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植物的生长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11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下·长兴期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坏境至关重要,破坏树皮会导致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  )
    A . 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 . 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 .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 . 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 2. (2021八下·长兴期末) 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几乎一样粗,而银杏的茎能逐年加粗,造成两者茎的区别是银杏的茎比竹子多了(  )
    A . 表皮 B . 形成层 C . 韧皮部 D . 木质部
  • 3. (2021八下·新昌期末) 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处理枝条时最好将下端横切 B . 该实验开始前无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 D . 选用内径更细的U型管,实验现象更明显
  • 4. (2021八下·新昌期末) 用数轴表示某些科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 . 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 B . 植物从吸收水分到散失水分的顺序 C . 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 D .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 5. (2021八下·新昌期末)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表示人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BC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B . 图乙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则b可代表鼻 C . 图丙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的变化,则在b点时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 . 图丁表示某种蔬菜产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S1、S2、S3、S4可表示某部分有机物的量。当温度从T1上升到T3期间,该蔬菜积累有机物的量为S1-S3
  • 6. (2021八下·丽水期末)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往高处“流”,其动力来自于(    )
    A . 吸收作用 B . 蒸腾作用 C . 光合作用 D . 呼吸作用
  • 7. (2021八下·丽水期末) 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 . 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 . 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 . 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 . 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 8. (2021八下·临海期末)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 . 液泡 B . 细胞核 C . 叶绿体 D . 细胞膜
  • 9. (2021八下·上城期末) 植物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如图所示为根尖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图。关于根尖各部分结构与功能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甲是伸长区,细胞突起,增加了吸收水、无机盐面积 B . 乙是分生区,细胞能较快分裂生长,使根不断长长 C . 丙是根毛区,细胞核较大,能产生大量新细胞 D . 丁是根冠区,细胞壁薄,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 10. (2021八下·上城期末) 小金为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瓶中液体取量可以不相等 B . 甲、乙瓶瓶塞是否塞紧对实验没有影响 C . 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D . 实验结束时乙中叶片滴加碘液会变蓝
  • 11. (2021八下·上城期末) 为迎接亚运会,近期杭州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许多道路边的绿化带新移栽了一些树木。有关移栽植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 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 . 用土填实根部,不留空隙,可使根充分接触土壤而快速生长 C . 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 D . 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 12. (2021八下·上城期末) 小徐发现花园内刚施过化肥的植物发生了萎蔫,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产生原因,他取了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其顶部各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装上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如图。过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中萝卜变硬 B . 乙中萝卜洞中的水变多 C . 甲中萝卜吸水,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小于浓盐水 D . 若只有甲中萝卜变软,说明施加过量化肥会引起植物细胞失水萎蔫
  • 13. (2021八下·上虞期末) 海水稻是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盐度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下列有关海水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海水稻是水生植物,体内无导管和筛管 B . 海水稻的面世,可以应对我国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C .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海水稻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D . 海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总是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4. (2021八下·上虞期末) 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 做法:正其行,通其风;      主要原理: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B . 做法:及时排涝;            主要原理:减少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 . 做法:带土移栽花草;        主要原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 D . 做法:及时晾晒收获的小麦;  主要原理: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
  • 15. (2021八下·上虞期末) 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 .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 . 步骤③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 .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 16. (2021八下·滨江期末) 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荷花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 . 正在开花结果的荷花植株,根吸收来的水分主要用于莲蓬的生长 C . 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D . 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 17. (2021八下·滨江期末) 下列有关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B . 竹子的茎秆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没有形成层 C . 叶脉与茎中的筛管上下相通,用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 . 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有机物
  • 18. (2021八下·滨江期末) 如图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只是指氧气 B . 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C . 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D . 过程①②的意义在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 19. (2021八下·苍南期末) 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 . 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 . 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 . 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 20. (2021八下·苍南期末) 如图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图解,对于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分从土壤进入①处根毛细胞内的大液泡 B . A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B细胞细胞液浓度 C . 水通过②中的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的顶端 D . 植物体内的大部分水通过图中③气孔散失
二、填空题
  • 21. (2021九上·拱墅月考) 取甲、乙两个密闭的无色玻璃钟罩(如图),分别放入等量同种且健康的昆虫,再在乙钟罩放入绿色植物,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请预测钟罩内的昆虫平均存活时间更长,请说明理由

  • 22. (2021八下·临海期末) 图甲是根尖结构模式图及各部位的细胞形态示意图,图乙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根的伸长与图甲中(选填字母)两类细胞的生理活动有关;
    2. (2) 如图乙,根从土壤吸水主要原因是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到达D后再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则D为植物根的 (选填“韧皮部”或“木质部”)结构。
  • 23. (2021八下·上虞期末) 如图显示了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图中的草通过消耗了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碳。
    2. (2) 牛通过方式获取草中的碳元素。
    3. (3) 可使绿色植物中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有    
      A . 绿色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 B . 牛的呼吸作用分解草的有机物 C . 枯萎的草和牛粪的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
  • 24. (2021八下·上虞期末) 如图所示为植物体的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D区。
    2. (2) ②是,它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3. (3)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根、茎、叶的往下输送。
  • 25. (2021八下·滨江期末) 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好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全民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添加一种含铁的化合物),这里的“铁”是指(填“单质”或“元素”)。
    2. (2) 如果我们在野外迷路了,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如图是小滨用硬纸板和大头针制作底座,把两根缝衣针磁化后,穿过按扣的两个孔,放在底座的针尖上,制成的一个指南针。指南针能指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该指南针静止后,针尖指南方,则针尖是指南针的(选填“N”或“S”极)。

    3. (3) 水稻种植过程中,在抽穗前,我们需要将水田中的水放干,这样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主要原因是促进了水稻根细胞的,从而为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 26. (2021八下·滨江期末) 中国的甘蔗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四川、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南方众多个省、自治区。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

    1. (1) 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A . 山坡较干的沙地 B . 湿润的黏地 C . 河边湿润沙地
    2. (2) 针对甘蔗秆细茎弱,易倒伏的症状,可多施加一些肥,但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的现象,其原因是
  • 27. (2021八下·滨江期末) 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探究实验:

    1. (1) 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2. (2) 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 . 放在黑暗环境中 B . 放在阳光下照射 C . 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 . 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 28. (2021八下·浦江期末) 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浙江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所示。

    1. (1) 碳循环指的是(选填“C元素”、“C单质”或“CO2”)的循环。
    2. (2) 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实现。
  • 29. (2021八下·下城期末)           
    1. (1) 小金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在盐水中,发现它是漂浮的,浸泡一些时间后,原来漂浮的萝卜块又沉在了水底。则萝卜块放入盐水中后,其中的细胞(选填“失水”或“吸水”),萝卜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增大”或“减小”)。

    2. (2) 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在2017年就取得了在灌溉用水盐度达6‰的情况下,最高亩产超600公斤的好成绩,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海水稻”在海边滩涂正常生长,可推测它的细胞液浓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
  • 30. (2021八下·下城期末) 如图是植物马铃薯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按要求填写:

    1. (1)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马铃薯的作用。
    2. (2) 由图可知,d物质在马铃薯的茎中是由运输的。
    3. (3) 马铃薯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它的开闭是由两个半月形的控制的。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气体有
    4. (4) 马铃薯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议施用(填“农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三、解答题
  • 31. (2021八下·新昌期末) 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释放有机物能量的生理过程是(选填“a"、“b"或“c")
    2. (2) 图乙中只能在光照下进行的生理活动是(选填“Ⅰ”或“Ⅱ"),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选填“a”、“b”或“c”) 相对应。
    3. (3) 图乙中,植物一天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 时左右。
    4. (4) 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去部分树叶,其主要目的是减弱图甲中的(选填“a”、“b"或“c”)生理。
  • 32. (2021八下·上虞期末) 上图甲中 A、B、C 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作用,图乙为植物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线图。请据图回答:

    1. (1) 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图甲中的(填图甲中字母)。
    2. (2) 蔬菜用保鲜膜保存是为了减弱呼吸作用,该过程可用图乙中的曲线(填“a”或“b”)表示。
    3. (3) 近年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植树造林,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 33. (2021八下·浦江期末) 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填序号)完成的,这个区域的细胞特点有利于吸收和运输水分。
    2. (2) 只有当根毛细胞液浓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才能吸水。
    3. (3)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选填“导管”或“筛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4. (4) 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功能各不相同,其中根冠主要起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
  • 34. (2021八下·乐清期末) 袁隆平院士(图甲)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缅怀袁老最好的方式是——“珍惜每一粒粮食”。

    下表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的对比。

    类别

    常规水稻

    杂交水稻

    定义

    通过选育、提纯、保持亲本品种的特征和特性不变,可以留种且后代不分离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

    产量

    一般较低(<300kg/亩)

    一般较高(>700kg/亩)

    品质

    质软,粘而腻

    质地硬,粘性小

    特点

    不需要年年换种,但需要提纯复壮,抗性差

    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

    1. (1) 请根据表一的内容写出支持种植杂交水稻的一个理由:
    2. (2) 据乙图,水和无机盐在水稻体内运输途径可以用文字表示为:根中导管→→叶中导管。
    3. (3) 乐乐把丙装置放在晴朗的室外环境,测得密闭玻璃钟罩内一天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图丁所示。已知空气中含氧量相对较高时,人会觉得更舒适。那么据图分析,你建议人们到田埂、公园等绿色植物较多的地方散步、游玩的时间应在时左右。
  • 35. (2021·定海模拟) 科学家认为,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用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碳达峰”和“碳中和”。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2. (2) 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 , 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资料一: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K2CO3与CO2反应生成KHCO3 , 分解池中 KHCO3受热分解变成 K2CO3

      资料二: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写物质名称)。

      ② 若生产4.8吨甲醇,则可回收空气中的CO2多少吨?

    3. (3)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将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某小区路灯利用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的蓄电池作电源,其电压为12V、容量为 24A· h(表示安·小时)。若路灯的规格为“ 12V、 24W”,则正常工作时通过路灯的电流是多少安培?充足电的蓄电池可供路灯使用多少小时?
    4. (4) 你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些什么?(至少2点)
四、实验探究题
  • 36. (2021九上·杭州开学考) 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右图广口瓶中,对其生理活动进行探究。

    1. (1) 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右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该原料是
    2. (2) 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叶的(填结构名称)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后称重,次日凌晨再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重,发现取自c叶片的圆片较轻,主要原因是
    3. (3) 在广口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放置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纵切该枝条,发现茎被染红,且自下而上红色变浅了,这个现象说明了
  • 37. (2021八下·仙居期末) 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 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 (1) 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是 (填字母) 。
    2. (2) 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 (3) 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相比25℃下积累的有机物更多,请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
  • 38. (2021八下·柯桥期末) 某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来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根据茎的结构,小科和他的两个同学提出了以下假设:

    小科: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小红: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小明: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进行的。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量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下列3种方法处理。A组枝条不做处理; B组枝条剥去下半部分树皮;C组枝条除去下半部分的木质部和髓,只留下树皮。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全部枝条同时插入一个盛有经稀释过的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个夹子将各组枝条进行固定,如图(其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部分浸入红墨水中,C枝条只将剥去”下半部分木质部和髓的树皮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⑴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小明的猜想。

    ⑵小科将植株放在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是为了

    ⑶用刀切开枝条中上部,发现AB两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C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运输,然后对比A、C两组还可以说明 ;

    ⑷若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红色 (选填“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自内而外”)逐渐变浓,这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

  • 39. (2021八下·长兴期末) 小安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他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于是对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问题一:蒸腾作用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 (1) 小安做出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么他作出的假设是
    2. (2) 下列对该实验设计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 . 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 . 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 . 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
    3. (3) 问题二:气孔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如图2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

      小吉推测:绿色植物气孔的状态可能和保卫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撕取菠菜叶下表皮,将其在清洁载玻片上的一滴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立即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状态。

      请根据已有知识预测步骤②中观察到气孔的状态是的,原因是

  • 40. (2021八下·长兴期末) 小安实验探究小球藻相关生理活动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 (1) 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2. (2) 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B瓶中氧气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安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