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更新时间:2021-11-02 浏览次数:9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能产生新基因 B . 都一定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 C . 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 . 大多数对生物个体不利
  • 2. (2020高一下·绥化期末) 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 . 基因重组 B . 染色体结构变异 C . 基因突变 D . 染色体数目变异
  • 3. (2017·闵行模拟)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是(  )
    A . 单倍体 B . 二倍体 C . 三倍体 D . 四倍体
  • 4. (2017高三上·温州月考) 下图表示一条染色体断裂后发生错误连接的过程,该过程导致的变异类型是(    )


    A . 易位 B . 基因重组 C . 倒位 D . 基因突变
  • 5. 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
    A . 纯种 B . 杂种表现的优势 C . 染色体变异 D . 基因突变
  • 6. 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诱发突变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B . 诱变产生的个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C . 诱变产生的突变有利个体不多,而且需要大量的材料 D . 诱变育种可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
  • 7. 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自由组合发生在精卵结合过程中,使后代具有多样 B .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 . 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从种子发育而来,其原因是形成种子过程中联会紊乱 D . 在多倍体育种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不一定都是二倍体
  • 8.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后,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又首次成功地破译了水稻的基因组序列。已知二倍体水稻有24条染色体,你认为科学家测定了水稻的多少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碱基序列?(  )
    A . 24条 B . 12条 C . 23条 D . 13条
  • 9. 下列关于人类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个卵细胞和每个精细胞中都含X染色体 B . 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C . 观察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可以看到联会的染色体 D . 男性体内色盲病致病基因一定通过X染色体由外祖父传递而来
  • 10. 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
    A . 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 B . 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性改变 C . 自然选择可诱导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性改变 D . 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
  • 11.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B . 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C . 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 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 12. 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图中方框内应该是(  )

    A . 内环境 B . 大脑 C . 脊髓 D . 肌肉
  • 1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 钙离子 B . 呼吸酶 C . 葡萄糖 D . 血浆蛋白
  • 14. 如图为高等动物神经元的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为神经元的胞体,是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B . 2数量较多,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 C . 3外包裹着结缔组织,构成神经纤维 D . 4处有多个分支,有利于与其他神经元共同形成突触
  • 15. 在人体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的骨骼肌收缩是条件反射 B . 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C .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活动 D . 在完成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
  • 16.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B . 促胰液素能够强烈促进食物的消化 C .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D . 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
  • 17. 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膜表面的受体才能实现 B . 信息分子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C .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D .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18. 下图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静息状态的是(   )
    A . B . C . D .
  • 19. 下列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敏反应的实质是过敏原再次与组织细胞特别是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B . 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所产生的反应 C .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发病时免疫系统成为抗原 D . 自身免疫反应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自身成分成为抗原
  • 20. (2019高一下·宣城期末)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Ⅱ-1不携带该性状的基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B .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C . I-2、Ⅱ-2、Ⅱ-4、Ⅲ-2一定是杂合子 D . 若Ⅲ-2和Ⅲ-4交配,后代中表现该性状的概率为1/8
  • 21.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是DNA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所引起的改变 B .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 . 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 . 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些基因的丢失
  • 22.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自然条件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基因重组 B . 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基因重组 C . 一个YyRr的雄性个体一定可以产生四种1:1:1:1的雄配子 D . 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
  • 23. 如图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流程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 实验所用材料必须取自植物的分生组织 B . 步骤②和③的顺序可以调换 C . ③的目的是将细胞分裂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 D . ④中所用的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将DNA染成红色
  • 24. 某地区因长期使用杀虫剂消灭害虫,造成该昆虫种群在某时刻Rr、r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则此刻R基因的频率为(  )
    A . 95% B . 96% C . 97% D . 98%
  • 2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 .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26.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遗传病都是由于致病基因而导致的疾病 B . 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 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易受环境影响 D . 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 27.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 渗透压下降 C . 细胞代谢紊乱  D . 糖尿病
  • 28. 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

    下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 )

    A . a或b B . c或d C . a或d D . b或c
  • 29.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骑行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B . 骑行时人体产热大于散热 C . 骑行时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都可以出现在组织液中 D . 骑行时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呼气等方式散出
  • 30.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 .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垂体
  • 31. 血糖平衡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胰岛素必须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生理效应 B . 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C . 胰高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会引发糖尿病 D . 胰岛B细胞功能衰退会导致血糖升高
  • 32. 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B . 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 C . 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后人体产生的抗体较少 D . 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33. 如图表示HIV侵入人体后,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说法是(   )

    A . HIV识别T细胞与T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 . 一年后机体对HIV的清除速度,低于其增殖的速度 C . 在杀死HIV的过程中,浆细胞并没有发挥作用 D . 随着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人体逐渐丧失几乎全部的免疫功能
  • 34.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指当细胞接收到诱导信号后,胞内的一些膜会把周围的细胞质吞进去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经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A . 细胞“自噬体”对细胞质成分的吞噬具有特异性 B . 当营养物质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明显加强 C . 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噬作用来处理废弃的细胞器 D . 自噬机制发生缺陷,会导致细胞内废物和垃圾增多
二、综合题
  • 35. 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 (1) a方法属于常规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
    2. (2) 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3. (3) 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倍体,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其作用时期是
    4. (4) 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此种育种的遗传学原理
  • 36. 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

    1. (1)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
    2. (2) 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
  • 37.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 (1) 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
    2. (2)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遗传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 (3) 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
三、实验题
  • 38.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1. (1)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 。                                     
    2. (2) 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3. (3) 用电离辐射促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所以需要右边处理较长时间后才能达到目的。
    4. (4) 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都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若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 39.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 (1) 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
    2. (2) 上面图解中的A,B,C 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 (3) 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