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年浙江选考优质题汇编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

更新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66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下·温州期末)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去极化与Na+主动转运进入神经细胞有关 B . 某些小分子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C . 物质出入细胞必须穿过细胞膜 D . 细胞溶胶中的氨基酸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 2. (2021高二下·丽水期末) 某种植物成熟细胞放在一定浓度某外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S代表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平均距离,记录S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0~t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 若S逐渐减小,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C . 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外界溶液浓度,S最大值逐渐增大 D . 用黑藻叶片进行该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 3. (2021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需要经解离、压片等操作使细胞分散 B .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从胞内单向运动到胞外导致液泡变小 C .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当水分子进出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D .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小
  • 4. (2021高二下·宁波期末) 如图表示某细胞膜上部分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都相同 B . 该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易化扩散 C . 缺氧会导致图示所有的跨膜运输速率都下降 D . 一种载体蛋白只能结合一种离子。这体现了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 5. (2021高二下·慈溪期末) 钙泵又称 —ATP酶,是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的跨膜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细胞溶胶中 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内的钙库(内质网等储存 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质中的低浓度 状态。当细胞受到刺激时, 又会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内的 通过钙泵运出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转运 B . 钙泵既有催化作用,同时也具有运输作用 C . 从细胞外或钙库中借助通道蛋白运至细胞溶胶的方式属于易化扩散 D . 内质网内 的浓度低于细胞溶胶中 的浓度
  • 6. (2021高二下·嘉兴期末) 人进食后,胃壁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胃壁细胞通过H-K泵逆浓度梯度向胃液中分泌H的同时吸收K ,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胃壁细胞中有丰富的高尔基体 B . H-K泵贯穿细胞膜的脂双层结构 C . 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性 D . 胃壁细胞分泌H同时吸收K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 7. (2021高二下·浙江期末) 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的一种载体蛋白,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和K+的运输均属于主动转运 B . Na+—K+泵的作用依赖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 Na+—K+泵有多重功能,既能运输又能催化ATP的合成 D . Na+—K+泵运输物质时会发生形变,同时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 8. (2021高二下·温州期末) 如图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B . 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C . 细胞处于A点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D . 质壁分离过程中只有水分子出细胞,而没有水分子进入细胞
  • 9. (2021高一下·温州期末) 图为人体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

    A . 渗透 B . 胞吞 C . 易化扩散 D . 主动运输
  • 10. (2021·柯桥模拟) 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的吸收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 . 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C . 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 . 氨基酸可逆浓度梯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 11.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某RNA病毒在感染人体细胞过程中,能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进入细胞,并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成新病毒颗粒,然后分泌至细胞外(如图),下列关于该病毒入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B . 需要细胞膜的识别 C . 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 . 该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时穿过两层磷脂分子层
  • 12. (2021高二下·浙江期中) 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数字代表膜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氨基酸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 .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C . 蛋白2有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 D . 蛋白3形变不消耗能量
  • 13. (2021·富阳模拟) 下图为各种物质跨膜转运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各种物质,A、B表示相应蛋白质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类型

    A . B都需要提供能量实现结构的改变 B . 蛋白质类型A参与了动作电位的形成,不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 C . 若物质乙表示水分子,则转运方向为高浓度到低浓度 D . 与物质丁一致的转运方式存在一定的特异性
二、实验探究题
  • 14. (2021高一下·浙江期中) 图甲是某同学将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所出现的现象;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细胞处于状态,该状态是因为细胞发生(失水/吸水)所导致。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至少两点)。
    2. (2)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 , 体现了载体的性。 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
    3. (3) 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加入,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若出现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

三、综合题
  • 15. (2021高一下·杭州期中) 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中A表示方式,B表示方式,C表示方式。
    2. (2) 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中合成的。
    3. (3)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一种蛋白质)是通过方式(填字母)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特点。
    4. (4) 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方式(填字母)将会受到显著影响。
  • 16. (2021高一下·嘉兴期末) 主动转运,又称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方式。主动转运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主动转运的能量来源分为3类(如图1):ATP直接提供能量(ATP驱动泵)、间接供能(协同转运蛋白)、光驱动(光驱动泵)。图2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和转运葡萄糖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脂双层的主要成分是。据材料和图1可知,主动转运的特点有:。(写出3点)
    2. (2) 由图1可知,ATP驱动泵作为载体蛋白的同时,具有催化的功能;光驱动类型中,物质的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来自
    3. (3) 由图2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量直接来自的浓度梯度。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填“主动转运”、“易化扩散”或“扩散”)。
  • 17. (2021高一下·湖州期末) 气孔是水分和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通道,它由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环绕而成。保卫细胞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吸水会导致气孔开启,如图1所示。调节气孔开闭的机制目前有多种说法,“无机离子吸收学说”是其中一种较为经典的假说,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1可见,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保卫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正常情况下,保卫细胞细胞内浓度越大,其吸水能力
    2. (2) 根据图2所示学说推测,光照能促进细胞中ATP的合成,进而(选填“促进”或“抑制”)H+的外排,激活,细胞以的方式增加K+的吸收量,引起细胞吸水,最终导致气孔的开启。由此可见,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至少答出两点)等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 18. (2021高一下·宁波期中) 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多数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运载氯离子的跨膜蛋白(CFTR 蛋白)的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从而使该跨膜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 导致该跨膜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病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囊性纤维病可以体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生物体的性状。
    2. (2) 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决定的。
    3. (3) 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