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武平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入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1-10-25 浏览次数:62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50分)
  • 1. “有人问我,你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尼克·胡哲(澳大利亚残疾人演说家)。这一观点体现了(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2. 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攵杂,不同阶级和阶层就是否建立、如何建立封建制度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儒、墨、道、法诸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说明①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

    ②哲学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一定形态的哲学影响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④哲学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3. 下列观点体现哲学“两大阵营”对立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与“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心外无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4. “人类从哪里来?”“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些问题既是重大科学命题,又是终极哲学命题。对这些问题的追索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研究的热情,而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空间的科学探索也让人类一步步靠近哲学命题的答案。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具体科学缺乏哲学的指导就会偏离正确方向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回答哲学问题提供了基础

    ③哲学是研究人类和宇宙根本规律的科学之母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5. “一个不曾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哲学就“开始于仰望天穹(天空、宇宙)”。这生动、形象地说明(   )
    A . 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 . 哲学源于人们的头脑 C .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D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
  • 6. 2020年11月19日迎来了第19个世界哲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发表致辞表示,今年的庆祝活动适逢一系列危机:健康危机、经济危机、气候危机以及存在危机,值此“狂风暴雨的时代”,哲学思考必不可少,且大有作为。越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越是显示出哲学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
    A . 哲学都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理性思维,是“科学之科学” B . 真正的哲学能为人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具体实用方法 C . 真正的哲学可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世界并提供积极有益指导 D . 哲学具有革命性,其理论都来自实践并经实践的反复检验
  • 7. 皮诺认为,感觉因人而异,不同人对同样的外在事物的反映结果是不同的,所以感觉是不可靠的。黑格尔认为,人认识世界是宇宙精神自己认识自己,当然可以认识清楚。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 研究了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B . 回答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 揭示了物质与意识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D . 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哲学分歧
  • 8.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能够取得优秀成果的研究总有哲学思想的渗透和浸润,如古代哲学思想对时间本原、生命起源及物种来源等的经典论述。我国在发展现代科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深入理解、自觉应用优秀哲学思想。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拥有睿智的眼光

    ③具体科学的每次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④科学研究需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近代哲学重大基本问题,是因为(   )

    ①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于探究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具体处理决定了哲学的派别和走向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准确揭示了物质第一性原理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实践和认识必须正视的问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央视播出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这是一档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对重温马克思的感人故事,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持久魅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正确的有(   )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1. 对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但到底取得哪些伟大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些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系统总结、深入阐释。这告诉我们(   )

    ①哲学是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概括、汇总

    ②哲学都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③哲学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哲学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因为它(   )

    ①正确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②科学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被证明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

    ④是集体智慧结晶所形成的“科学之科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这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自然科学为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全面否定旧的哲学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实践观点重要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4.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考察。在艾思奇纪念馆,习近平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具体方法

    ③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④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1年4月,郑州某校一郭姓教师的论文“火”了。文章声称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可使“熟蛋返生孵小鸡”。这种颠覆正常人认知的科学谎言竟堂而皇之出现在标榜准确严谨的学术期刊上,荒诞又可笑。下列选项与这种“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体现哲理相符合的是(   )
    A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 .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C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 .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16. “庄周梦蝶”富含哲理。“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在其描述的“物我不分”意境中(   )

    ①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深入思考

    ②认识到了思维都有一定客观物质基础

    ③对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作出了否定回答

    ④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1高二下·长春期末) 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 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之间的关系,……。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③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形而上学家认为宇宙除了客观可感知的一部分,还有神秘、抽象、不可掌控的一部分,世界不仅是单独的元素,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由此可推断(   )

    ①“形而上”否认了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②“形而上”为研究世界本原提供正确指导

    ③“形而上”对世界物质性理解存在片面性

    ④“形而上”研究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1年2月13日23时8分日本福岛发生了7.3级强震。日本气象厅2月14日称该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并提前发出了预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 . 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B .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 .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20. 据天文学家预测,在2018年到2020年这一段时间内,在全球将会发生16场日食和月食的天文奇观,其中2018年5场、2019年5场、2020年6场。这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反映出哲学基本问题中(   )
    A .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C .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D .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21. 2020年8月,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指出,西方国家将疫情归咎于中国的根本企图是改写历史,以掩饰自己在疫情应对时的失败表现。“将疫情归咎于中国”所体现的哲理与下列选项相一致的是(   )

    ①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陆九渊)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菜)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0高二上·六安月考) 2020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5周年的日子。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通过美化侵略历史“维护”国家荣誉和“捍卫”民族尊严,使日本国民在历史的“自豪感”中支持政府的军事野心。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的是(    )
    A .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B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 23. (2016高二下·辽宁期中)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 . “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B . “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C . “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D . “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 24. 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指出“物是观念的集合”。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两人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④两人在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 .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B .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C .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 .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加强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度,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这些新媒体的报道中,还存在着“吹”的成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所谓“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剔除新闻宣传中“吹”的成分,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我国网络宣传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的“实”就是客观事实,新闻必须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因此,我们要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坚持网络报道中的“实”。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识?

  • 27.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 (1) 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 (2) 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