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州十六中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1-11-11 浏览次数:8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礼记》记载中国秦代酿酒古法:“秫稻必齐…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上述步骤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秫稻必齐—备好优质粮食 B . 水泉必香—选择优良水质 C . 陶器必良—挑选精良容器 D . 火齐必得—适宜温度下发酵
  • 2. 每100g黑木耳中含铁185mg,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元素 D . 离子
  • 3. 探究金属铜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装铜片 B . 加液体 C . 振荡 D . 加热
  •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

    B

    C

    D

    物质

    氧气

    氮气

    氦气

    稀有气体

    性质

    助燃性

    高温下反应

    密度小,很稳定

    通电发光

    用途

    做燃料

    做氮肥

    探空气球

    霓虹灯

    A . A   B . B   C . C   D . D
  • 5. 中国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称“镆”,“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根据镆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镆铘剑中含有镆元素 B . 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5 C . 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g D . “Mc”表示镆单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 6. (2018九上·龙海期末) 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 7. 下列符号代表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A . Na和Na+ B . H和He C . O2和O3 D . CO和CO2
  • 8.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 . 金原子核带正电 B . 相对于原子核,核外空间很大 C . 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 . 金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9. 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微粒的运动进行探究(如图甲)。实验步骤: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MN段能说明分子被分解 B . NP段和MN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 Q点氧气体积分数最低约为78% D . 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落下降,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10. 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乙、图丙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一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提示: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认为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相同压强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

    A .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 . P=0.79P0 , P′= P0 , 是因为红磷着火燃烧所需最低温度比木炭的低 D . 由图丙可推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科普阅读题
  • 11.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冒黑烟、发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即生成了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
    1. (1) 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2.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写一点);
    3. (3)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并注明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4. (4) 二氧化碳的用途是(写一点)。
三、填空题
  • 12.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 (1) 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微观粒子是:①;(填名称,下同)②;③
    2. (2) ④⑤⑥分别表示的物质是:④;(填化学符号,下同)⑤;⑥
  • 13.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应用。
    1. (1) 下图是常见的仪器,选择适当仪器的名称填空: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②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是

      ③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④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是

    2. (2) 量取50mL的酒精,需要使用的仪器有,若读数时仰视,则实际上量取的酒精体积(填“<”、“>”、“=”)50mL,将50mL的酒精和50mL水混合均匀,发现总体积小于100mL,从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14. 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 (1) 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Ca;Si
    2. (2) 最外层电子效是8(如果只有一层电子,电子数是2)的结构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填化学符号)。
    3. (3) 锂元素与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4. (4) 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有。(写一条)
  • 15. “符号——模型”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1. (1) 用符号和数字填空:锰元素;2个钾原子;氧化铝(铝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氢氧化亚铁(铁元素为+2价,氢氧根原子团为-1价)。碳酸钠的化学符号为
    2. (2)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硫离子的符号为

    3. (3) 化学上用 表示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如图2所示)。 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图3表示(填“ ”、“ ”或“ ”)的结构模型。
    4. (4) 1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则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仅列式)
  • 16.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一氧化碳和水在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 (1) 反应微观模型中,共有种氧化物,单质分子的化学符号为
    2. (2) 反应过程中,各原子(填“有”或“没有”)改变。
    3. (3)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注明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四、综合题
  • 17. 化学小组设计下图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尺,且在0刻度正上方有一圆状缺口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橡皮塞B),C为能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将两个可自由移动的活C分别调整到左右两边刻度的10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塞上橡皮塞B;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记录两活塞C之间的距离为h;

    c.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1)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分别移动两活塞C到左右两边刻度为10cm处,塞紧橡皮塞B,接下来的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 (2) b~d的实验步骤中两活塞之间的距离h具体变化情况是
    3. (3) 加热铜粉的文字表达式为(注明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4. (4)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含字母h的式子表示)。
    5. (5) 为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操作d需要增加的步骤是
    6. (6) 该装置与教材图(如图)相比,优点是。(写一点)

  • 18. 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生成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开展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

    Ⅱ.无水CaCl2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1. (1) 查阅文献获知,镁条表面变暗是镁与氧气反应的结果,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注明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2. (2) 据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 (3)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该实验的目的是

    4. (4) (实验3)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

      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水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5. (5) (实验4)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结论,于是补做了一个实验:

      将图3中的潮湿的空气换成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

    6. (6) 根据上述四个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镁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镁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7. (7) (拓展)

      镁在点燃的条件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元素为+2价,氮元素为-3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注明各物质的化学符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