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种群与群落

更新时间:2021-12-13 浏览次数:14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驻马店月考) 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性别比例的变化一定会影响种群出生率 B . 我国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使人口迅速增长 C . 出生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 . 不同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 2. (2021·福建) 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I)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II)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I、Ⅱ都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B . 实验I、Ⅱ通气前都必须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 C . 实验I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 实验Ⅱ中,可用滤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培养液进入计数室
  • 3.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 某研究小组对洞庭湖地区一公顷范围内褐家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3只鼠,第二次捕获34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8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但鼠有记忆,再次被捕概率会降低,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93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相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B . 调查期间褐家鼠的死亡率是93只/公顷 C . 调查期间,褐家鼠种群的数量波动一定会引起稳定平衡密度发生改变 D . 通过计算可得该地区褐家鼠的种群密度为1200只/公顷
  • 4. (2021高三上·韬智杯月考) 某湖泊水体污染严重,一种漂浮水生植物被引种进入该湖泊后疯长。该种群的出生率①和死亡率②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0〜t1时间段内该漂浮水生植物种群数量近似“J”型增长 B . 该漂浮水生植物有利于增加该湖泊中物种丰富度 C . t1时该漂浮水生植物种内斗争最激烈 D . 该漂浮水生植物在该湖泊中的K值出现在t1
  • 5. (2021·湖北) 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 . 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 C . 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 D . 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
  • 6. (2021·惠州模拟) 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 B . 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C . 捕捞小型野杂鱼和适当的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 D . 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初生演替
  • 7. (2021·惠州模拟)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对这一政策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我国全国人口可以看成是一个种群,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B . 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C . 这一举措有利于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D . 这一决策是生态学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决策
  • 8. (2021·广东模拟) 东亚飞蝗是造成“蝗灾”的主要蝗种,某研究者连续2年调查了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用样方法可定期对该地区的飞蝗虫卵密度进行统计 B . 干旱环境有利于东亚飞蝗的大量繁殖 C . 气温和降水量直接决定了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D . 东亚飞蝗虫卵的孵化可能与气温高低有关
  • 9. (2021高三上·长春月考)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B .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 .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D .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 10. (2021高三上·长春月考) 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解释合理的是(  )
    A . 出生率下降 B . 死亡率上升 C . 迁入率下降 D . 迁出率上升
  • 11. (2021高三上·广西月考) 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B . 通过水田养鱼延长食物链,可以提高农田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C . 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的 D . 海洋捕捞时应将剩余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这样能使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 12. (2021·辽宁) 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13. (2021高三上·罗湖月考) 海水稻是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单产可达300kg/667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培育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长期大规模种植海水稻能提高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 调查水稻天敌跳蝻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 . 不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 . 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海水稻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对较高
  • 14. 某座山经历了火灾后,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当地部门采取了多种恢复措施,一段时间后山上逐渐“披上”绿色植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恢复过程中,该地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 . 该地的演替速度、方向与气候、土壤等有关 C . 恢复过程中,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 D . 演替过程中,该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二、实验探究题
  • 15. (2021高三上·驻马店月考) 某科研小组对某地棉田中棉蚜的种群数量及其防治展开了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型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 一年后的数量为2N0 , 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
    2. (2) 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与大规模单一栽培棉花相比,在棉田周围设置以苜蓿为主的防护带,可增加瓢虫的数量,其原因是
    3. (3) 人们通过向棉田引入瓢虫,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防治,与利用化学防治相比,其优点有(答出两点即可)。
  • 16. (2021·辽宁) 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发生演替。
    2. (2) 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

      方法: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

      实验结果是:

    3. (3) 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A:三裂叶豚草

      8.07

      12.24

      12.24

      B:三裂叶豚草+锈菌

      7.65

      6.43

      4.77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8.10

      12.43

      12.78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4.89

      4.02

      3.12

      注:野艾蒿一植物,锈菌一真菌,广聚萤叶甲一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判断依据是

    4. (4)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17. (2021高三上·罗湖月考)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下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根瘤中的根瘤菌在该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其与大豆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具体表现为
    2. (2) 图中叶细胞中,催化ATP合成与利用的酶分别存在于,根瘤菌细胞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的氧化分解。
    3. (3) 已知接种根瘤菌可提高大豆产量,现有根瘤菌株A和菌株B,实验接种量分别表示为W1―W5、R1―R5 , 现欲研究促进大豆产量的最佳根瘤菌接种配比,请阐述实验思路
  • 18. (2021·天津) 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1. (1) 由图1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
    2. (2) 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
    3. (3) 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
    4. (4) 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

三、综合题
  • 19. (2021高三上·湖州月考) 某地开展了“猪粪—藕—泥鳅”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发现该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猪粪的利用率,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池塘中栽种三七藕、飘花藕、三五藕等不同品种的藕,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藕生长前期,由于小地形、水肥不均等条件使得池塘中矮慈菇、黑藻等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分布,需要及时除去。盛夏荷叶高低错落有致,这(“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泥鳅为底栖鱼类,生活在池塘的层。
    2. (2) 猪粪在沼气池中经发酵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这属于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技术。经过发酵后,猪粪中的有机物经作用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所以会再投入池塘利用。
    3. (3)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本模式中需向池塘中不断施加有机肥,其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