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

更新时间:2021-11-26 浏览次数: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距   出   强人意 B .    押   另眼相 C . 来   军   计就计 D .    力   一十寒
  • 2. 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估量   栋梁   良辰美景 B . 博学   拨款   渤然大怒 C . 负债   部署   浮光掠影 D . 诽谤   翡翠   肺腑之言
  • 3. 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 舒服——艰苦  诅咒——颂扬 B . 周到——疏忽  缓慢——迅速 C . 推翻——建立  颓废——积极 D . 束缚——拘谨  野蛮——文明
  • 4.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发表论文    发布消息    发放药品 B . 观看比赛    观察地形    关爱生命 C . 唤醒民众    欢度佳节    缓解压力 D . 饱餐一顿    报道传说    保管人才
  • 5.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含褒义色彩的一项是(   )
    A . 达瓦当了公司的主管后依然谦恭有礼,不敢妄自尊大 B . 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C . 拉萨八廓街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D . 学习任何知识,都须持之以恒,浅尝辄止是不行的。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西藏自治区70年的沧桑巨变,凝结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怀和心血。 B . 这座古老的城市与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相同,这是人类文明的掠影 C . 走在八廓街,就像走在一个遥远的梦境中,那些珍珠般的记忆,现在就将被我铺陈开来。 D . 《独立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 7. 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发扬  ②担当  ③坚定  ④使命  ⑤坚守  ⑥继承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抗美援朝的英雄们的        是保家卫国,而现在的我们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要        先辈们留下的精神,    理想信念,   初心使命,在谱写奋斗新篇章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A . ④②⑥①③⑤ B . ④①②⑥③⑤ C . ④②⑥①⑤③ D . ⑥①④②⑤③
  • 8.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B .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拼搏换来的。 C . 马克思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只有在万不得已时给以回敬。 D . 次仁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功课,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
  • 9. 将“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①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②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③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④

    A . B . C . D .
  • 10. 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扎西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

    (扎西没有一天不坚持体育锻炼。) B . 拜登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支持率大幅下滑。

    (拜登支持率下滑,是因为他表现不尽如人意。) C . 没有人不被德吉的美妙歌声而感动的。

    (德吉的歌声能感动人吗?) D . 快乐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我们难道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快乐生活吗?)

  • 11.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B . 他这次成绩考得很出色,不仅在学校排在前十名,而且在班上也名列前茅。 C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变。 D . 巴桑虽然看起来高高大大,却是个心思细腻、温暖周到的小伙子。
  •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B .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C .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D . 刚才老师讲的题我好像没有弄明白。
  • 13.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奋斗着,是呐喊的青春,奋斗着,是不灭的希望,奋斗着,是精彩的人生。 B . 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C . “你们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们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D . 山沟中坐落一小镇,早先也不过二三十户人家。
  • 14. 下列各句,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B .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C .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D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 15. 下列作者与诗词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B .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 李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 . 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文言文阅读
  •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 , 因物则 ,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哉?

    (欧阳修《悔学》)

    1. (1) 对上面文章中画线的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玉不用雕琢,不必成器;人不学习,不必懂道理。 B . 玉不雕琢,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C . 玉没有雕琢,可以成器物;人没有学习,可以懂得道理。 D . 玉要雕琢,器物要常磨;人要学习,道理要常懂。
    2. (2) 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道理。 B . 性:本性。 C . 迁:变化。 D . 念:思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⑴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⑵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⑶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⑷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⑸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⑹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 (1) 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   )
      A . 一种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 B . 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C . 1991年俄、美科学家制造的“和平号”。 D . 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的载人潜水器。
    2. (2) 下列符合第(3)段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
      A . 我国潜水器只能潜到7000米。 B . 我国的潜水器是由钛合金材料制成的。 C . “海底飞船”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未来发展。 D . “海底飞船”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3. (3) 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例子 B . 作比较 C . 作引用 D . 打比方
    4. (4)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本文标题的是(   )
      A . 海洋强国 B . 世界潜水器 C . 海底飞船 D . 载人航天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 18. 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温暖的书

    ①窗外是久违的春天,明媚而和煦;案上是我喜欢的书——温暖的书,《诗经》《楚辞》《论语》《史记》……

    ②春天和我和书,在一起,真好。于是,我再次想了关于书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进而追问那个虽则浅近但却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书是什么,读书是什么。我想,即使与书真诚地相处了那么多的光阴,直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说不好书与读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③1857年的某一天,一位叫福楼拜的法国作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读书是为了活着。”这话平实得像个不识字的长者轻捻须髯的脱口而出,但却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这话说得真是风雅极了——它涵养着的深意与智慧,我想也许读书人是可以参悟得到的——因为“活着还是死去”以及由此引发的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确是一个问题—— 一个大问题。

    中国人也说得好。印象深刻的,比如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真乃一语动魄;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来可谓如芒在背;苏轼则有“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豪迈;清人郑板桥另有妙句:“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怪人”言“怪语”,却是惊人不浅。当然还有很多,诸如“黄金屋”“颜如玉”“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好是好,却有标榜功利和挑逗之嫌;清代江南才子金缨的一则联语“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倒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⑤毕竟,书也许就是温暖的;读书也许就是享受这温暖;读书的人也许就是为了获取这样的温暖——算是我的一点体会。有了书,有了书的温暖,我想,我也就大约活在春天里了。因为,春天和温暖,其实比黄金与货币更稀缺更珍贵更美好更具价值,这个世界上高于金钱与物质的存在也还是有的,比如爱,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与尊严。所以,我就常常感到我也是幸运的——多少还是拥有着这样一些“稀缺”的东西——也曾想,生命与春天和温暖相融相伴,那一定是充盈丰富、快乐安详的吧!

    ⑥据我所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而发起“世界读书日”(每年4月23日)的时候,倡议“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管年轻还是老去,健康还是疾病,富贵还是贫穷……都应把书作为自己一生的朋友(大意)……”在我看来,这不啻为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不知道别人怎么考量,我确是这么感受的。

    ⑦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感谢书,是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美好;所以我也想,我们应该把书作为一生的朋友,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任务;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而把读书作为我们接近伟大著作,接近伟大心灵,进而解读伟大心灵,进而获取伟大心灵的滋养以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再进而在伟大心灵光芒照耀引领之下,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人生。至少是涵养我们温厚的文化气质、一种优雅的谈吐和风度……

    ⑧那就让我们都融入到书里去吧。也许我们不能伟大,但我们却不能拒绝温暖。

    1. (1) 第①段在文中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B . 承上启下 C . 抒发情怀 D . 开篇点题,过渡作用
    2. (2) 阅读第⑦段,下列不属于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的一项是(   )
      A . 涵养我们温厚的文化气质,优雅的谈吐和风度 B . 接近伟大心灵,进而解读伟大心灵,壮大和塑造我们的心灵 C . 在伟大心灵光芒照耀引领之下,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人生 D . 把读书作为一生的任务,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
    3. (3) 第⑤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的是(   )
      A . 比如爱,比如情,比如健康、幸福与尊严。 B . 书带给人温暖;读书的人通过书获取温暖。 C . 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 D . 春天和我和书,在一起,真好。
    4. (4) 根据下面所给出的解释,下列成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经考虑,随口说出。

      ②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形容人的容貌或事物的样子令人厌恶。

      ③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极度不安)。

      A . ①胡言乱语  ②深恶痛绝  ③心神不宁 B . ①胡言乱语  ②面目可憎  ③心神不宁 C . ①脱口而出  ②面目可憎  ③如芒在背 D . ①脱口而出  ②深恶痛绝  ③如芒在背
    5. (5) 第⑤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   )
      A . 对比、突出读书的温暖 B . 比喻、突出读书的价值 C . 对比、突出读书的价值 D . 比喻、突出读书的温暖
    6. (6) 根据原文意思理解分析,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我”觉得刘向、黄庭坚、苏轼等人的言论是怪人怪语,有标榜功利和挑逗之嫌。 B . 爱、情、健康与幸福等是这个世界上高于金钱与物质的存在,比黄金与货币更稀缺更珍贵。 C . 发起“世界读书日”是为纪念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 D . 在我看来,“世界读书日”是全人类最温暖的节日,是因为我觉得书是温暖的,读书是享受温暖。
    7. (7) 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议论文 B . 散文 C . 记叙文 D . 说明文
    8. (8) 第②段画线句“只是觉得她很美,读她很美”,句中的“她”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9. (9) 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的“中国人也说得好”?
五、材料作文
  •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还需要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