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同步达标...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1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威海) 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 . 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 . 任何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 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 2. (2021·大庆) 随着新冠疫情的迅速爆发,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能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 B .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可以用食醋杀死新冠病毒 C . 开发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 . 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 3. 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 收集氧气 C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 . 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
  • 4. 2021年“祝融号”登上火星,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气体成分

    CO2

    N2

    Ar

    O2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不合理的是(   )

    A . 将CO2转化为O2 , 提高O2含量 B . 将CO2分解转化为N2 , 提高N2含量 C . 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 . 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冶炼金属
  • 5. 2021年7月,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引发内涝水灾造成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 . 志愿者可以用过滤方法将硬水变软水并直接饮用 C . 志愿者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6. (2015九上·重庆期中) 我们吃到的味道鲜美的鱼是这样烹饪出来的:将洗净的鱼煎过后,再加入少许食醋、料酒、生姜、葱、食盐等加热。共热时能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食醋中乙酸(CH3COOH)与料酒中乙醇(C2H5O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CH3COOC2H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 . 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 . 乙酸乙酯是一种混合物
  •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 B . 该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H、O、C C .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3
  • 8.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B .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 .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D . 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粒子都是阴离子
  • 9.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 .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53 D . 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
  • 10. 节能减排中“减排”的关键是减少CO2的排放,而“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CO2。科学家利用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2的变化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 过程1和过程2的变化都属于分解反应 C . 此流程中有炭黑生成,还有氧气生成 D . 此流程还需要解决炭黑和Fe3O4的分离问题
  • 11. (2021·临沂)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氧气参与反应 B . 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C .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还可以采取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气等保护气体)等措施 D . 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氧气或空气、氮气、一氧化碳
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

    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物质和能源的过程中,对物质的循环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碳元素只占地球碳总量的0.0000319%。通常,这部分碳是通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大气、海洋、地表生物、火山爆发等)实现平衡。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正是这部分碳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 (1) “碳循环”与“碳中和”中的“碳”,含义是否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2. (2) 有人认为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保持不变,你认为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证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碳循环中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

      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利用植物秸秆等废物发酵而成。为解决能源需求跟气候变暖之间的矛盾,有学者建议:用沼气替代天然气,这样就不会额外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②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方法一:。方法二:。(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

三、综合题
  • 14.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一直以来,传统工艺不断改进。现阶段,利用方解石(主要成分为CaCO3 , 还含有少量MgO、Fe2O3、SiO2等杂质)造纸已较为普遍,它取代传统植物纤维造纸,全程无需用水,原料造价仅为传统造纸的1/3。(已知:SiO2、聚乙烯塑料、粘合剂均难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分析生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方解石粉碎成纳米级超细粉末的目的是
    2. (2) 混合器内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3. (3) 利用方解石作原料生产纸张的优点是
    4. (4)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分析,对使用的原料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15. 下面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甲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2. (2) 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 , 此微型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在甲图中可选择(填序号)装配与装置H功能相同的装置。
    3. (3) 装配KClO3制备O2的发生装置,甲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写名称)。
    4. (4) Ⅰ是医用输液观察滴液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洗气装置,则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进入,其中所装洗气的液体不能装满的原因是
  • 16. “84”消毒液、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小明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資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

    1. (1)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2)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 NaClO与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催化剂,类似分解H2O2溶液制氧气时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H2O2溶液。

    3. (3) (分析讨论)NaClO与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小明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人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表中的数据x=

    5. (5) (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6. (6)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除“84”消毒液、H2O2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

      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 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 . 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 . 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D . “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2. (2) 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