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2-01-17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的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蜡烛燃烧 C . 汽油挥发 D .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 3.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 氧气 B . 氢气 C . 氦气 D . 氮气
  • 4. 自然界中物质大多是化合物,下列化合物是氧化物的是(   )
    A . 高锰酸钾 B . 过氧化氢 C . 氯酸钾 D . 氢氧化钙
  • 5. 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受热易挥发减少并消失 B . 阴凉处密封保存 C . 施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D . 由四种元素组成
  • 6. 安全重于泰山,化学实验正确操作十分重要。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品尝药品 B . 不慎将少量酸沾皮肤上应立即涂碳酸氢钠溶液 C .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D . 实验室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 7. 人体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有关元素与人体疾病对应正确的是(   )

    元素

    疾病

    A

    钙过少

    侏儒症

    B

    锌过少

    佝偻病

    C

    碘过多

    甲状腺疾病

    D

    硒过多

    白内障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   )
    A . 气密性检查 B . 制备 C . 收集 D . 验满
  • 9. 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 . 2H B . H2 C . H2O D . 2H+
  • 10. 下列物质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氢气 D . 氮气
  • 11. (2019九上·福田期中)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 氢气+氯气 氯化氢 C . 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D .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 12. (2019九上·新吴期中) 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用品,其中的氟、钙指的是(  )
    A . 单质    B . 元素    C . 原子    D . 离子
  • 13.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 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空隙小 C . 双氧水是混合物——有不同种分子构成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14.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
    A .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 15. 为纪念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钔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钔原子的中子数为157 B . 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 C . 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g D . 钔属于金属元素
  • 16.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
    A .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B . 闻气体的气味 C .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 17.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则下列气体密度最大的是(   )
    A . 氯气Cl2 B . 氨气NH3 C . 二氧化碳CO2 D . 硫化氢H2S
  • 18.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用量筒量取10 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 . 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 . 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燃烧匙伸入过慢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D . 在水电解实验中,发现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可能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 19.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氧气含量得到的图像应是(   )
    A . B . C . D .
  • 20. 下图中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和p′ 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0.79 p0 , p′=p0 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气更多 B .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 . 由图乙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二、填空题
  • 21. 学习化学需要及时归纳总结,如图是常用的关系归纳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 (1) 若甲是空气,乙、丙、丁是干燥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位的气体,则乙是(填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用途:,工业上得到丙气体的方法是,利用的是乙和丙的不同,空气中丁的体积分数为,所以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
    2. (2) 若甲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乙可以分解成丙,则乙是,物质氯化钠由丁构成,溶解在水中得到许多能自由移动的(填微粒符号)
    3. (3) 若甲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乙是烧杯,丙是漏斗,则丁是(仪器名称),它的作用是,若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写一个原因即可)
  • 22.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 (1) 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装置如图)。其中一组同学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图②所示)净化池塘水,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否位置互换,(填“能”或者“不能”),原因是,该简易净水器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鉴别硬水软水用,生活中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是,该方法还能起到作用。
    2. (2) 实验③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填“a”或者“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3. (3) 下图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名称,下同),不变的微粒是

    4. (4) 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①中水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
    5. (5) 能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C . 水的净化 D . 水的电解
三、综合题
  • 23. 实验室制取CO2并进行一系列探究,现有如下仪器供选。

    1.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可选用(填写装置编号);收集完验满的方法是
    3. (3) 除了以上组装的发生装置外,实验室还有多种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请从以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目的是(填编号)。

    4. (4) 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变红,使其变红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②乙中的现象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丙中实验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24. 某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气体的实验。
    1. (1) 甲同学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2. (2) 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二氧化锰的作用是。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此时得到的气体是混合物

      C.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与二氧化锰有关

      D.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 (3) 丙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图是他其中一次实验的装置,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 55% 的水,氧气从导管口进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4. (4) 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装药品前需要将药品研磨至粉末状,这一操作可选用(填仪器名称),选择的发生装置和(填“甲”或者“乙”)同学一样。为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收集氨气时最好选用下列装置中的F装置与装置相连接(填数字编号)。

  • 25.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张三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2) 李四同学认为,红磷燃烧会生成有毒的烟,应将红磷换成木炭完成实验,王五同学认为不妥,理由是;张三同学也认为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只要将实验稍微改进,张三同学的改进措施是
    3. (3) 王五同学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实验开始后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情况是,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停在处(填“1”、“2”、“3”、“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只写一点)。

    4. (4) 受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启发,某校课外活动小组,欲测定一待旅游开发的岩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样。他们准备从岩洞的底部取样,请你设计用集气瓶从洞中取回一瓶空气样品的方法:

      ②测定。用150mL的注射器从集气瓶中抽取100mL气样,按图所示的装置推动活塞进行实验(提示:NaOH溶液只与二氧化碳反应,氧气溶于水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99mL,此数据是的体积数(用序号填写)

      A.二氧化碳

      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空气中除二氧化碳外的所有气体

      装置乙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③计算:洞底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