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名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三生物10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12-27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 B . 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作水浴加热处理 C . 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D .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重要能源物质,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有益健康
  • 2. 研究人员为了比较盐酸和蛋白酶在催化蛋白质水解过程的区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将蛋白酶和蛋清混合一段时间,再加双缩脲试剂,则溶液不变紫色 B . 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C . 若经相同时间处理,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则说明蛋白酶具有高效性 D . 蛋清中加入食盐后析出白色絮状物,该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 3.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 B .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 . 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 . 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 4. 科研人员尝试利用人的成熟红细胞运送药物,首先将红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甲溶液中,使其膜上出现孔洞,待药物通过孔洞进入细胞后,再转移至等渗溶液中,之后膜表面孔洞闭合,利用该红细胞可将药物运送至靶细胞。下列相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 红细胞在甲溶液中会吸水膨胀 B . 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 C . 水溶性药物更适合使用该方法运送 D . 临床使用时要进行严格的血型匹配
  • 5.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但二糖不能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 B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C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终两侧液面会持平 D . 若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后,仍有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 6. 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农谚

    解释

    A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产量

    B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

    C

    地尽其用用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

    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产量

    D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为了证明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薄膜上才能产生ATP和[H],且CO2转化为光合产物的过程不需要光,某兴趣小组用高速离心法破坏叶绿体膜,得到类囊体薄膜和基质的混合提取物。将该提取物在不含CO2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接着在黑暗条件下,往基质中加入14CO2 , 结果基质中检测到含14C的光合产物。你认为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还应增设一组实验为(   )
    A . 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无光照,加入14CO2 , 检测光合产物再加入ATP、[H],再次检测光合产物 B . 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有光照加入14CO2 , 检测光合产物再加人ATP[H],再次检测光合产物 C . 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有光照,加入14CO2 , 检测光合产物再加人ATP[H],再次检测光合产物 D . 无类囊体薄膜的基质,无光照,加入14CO2 , 检测光合产物,再加入ATP、[H],再次检测光合产物
  • 8. 下图是某些真核细胞生命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b和c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二分裂 B . d表示细胞的全能性,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 正常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发生e过程 D . f、g表示的生理过程均由基因突变引起
  • 9. (2021高三上·邯郸开学考) 二倍体高等植物剪秋罗雌雄异株,叶型有宽叶、窄叶两种,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b基因会使花粉不育。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剪秋罗种群中叶型的基因型有5种 B . 两株宽叶剪秋罗杂交,子代中窄叶雄株的比例为1/4 C . 宽叶剪秋罗和窄叶植株杂交,后代雌株全部为宽叶 D . 剪秋罗种群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窄叶植株全部为雄性
  • 10. 哺乳动物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结合和携带O2的过程并不影响二价铁离子。若血红蛋白中Fe2+ 被氧化为Fe3+ , 则形成高铁血红蛋白,O2与其结合十分牢固,不易分离。若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血红蛋白结构改变,进而引发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会导致组织细胞缺氧 B .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 C . DNA的粗提取可选用鸡的红细胞 D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 11. (2021高三上·河南月考) 某种植物的叶型和花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红花(B)对黄 花(b)为显性。窄叶红花个体与宽叶黄花个体杂交,子代宽叶红花:窄叶红花:宽叶黄花:窄 叶黄花=1:1:1:1,利用这些子代个体为材料,判断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

    体,下列哪一杂交组合不能达到目的

    A . 宽叶红花×窄叶黄花 B . 宽叶黄花×宽叶红花 C . 宽叶红花×宽叶红花 D . 宽叶黄花×宽叶黄花
  • 12. 已知小麦的抗旱对敏旱为显性,多颗粒对少颗粒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颗表现型为抗旱多颗粒的植株,将其和敏旱少颗粒植株互相授粉,测交后代4种表现型及比例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1:1:2,若让这棵植株自交,其后代上述4种表现型的比例应为(   )
    A . 12:8:3:1 B . 24:12:8:4 C . 22:5:5:4 D . 20:5:5:2
  • 13.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在实验时发现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 .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 . 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 . “让F1与矮茎杂交、预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环节
  • 14. 果蝇(2N=8)是研究遗传学的重要模型动物.如图为雄性果蝇体内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的部分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若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a等于16,c等于4 B . 若图示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则b等于4,d等于1 C . 若③细胞内有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D . 若①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 15. 取五支试管,各加入2 mL0.5 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按下表要求分别加入试剂或材料。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号

    1

    2

    3

    4

    5

    过氧化氢

    2mL

    2mL

    2mL

    2mL

    2mL

    试剂或材料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稀盐酸

    实验现象

    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A . 用2号和3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 . 用3号和4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C . 用1号和4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D . 用3号和5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pH和温度影响
  • 16. 小鼠Y染色体上的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基因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一个基因型为XY的受精卵中的S基因丢失,由该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雌配子的小鼠。若该小鼠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雄鼠杂交得F1 , 则F1小鼠中雌:雄比例不可能为( )
    A . 2:1 B . 1:2 C . 1:3 D . 1:1
  • 17. 最新研究发现,NO能使基因p53表达出多种microRNA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而p53突变失活能阻断NO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如图所示。下列与结肠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注: Survivin为凋亡抑制基因,MET为原癌基因;P53为抑癌基因。“↑”代表含量上升,“↓”代表含量下降,“×”代表过程被阻断)

    A . microRNA的合成过程需RNA聚合酶与p53结合 B . 正常细胞中,基因Survivin和MET的作用相同 C . p53失活的多个结肠癌细胞的DNA含量完全相同 D . 结肠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之能够无限增殖
二、多选题
  • 18. 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 . 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 .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种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 .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 , 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 19. 雌性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I形成的极体会存在于初级卵母细胞中、实验发现、初级卵母细胞中的SUMO-1蛋白分子可以影响极体以胞吐形式从初级卵母细胞悱出。为进一步探究该蛋白质的作用时间、分别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0h)、中期(6h)、后期(9.5h)注射SUMO-1的抗体,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极体排出前后,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未发生改变 B . SUMO-1的抗体能和SUMO-1蛋白分子特异性结合、进而使其水解 C . 在减数分裂II的的特定时期,SUMO-1蛋白分子仍能促进极体排出 D . SUMO-1蛋白对处于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基本不起作用
  • 20. 已知某种蛋白Y将ATP水解时,可产生无机磷。为研究不同浓度药物X对蛋白Y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30分钟→孔雀绿(与无机磷反应生成绿色)→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照组应加入溶解药物X的溶剂,蛋白Y活性相对值为1 B . 蛋白Y催化ATP水解时,一般与胞内放能反应相联系 C . 药物X能抑制蛋白Y的活性,浓度大于5.5mg·L-1时抑制作用减弱 D . 缓冲液和室温为无关变量,绿色越深说明蛋白Y活性越弱
三、填空题
四、综合题
  • 26. 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中填写图中数字)

    1. (1) 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2. (2) 甲图中囊泡X由[]经“出芽”形成,到达[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
    3. (3) 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
  • 27.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占50%,商品粮占50%以上。水稻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

    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

    生长期

    光补偿点CO2固定速离(μmol·m-2·s-1)

    光饱和点CO2固定速率(μmol·m-2·s-1)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灌浆期

    68

    52

    1853

    1976

    216.7

    272.6

    蜡熟期

    75

    72

    1732

    1365

    191.1

    126.3

    注:灌浆期幼稳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是有机物积累的主要时期;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ATP和中的化学能,这一过程发生在(填场所)。
    2. (2) 从表中的数据推测,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
    3. (3) 据表分析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趋势:
  • 28. 图1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像I~V是按分裂过程先后排列的。图2是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 (1) 图1中细胞III处于期,判断依据是
    2. (2) 根据图2中信息,B和C分别代表生理过程。
    3. (3) 图3所示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图2中的(填图中标注数字)时期,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29. 牛群中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隐性致死基因m,但该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根据下列三组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有角(♀)×有角(♂)

    有角398

    有角203

    有角(♂)×无角(♀)

    有角221无角223

    有角219无角222

    乙组的有角F1相互交配

    有角712无角237

    有角481无角239

    1. (1) 在牛的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
    2. (2) 从上述杂交组合中可以判断该隐性致死基因m是与(“A”或a)同在一条染色体上,(雄性或雌性)激素会促进至死基因表达。
    3. (3) 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有角与无角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AA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致死,请利用丙组材料设计方案验证该解释:

      ①设计思路:

      ②结果与结论:若,则假设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