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地理11月期...

更新时间:2021-12-21 浏览次数: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題,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建设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下图为某城市的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功能分区图层。完成下列小题。

    1. (1) 若该城市的规划充分考虑了盛行风向对环境的影响,则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 . 西欧 B . 南亚 C . 东亚 D . 南非
    2. (2) 下列城市管理中最适宜直接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是(   )
      A . 监控车辆违章 B . 统计就业状况 C . 优化产业结构 D . 辅助小区设计
  • 2. 镇海炼化位于浙江宁波镇海,是国内最大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工一体化的企业。下图1为镇海炼化位置示意图,图2为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镇海炼化成为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主要优势是(   )
      A . 距离原油产地近 B . 拥有漫长海岸线 C . 临近经济发达区 D . 炼化技术更先进
    2. (2) 镇海炼化石油冶炼、石油化工一体化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   )
      A . 降低环保成本 B . 丰富产品种类 C . 减少技术投入 D . 增加原料来源
  • 3.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多年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地下水位最高的时间是(   )
      A . 2月 B . 4月 C . 7月 D . 11月
    2. (2) 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 . 青藏高原 B . 长江下游 C . 东北地区 D . 西北地区
  • 4.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公元1004年成为我国瓷器中心,20世纪60~80年代,景德镇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瓷业,瓷器年产量曾占全国的20%。20世纪90年代,随着瓷土资源枯竭和市场竞争加剧,景德镇瓷业不断萎缩,产值比重由1991年的20.4%下降到2020年的2.6%。完成下列小题。
    1. (1) 景德镇市兴起的关键因素是(   )
      A . 资源 B . 交通 C . 技术 D . 市场
    2. (2) 振兴景德镇瓷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 .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B .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C . 替代传统生产工艺 D .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 5.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下图为我国2018年末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地区城镇化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距海远近 B . 地形类型 C . 人口数量多少 D . 经济发展水平
    2. (2) 下列有关我国城镇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城镇人口数量最多的是中部地区 B . 城镇化率高地区矿产资源都丰富 C . 劳务输出导致河南省城镇化率低 D . 四大直辖市中城镇化率都比较高
  • 6. 轨道交通是在城市地区广泛采用的一种快捷交通运输方式。杭州市轨道交通包括杭州主城区的地铁以及陆续建设的连接周边县市的城际铁路。下图为杭州市轨道交通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杭州市主城区的影响是(   )
      A . 流动人口不断增加 B . 城市功能种类变多 C . 运输车辆数量减少 D . 交通用地面积增加
    2. (2) 杭州轨道交通在主城区外多采用高架铁路,主要目的是(   )
      A . 丰富城市景观 B . 方便维护维修 C . 降低建设成本 D . 节约建设用地
  • 7.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数据。完成下列小题。

    1. (1) 夏秋季节有机质含量低于冬春季节,说明该(   )
      A . 植被为温带荒漠带 B . 夏秋季节气温高分解快 C . 夏秋季节降水量大 D . 冬春季节正处于植被落叶期
    2. (2) 有关土壤肥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B . 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 C . 肥力较高的土壤,其矿物元素含量更高 D . 高温多雨地区不可能出现高肥力土壤
  • 8. 哥伦比亚因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世界基因学界称为“人类的诺亚方舟”。下图为哥伦比亚地形和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哥伦比亚被世界基因学界称为“人类的诺亚方舟”,主要形成条件是(   )

      ①历史悠久,文明程度高   ②濒临海洋,水生生物多

      ③纬度较低,光热条件好   ④地形起伏,相对高度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哥伦比亚西部地区城市密度较东部大,主要原因是(   )
      A . 西部降水多、水运便利 B . 西部海拔高、气候凉爽 C . 东部降水多,光热不足 D . 东部海拔低,不宜农耕
  • 9.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各要素贡献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甲曲线表示的要素为(   )
      A . 技术创新 B . 交通运输 C . 矿产资源 D . 人口数量
    2. (2) 丁曲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 . 移民政策 B . 教育水平 C . 市场变化 D . 资源开发
  • 10. 下图为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该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是(   )
      A . h B . 1.5h C . 0.75h D . 2h
    2. (2)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 [30ºE,(90º-h/4)] B . [30ºE,h/4] C . [60ºE,(90º-h)] D . [60ºE,h]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1. 下图是北京市外来人口占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北京市外来人口比重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 基础设施 B . 住房面积 C . 国家政策 D . 经济发展
    2. (2) 相对于北京户籍人口,外来人口比重增加,对北京市人口结构的主要影响是(   )
      A . 人口生育率增加 B . 性别比例增大 C . 人口老龄化减轻 D . 老年人口减少
  • 12. 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下图为某山地谷地气流示意图。

    1. (1) 冰川风的成因是(   )
      A . 冰川地区空气湿度大,保温作用强 B . 冰川地区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 C . 冰川地区冰面反射强,吸收作用弱 D . 冰川地区比热容更大,增温速度慢
    2. (2) 冰川风对该谷地山风的影响是(   )
      A . 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 B . 延长山风的时间,削弱山风的势力 C . 缩短山风的时间,减弱山风的势力 D . 缩短山风的时间,增加了山风势力
  • 13. 下图为西部欧洲三个国家各类发电所占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题。

    有关各国发电比重差异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西班牙风电比重最大,原因是该国地形平坦,风力资源丰富 B . 法国的核电比重最高,原因是该国经济发达,核能技术先进 C . 意大利风电比重最小,原因是该国地处内陆,常年高压控制 D . 三个国家水电比重较低,原因是年降水量少,水能资源贫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000千伏的“皖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每年可为上海输送电能超过500亿度,占上海年用电量的三分之一。下图为“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

    1. (1) 皖电东送线路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南方/北方)地区,作为资源跨区域调配,是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地区输往地区。
    2. (2) 说出皖电东送以火电为主的原因。
    3. (3) 简述皖电东送可能对安徽带来的环境问题。
  • 15.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1为南美洲部分区域图,西部山地为两大板块边界地区,山地东侧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以荒漠为主,内流区域狭小。为了开发水能,在发源于阿根廷西部的圣克鲁斯河中游建设了CC、LB两个水电站。下图2为圣克鲁斯河及水电站位置示意图。

    1. (1) 由于该地区位于两大板块(生长/消亡)边界,地震多发。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较少,从人口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有.
    2. (2) 说出在圣克鲁斯河中游采用建设两个水电站方案的目的。
    3. (3) 简述地形对巴塔哥尼亚地区荒漠的形成及内流区域狭小的影响。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布隆迪国家面积约2783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63人/平方千米,境内多高原和山地, 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布隆迪是一个农牧业为主的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 城市化率约10%。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图为布隆迪及附近地区区域图,表为布隆迪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平均气温(℃)

    24

    24.5

    24

    24.5

    24.5

    24

    平均降水量(mm)

    100

    86

    118

    112

    57

    9

    月份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23

    23.5

    25

    24.5

    24

    24

    平均降水量

    3

    13

    33

    59

    97

    100

    材料二:为帮助布隆迪农业发展,中国派出专家组帮助农民种植水稻并获得成功,水稻单产是原来的三倍多,创下了非洲水稻高产记录。

    材料三:坦噶尼喀湖南北长约679公里,平均宽度约50千米,平均水深570米,最深处1470米,是世界第二深湖及第六大湖。坦噶尼喀湖水温垂直差异显著且稳定,受此影响湖水对流弱。

    1. (1) 分析中国帮助布隆迪发展农业以水稻作为重点扶持的主要原因。
    2. (2) 简述布隆迪发展水稻种植业对非洲农业发展的启示。
    3. (3)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简析坦噶尼喀湖湖水对流较弱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图1中白色区域),呈现出典型的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在该地区植树造林并在各级沟谷内修建了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打坝淤地工程。图2为大型淤地坝分布图,图3为打坝淤地景观图。

    1. (1) 列举图1中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之间流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2. (2)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打坝淤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3) 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