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复习微专题48 动物细胞工程

更新时间:2021-11-27 浏览次数:8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恶性细胞系具有不死性和失去接触抑制等特性 B . 细胞株没有差异性,在连续传代过程中遗传性状始终保持稳定 C . 没有外加抗生素的条件下将无法进行传代培养 D . 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可用纤维素酶水解
  • 2. (2021高三上·辽宁开学考) 利用某些调控细胞分化的因子,可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该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共同点是( )
    A . 细胞全能性都得到体现 B . 都有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的过程 C . 都要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 D . 都需要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
  • 3. (2021·浙江) 将蝌蚪肠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形成重建的“合子”。有些“合子”发育成正常的蝌蚪,而单独培养肠细胞却不能发育成蝌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肠细胞不能表达全能性是受某些物质的限制 B . “合子”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已失去全能性 C . “合子”发育成正常蝌蚪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 D . 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是由于其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 4. (2021·柯桥模拟) 如下图所示,核苷酸合成有两个途径,物质A可以阻断其中的全合成途径。正常细胞内含有补救合成途径所必须的转化酶和激酶,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的骨髓瘤细胞中缺乏转化酶。现用加入H、A、T三种物质的“HAT培养基”来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效应B细胞及其自身融合细胞因含有转化酶可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B . 杂交瘤细胞因为可以进行上述两个途径所以能在HAT培养基上大量增殖 C . 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分泌针对同一种抗原的抗体 D . 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单抗可作为特异性探针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结构
  • 5. (2021·浙江模拟) 杂交瘤细胞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细菌污染问题 B . 一定的激素刺激、添加饲养层细胞可提高细胞克隆的形成率 C . 以单个杂交瘤细胞为起点克隆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体可称为单抗细胞株 D . 培养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失去产生抗体的能力可能是发生了突变或染色体片段丢失
  • 6. (2021·枣庄模拟) 2016年初,首位由“三合一”胚胎人工授精技术培脊的婴儿出生,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三亲婴儿”孕育过程中使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等技术 B . 融合激活后的卵母细胞要培养到MⅡ中期才能完成受精作用 C . 卵母细胞A的捐献者携带的血友病基因能遗传给“三亲婴儿” D . “三亲婴儿”培育技术可以用来避免细胞质遗传病的遗传
  • 7. (2021·山东模拟) PC-1基因表达能诱导正常鼠成纤维细胞的恶性转化。在 PC-1分子N端(氨基端)有46 个氨基酸组成的特异序列,这是许多转录因子激活靶基因转录所具有的共同序列特征;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验证了PC-1的转录激活作用,通过缺失突变的基因改造,发现该作用存在于该分子N端的46 个氨基酸组成的特异序列区域,说明 PC-1全长分子极大部分的特异功能均由 N端的此区域表达,为制备特异性更高的抗 PC-1-46 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C-1分子通过激活靶基因转录诱导鼠成纤维细胞的恶性转化 B . 扩增 PC-1基因只需用此特异性序列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作引物 C . 用哺乳动物细胞转基因的方法验证 PC-1的转录激活作用时,必须用受精卵做受体细胞 D . 可将 PC-1 基因导入骨髓瘤细胞制备抗 PC-1-46 单克隆抗体
  • 8. (2021·德州模拟) 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血浆中CD14水平会升高。利用小鼠制备抗CD14单克隆抗体,能够用于CD14的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反复将CD14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 灭活的病毒是唯一能诱导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因素 C . 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的杂交瘤细胞都可以产生抗CD14抗体 D . 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CO2以维持培养液中pH
  • 9. 抗PD-L1单克隆抗体能与癌细胞膜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因而具有治疗某些癌症的作用。下图是制备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分离B淋巴细胞前,需要对小鼠注射PD-L1进行免疫 B . 多孔玻璃板中的细胞为B淋巴细胞和鼠瘤细胞的融合细胞 C . 图中细胞集落a~d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抗体 D . 图中细胞集落a可用于扩大化培养生产抗PD-L1单克隆抗体
  • 10.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动物细胞培养中,需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 B . 人工种子制备中,需向人工薄膜内添加植物激素,以促进愈伤组织发育 C . 胚胎移植中,需向受体注射免疫抑制剂,以避免受体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D . 胚胎干细胞可在饲养层细胞上进行培养,从而维持其分裂而不分化的状态
  • 11. 一模)IgM是机体被病毒侵入后最先分泌的抗体,IgG是机体感染病毒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临床上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病毒,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G和IgM,检测试剂盒中的酶标二抗即抗人IgG抗体和抗人IgM抗体。其原理是将病毒抗原包被在96孔酶标板上,加入患者血清,再分别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人IgG和抗人IgM单克隆抗体,若患者感染过该病毒,就可检出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核酸检测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可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B . 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该方法可检测患者体内病毒是否被清除 C .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以人IgG和人IgM为抗原分别免疫小鼠 D .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
  • 12. 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置换了人类胚胎干细胞中FOXO3基因的两个核苷酸,从而使FOXO3蛋白结构改变,使其磷酸化和降解过程受到抑制,产生了世界上首例遗传增强的人类血管细胞,用于治疗缺血性血管病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资料中科学家进行的基因编辑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B . 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获取遗传增强的人类血管细胞时,培养基中需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磺酸等 C . 胚胎干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等 D . 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需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环境
二、实验探究题
  • 13. (2021高三上·江西月考) 科学家研究发现,两种名为SOX2和OCT4的重要转录因子浓度的波动能决定胚胎干细胞转变的细胞类型。研究者在胚胎干细胞上敲入了几个“报告”基因,这些“报告”基因附在相关基因附近,当细胞中靶向基因表达时,其就会产生荧光信号。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就能在活体细胞中监测SOX2和OCT4的波动情况,同时还能阐明这些波动如何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命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胚胎干细胞具有性,所以可以发育成任何一种细胞。向胚胎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些转录因子,一段时间后镜检发现培养的细胞呈胰岛样细胞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2. (2) 在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时,需要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等天然成分。同时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值,需要提供的气体环境是
    3. (3) 敲入基因就是将外源基因重组到另一种DNA分子上。在胚胎干细胞上敲入的“报告”基因其实是一种荧光蛋白基因,科学家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荧光蛋白基因和胚胎干细胞的DNA是为了在将“报告”基因“敲入”到胚胎干细胞的DNA上时,还需要用酶连接荧光蛋白基因和胚胎干细胞的DNA之间的键。
    4. (4) 请指出本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的一个意义
三、综合题
  • 14. (2021高三上·疏附期中) 我国首次在全球成功开发出人源化免单抗药物——“注射用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SIM63),该抗体可以大大减少异源抗体对人类机体造成的免疫副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小兔子必须经过才能从其中提取出所需要的淋巴细胞。研究发现被激活的B淋巴细胞内含有发达的内质网,这与其能的功能相适应。
    2. (2)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原理是
    3. (3) 一般情况下,细胞内DNA合成除了主要途径以外还有一条辅助途径,而骨髓瘤细胞没有此辅助途径。DNA合成的主要途径可以被氨基碟呤阻断,加入适量氨基碟呤的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淘汰细胞,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4. (4) 对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5. (5) 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在于
    6. (6)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如果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其导向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的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 15. (2021高三上·广西月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战狼2》电影中的“拉曼拉病毒”学名埃博拉病毒,冷铮注射的疫苗是具有抗埃博拉病毒功能的抗体。下图中甲、乙是两种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图中从产生免疫反应的小鼠内得到了抗的抗体,说明小鼠体内已形成了相应的B淋巴细胞。设法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的方法除与植物的融合方法相同外,还可以使用
    2. (2) 甲图中经选择性培养的①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齐和检测,

      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②细胞。

    3. (3) 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从而增加培养细胞的数量,也有利于气体交换。
    4. (4) 乙图中将烟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烟草植株沙及的最基本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 16. (2021·安徽模拟)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这是我国科学家历经五年取得的重大突破。这两只克隆猴名字叫“中中”“华华”,寓意为“中华”。克隆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进行细胞培养时,除了要提供必需的营养、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气体环境外,还必须保证细胞处于的环境。培养的贴壁细胞在生长增殖时会发生现象。
    2. (2) 去核时,需将MII中期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一并吸出。重组细胞中的体细胞核能够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并含有的物质。
    3. (3) 重组胚胎在受体猴丙体内能够存活,是因为受体对
    4. (4) 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在人类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猴与人在进化上,因而比模型小鼠更适合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由于同一个体的体细胞克隆出的后代,因而用于药物对照实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药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