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浙北G2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9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英仙座的M34星团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属于亮星团,易于观测。英仙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2021年8月12日,该流星雨达到极大期。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英仙座M34星团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2. (2) 关于英仙座流星雨叙述正确的是(   )
      A . 流星雨物质主要来自英仙座 B . 流星依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C . 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形成流星 D . 流星体实质上是较小的恒星
  • 2.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小明为同学们讲解该任务时,绘制了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小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共有几处错误(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2. (2) 探测器返回地面过程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的气温变化是(   )
      A . 先降——再升——再降 B . 先升——再降——再升 C . 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 . 先升——再降——再升——再降
  • 3. 2021年6月10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登场。月球遮住太阳的大部分中心部位,露出一圈环状的太阳边缘,好似一枚亮闪闪的“金指环”(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本次日环食发生时,人们能观测到的“金边”是(   )
      A . 光球层 B . 色球层 C . 日冕层 D . 对流层
    2. (2) 当上述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全球农业倾向增产 B . 地球各地降水偏多 C . 高纬地区极光消失 D . 无线短波信号增强
  • 4. 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下图为猛犸象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
      A . 寒冷 B . 炎热 C . 多雨 D . 干旱
    2. (2) 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   )
      A . 侏罗纪 B . 白垩纪 C . 古近纪 D . 第四纪
  • 5.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1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图2为图1中长江某段河道的沉积地貌纵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1中,关于该裁弯取直河段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   )
      A . 裁弯取直发生在河流的源头 B . 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北岸 C . 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比较大 D . 裁弯河道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2. (2) 图2中,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移动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
      A . 自东向西 B . 自西向东 C . 自南向北 D . 自北向南
  • 6. 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其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流水沉积作用 B . 地壳抬升作用 C . 风力堆积作用 D . 风力侵蚀残留
    2. (2) 图乙为鲸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区,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
      A . 缓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B . 陡坡为迎风坡,侵蚀而成 C . 缓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D . 陡坡为迎风坡,堆积而成
  • 7. 下图示意峡湾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 (1) 峡湾形成过程的顺序是(   )
      A . 甲、乙、丙 B . 甲、丙、乙 C . 丙、甲、乙 D . 乙、甲、丙
    2. (2) 下列地区能看到峡湾景观的是(   )
      A . 渤海沿岸 B . 非洲南部 C . 长江口附近 D . 新西兰南岛
  • 8.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 . 风速快 B . 植被多 C . 坡度缓 D . 降水多
    2. (2)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如果大气出现“上热下冷(即随高度上升,气温也上升)”现象时,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完成下面小题。

    1. (1)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原因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 太阳 B . 地面 C . 平流层 D . 高层大气
    2. (2) 上图中,符合题中所示现象的大气层次是(   )
      A . ①+② B . C . ②+③ D .
  • 10. 山体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会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图1为我国西南某地滑坡示意图,图2示意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完成下面小题。

    1. (1) 滑坡发生后,图1所示区域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
      A . B . C . D .
    2. (2) 推测选择在图2所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   )
      A . 地势低,方便引流 B . 坡度陡,易于施工 C . 土石松,容易开挖 D . 易于控制河水流量
  • 11.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 B . 在①层中的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 . 乙波无法通过地核 D .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2. (2) 上图中的X处即为(   )
      A . 地幔与地核的交界 B . 莫霍面 C .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 古登堡面
二、多选题
  • 12. 下图为新生代甲、乙两个先后不同时期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甲到乙时期海岸线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气候变冷②气候变暖③海岸带抬升④海岸带下沉

      A . B . C . D .
    2. (2) 该地质时期全球的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为(   )
      A . 现在陆地位置大部被海洋占据 B .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初具雏形 C . 世界上许多现代高大山脉形成 D . 现代地貌格局和海陆分布形成
  • 13.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下图为长沙市河流阶地剖面图,图中I、II、III为河流阶地,图中所示的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心,是湘江下游面积最大的沙洲。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橘子洲的成因类似的是(   )
      A . 天山山麓的冲积扇 B . 长江河口的三角洲 C . 云南昆明石林景观 D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2. (2) 关于图中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壳持续抬升形成阶地 B . 土壤肥沃且颗粒较细 C . 阶地I形成晚于阶地III D . 形成与侧蚀作用无关
  • 14.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A . 洼地 B . 峰林 C . 石幔 D . 石笋
    2. (2) 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A . 土壤肥沃,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 B . 地表水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C . 地貌景观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 D . 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 15. 障壁岛是指一种狭长形的与海岸平行的沙岛,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对潟湖起屏障作用。海岸地理学家Pilkey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
      A . 沙丘广布的海滩 B . 沿海大湖的湖口 C . 波涛汹涌的海岸 D . 珊瑚礁多的远洋
    2. (2) 上图所示障壁岛属于(   )
      A . 沿海常见的海岸地貌 B . 泥沙沉积而成 C . 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 D . 海水侵蚀而成
三、综合题
  • 16. 读我国某区域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向东方向移动。

    材料二:2021年1月11日,受雾霾天气影响,成都宛如“尘都”,成都市紧急启动2021年首个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果断采取了车辆限行,部分工厂和工地停工等有力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成效。

    1. (1) 科学家们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对地壳运动进行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
    2. (2) 甲附近区域高大山峰林立,这些山峰顶部尖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泥石流灾害多发,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3. (3) 拉萨年平均日照时数多达3005小时,约为成都的三倍,与成都相比,拉萨成为“日光城”的原因主要有
    4. (4) 澜沧江上游河谷地区,流水地表,往往形成峡谷地貌,其景观特征主要有
    5. (5) 分析近些年1月份成都易变为“尘都”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地的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材料二:图2是蒙古高原某流动沙丘的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三: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图3为黄土高原三大黄土带分布图。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材料四:太行山是我国重要地形单元的分界线,太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太行山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

    1. (1) 材料一中a、b、c、d表示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a、b、c、d
    2. (2) 以下现象,属于图1所示的流水搬运过程的是(   )。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沙漠化⑤河水带走泥沙⑥山体滑坡、崩塌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⑤ C . ②④⑤ D . ③④⑥
    3. (3) 导致图2所示沙丘形成和发展的盛行风向是;为了减少沙丘的流动性,图2中四地中最适合植树种草的地点是
    4. (4) 黄土高原地区,按黄土颗粒大小可划分为三个黄土带,图3中甲是带,乙是带,丙为黏黄土带,从甲到丙颗粒物逐渐变。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等。
    5. (5) 从地形、地貌、土壤角度分析太行山东麓“盛产”古都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