梯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