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18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2-01-04 浏览次数:8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昌黎期末) 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B .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C .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D .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 2. (2021八下·沧县期末) 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 . 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B . 乱占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 . 大量播种优质小麦种子,增加产量 D . 私家车数量飙升,尾气排放量增大,污染空气
  • 3. (2021七上·江油月考) 2020年1月南极的气温首次突破了20℃,皑皑白雪中出现了大片腥红色,其原因是南极雪藻解除休眠而大量繁殖造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导致南极雪藻大量繁殖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B .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 C . 该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 . 生活在南极的生物最终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
  • 4. (2021七下·云浮期末)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极大。以下各项中,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是(  )
    A . 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不足 B . 蝗灾导致非洲难民人数增多 C . 生物入侵使本地物种减少 D . 高山顶上的植物一般比较矮小
  • 5. 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近年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人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 .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 B . 欢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C . 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D . 秸秆焚烧还田,增强肥力
  • 6. (2021七下·新会期末) 此图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示意图,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   )

    A . 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 B . 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 C . 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正常生长 D . 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
  • 7. (2021七上·紫金期中)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其中,高级别会议发布“昆明宣言:迈向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提倡低碳出行 B .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 . 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大肆捕杀海洋动物 D .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 8. 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我们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  )
    A . 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开发利用 B . 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 C . 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 . 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9. (2021七下·绥滨期末)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60+”生活方式概念,即指任何对自然环境友善,对节能减排有益,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行为方式。下列做法与此概念不符的是(   )
    A . 骑共享单车出行 B .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 人走灯关少开空调 D . 对垃圾进行分类
  • 10. (2020·百色) 垃圾分好类,地球不落泪。下图为垃圾分类图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 B . 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C . 餐厨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D . 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和废物再利用
  • 11.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一般应采用选择性的砍伐,这样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得一定数量的木材。如果采用完全砍伐会( )
    A . 使当地气候受到影响,自然资源失去恢复或再生的能力 B . 这样可以增加耕地,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C . 这样一般不会产生水土流失,不会引起沙尘暴 D . 对动物有影响,但影响一般不会太大,因为动物能运动
  • 12. (2021八下·龙门期中)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 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
    A . 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 . 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 . 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D .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 13. (2021·阳西模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2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A . 在山林中兴建“农家乐” B . 抓捕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C . 农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D . 通过围湖造田来开发湿地
  • 14. (2021·永州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和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实质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 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C .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 .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 15. (2019八下·未央月考)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程的学习还在继续,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已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的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 .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 . 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二、综合题
  • 16. (2019·玉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我们必须树立和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讲话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是历史经验教训值得人类深思和反省。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都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三是“美丽经济”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调研,在了解到当地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收入普遍比过去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好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1. (1) 从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对绿水青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良好状态 B . 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处于良好状态 C . 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单一 D . 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
    2. (2)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了植树活动。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
    3. (3)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但是有些旅游区餐馆把珍稀动物当作餐桌上的佳肴。下列哪种菜谱不可取(    )
      A . 素炒主豆丝、西红柿炒蛋、红烧肉、海带汤 B . 清灼油菜、荷包蛋、清炖朱鹅、穿山甲汤 C . 清炒空心菜、苦瓜炒牛肉、清蒸蛋、紫菜汤 D . 清灼西兰花、焖豆腐、回锅肉、鱼头汤
    4. (4)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天然大氧吧”,你如何领悟?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家特色菜一条街,生意好做 B . 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 C . 古典建筑多,有特色的旅游居地 D . 民风纯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环境
    5. (5) 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我们应该如何挽留地球上的碧水蓝天?

      (请举一例)

三、实验探究题
  • 17. (2019·鞍山)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培养皿

    种子所处环境

    萌发数

    A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清水,置于25℃翻柜中

    90粒

    B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75粒

    C组

    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pH=4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

    0粒

    1. (1) 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若探究“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2. (2) 根据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3. (3) 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4. (4) A组有10粒小麦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