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

更新时间:2021-10-12 浏览次数:1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永州) 竹节虫不活动时看上去像小树枝不易被发现,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 .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D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 2. (2021·鸡西)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的(  )
    A . 牛和羊 B . 狮子和羚羊 C . 水稻和杂草 D . 鸡和鸭
  • 3. (2021·东营) 下列诗句中描述的现象与所对应的影响因素,不匹配的是(   )

    选项

    诗句

    影响因素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光照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分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1·广元)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 . “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 . “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 5. (2021八下·昌黎期末) 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借助蟹得以快速转移,并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借附着在身体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它们之间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属于(    )
    A . 寄生 B . 捕食 C . 共生 D . 竞争
  • 6. (2021八下·昌黎期末)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 .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 7. (2021·普宁模拟) 下列各项中属于保护色的是(      )
    A . 冰天雪地中的雷鸟羽毛呈白色 B . 蓝环章鱼身体上有鲜艳的蓝环  C . 箭毒蛙通身鲜明多彩 D . 黄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条纹
  • 8. (2021八下·顺德期中) 以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是(     )
    A . 绿色的蝗虫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B . 骆驼刺根系发达耐干旱又能防风固沙  C . 低温下花生种子不发芽 D . 河狸筑起堤坝营造一块安静的池塘
  • 9. (2021·夹江模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下列针对这句诗所描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B . 草和豆苗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C . 草是影响豆苗生活的生态因素 D . 自然界的生物要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 10. (2020七上·兰州期中) 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 . 阳光 B . 温度 C . 水分 D . 蚜虫
  • 11. (2020七上·兰州期中) 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进化成针状 B .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C . 鼠妇见光后躲到暗处 D . 北极熊的毛进化成白色
  • 12. (2020七上·北京期中) 粘虫是一种昆虫,寄生于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研究者为了探究“湿度对粘虫幼虫取食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为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组别

    粘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60只

    晴朗的白天

    适宜

    30

    60只

    阴天

    适宜

    45

    60只

    夜间

    适宜

    60

    A . 粘虫的数量 B . 光照条件 C . 温度 D . 相对湿度
  • 13. (2020七上·奈曼旗期中) 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你能说出下列成语中,哪一个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   )
    A .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14. (2020七上·二连浩特期中)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干旱会使植物萎蔫,说明水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 B . 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 D .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 15. (2020七上·会宁期中) 在做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鼠妇有害,把它弄死 B . 不管它,随它去 C . 留下来,郁闷时玩一玩 D . 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 16. (2020八上·临河期中)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 . 家兔的盲肠粗大,与消化肉食性食物相适应 B . 家鸽的气囊储存空气,能辅助呼吸,并散发体内的热量 C .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生活在寒冷的地区 D . 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 17. (2020七上·宜兴期中)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 “北风吹,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18. (2020七上·朝阳期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 生物适应环境 B . 生物影响环境 C . 生物依赖环境 D . 环境影响生物
  • 19. (2017七上·乌海期中) 如图的3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物种间关系依次是(  )

    A . 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B .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C . 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 . 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 20. 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特征的具体实例:①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④竞争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判断题
三、连线题
  • 31. (2017七上·虎林期中)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老虎吃野猪            A、合作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       B、竞争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      C、寄生关系

    人和身体内的蛔虫      D、捕食关系

四、实验探究题
  • 32. (2021七上·五常期末) 某班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方形白色磁盘作容器,往盘一侧放入潮湿土壤,往盘另一侧放入干燥土壤,再在上面盖上不透光纸板,(如下图):

    ②在两侧中央各放入10只等大的鼠妇。

    ③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鼠妇的数量,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

    1. (1) 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 (2)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3. (3) 预期实验结果:鼠妇会趋向于哪一种环境 (_______)
      A . 潮湿土壤 B . 干燥土壤
    4. (4) 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 (5) 实验结束后,应该怎么处理鼠妇呢?
五、综合题
  • 33. (2020七上·乌海期中) 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
    1. (1) 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
    2. (2) 过度放牧,会使草原逐渐沙化
    3. (3) 走在行道树下比在烈日下凉爽
    4. (4)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 34. (2020七上·南谯月考)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校园里有许多花草树木,有的树叶上有小毛毛虫,它们往往会被鸟类吃了;在潮温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里生活着蚯蚓,雨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有的蚯蚓会被一群蚂蚁搬走;校园里的某块地里原来种了很多小树苗,但一段时间后,发现里面杂草丛生,杂草的长势超过了小树苗。

    1. (1) 杂草和小树苗之间是关系,毛毛虫和鸟以及蚯蚓和蚂蚁之间是
    2. (2) “毛毛虫吃树叶,鸟类吃毛毛虫”,这说明生物的生存需;“雨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3. (3) 小鸟长大体现了生物的特征;“鸟生鸟,虫生虫”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一棵小树开花了,其中有白花和红花,这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
  • 35. (2020七上·揭西月考) 综合应用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 (1)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2. (2) 高大的桃树是由一粒种子萌发、生长而成,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3. (3) 同一棵桃树上开的桃花,其大小形状有差异,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4. (4) 竹子和桃花都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接受光照,鸭子能在河中捕捉鱼类,这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5. (5) 桃花落了就会结出果实,人们发现向阳处的果实长得又红又大,还特别甜,而背阴处的果实又青又小口感也不好,这一现象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6. (2016七上·房山月考)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畦,光滑的石井栏 , 高大的皂荚树 , 紫红的椹;也不必说鸣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 (1) .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
    2. (2) .请说明判断依据。
    3. (3) .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后者包括
    4. (4) .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这说明生物必须依赖而生存。
  • 37. (2020六上·肥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间题

    1787年,有一个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 (1) 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环境,同时也能环境。
    2. (2) 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因素。
    3. (3) 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A . 光照 B . 水分 C . 昆虫 D . 空气
    4. (4)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________。
      A . 吸引昆虫传粉 B . 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 . 适应干旱的环境 D . 以上情况都不是
    5. (5)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