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3 生态系统

更新时间:2021-09-19 浏览次数:16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北京)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猛禽与鼠类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 . 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C . 猛禽捕食鼠类完成了物质循环 D . 猛禽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引发鼠害
  • 2. (2021·海淀模拟)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B . 物质循环只与①④有关 C . 生态平衡只与②③有关 D . 生物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 3. (2021·北京模拟) 对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B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 .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同 D . 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生物成分之间才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 4. (2021·延庆模拟)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菌和真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分解无机物 B . 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C . 阳光→草→鼠→猫头鹰→细菌是一条食物链 D . 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5. (2021·石景山模拟) 某草场采用“牧鸡治蝗”的方法能有效控制草原蝗虫的泛滥。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在蝗虫的若虫期放养牧鸡治蝗效果更明显 B . “牧鸡治蝗”利用了牧鸡与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 C . 蝗虫→牧鸡是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D . 若草场被重金属污染,则牧鸡体内重金属含量高于蝗虫
  • 6. (2020·顺义模拟) 近期,非洲一些国家暴发了70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此次引起蝗灾的蝗虫种类为沙漠蝗。下列关于沙漠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沙漠蝗在生物类群中属于节肢动物 B . 沙漠蝗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C . 沙漠蝗的发育类型为完全变态发育 D . 沙漠蝗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 7. (2020·顺义模拟) 以下根据成语写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 . 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土壤←虾←小鱼←大鱼 D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 8. (2020·北京模拟) 生态学家为研究三种蜘蛛捕食叶蝉(水稻害虫)的能力,用含有铕元素的泥土培育水稻并养鱼,然后测定稻田中三种蜘蛛体内的铕含量,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每百头蜘蛛鲜重中的铕含量(μg)

    锥腹肖蛸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10.436

    20.172

    3.21

    A . 由表中数据可知,拟水狼蛛捕食叶蝉能力最弱 B . 水稻、叶蝉和蜘蛛三类生物中铕元素含量最少的是蜘蛛 C . 该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还包含:蓝细菌→草履虫→鱼 D . 生物防治叶蝉能提高该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效率
  • 9. (2020·北京模拟) 下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水绵、水草、浮萍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 . 在此生态系统中,肯定存在但没有表现出来的生物是分解者 C .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D . 若该池塘被重金属污染,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虾
  • 10. (2020·通州模拟) 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有关图中信息小明做了如下描述,你认为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C .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D .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
  • 11. (2020·石景山模拟) 山东省某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饲养了10亿只蟑螂来处理餐厨垃圾,每天能消化掉该地区50吨的餐厨垃圾。在该生态系统中蟑螂属于(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非生物因素
  • 12. (2020·海淀模拟) 雪豹是我国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动物。2019年,研究者借助红外摄像机在三江源地区首次发现雪豹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红外线摄像机记录雪豹活动属于实验法 B . 雪豹数量变化不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 C . 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保护雪豹 D . 不同雪豹个体的差异实质是生物种类多样性
  • 13. (2020·房山模拟) 为了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从某校园不同地方(操场沙坑、枯树周围、菜园)采取土样(如下图所示),分别放在三个培养皿中,并且在培养皿中放卷烟纸。经单一变量处理的情况下,在恒温箱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结果说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 实验结果不同可能是三个采样地分解者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 C . 此校园生态系统分解者中的能量最终来是自于太阳能 D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此校园的生态系统
  • 14. (2020·东城模拟)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的青草属于生产者 B . 图中一共有5条食物链 C . 蜘蛛与青蛙只有捕食关系 D . 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 15. (2020·大兴模拟) 穿山甲体形狭长、体表被有角质鳞片,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以白蚁为食,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幼仔靠母乳生活。近年来,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以及滥捕滥杀,穿山甲的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穿山甲属于哺乳类动物 B .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有效措施之一 C . 穿山甲食物单一,大量减少后不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D . 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滥食野生动物可能使人患病
  • 16. (2020·北京模拟) 彤彤想制作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希望生活在其中的水草和小鱼能生存较长时间。下列装置和材料中,最好选用(  )
    A . 无色透明玻璃瓶、池塘清水 B . 棕色玻璃瓶、池塘清水 C . 无色透明玻璃瓶、蒸馏水 D . 棕色玻璃瓶、蒸馏水
  • 17. (2020·北京模拟) 下列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该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 B . 鼠与昆虫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 . 草→昆虫→鸟→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D . 狐和鹰的能量最终来自于草固定的太阳能
  • 18. (2020·西城模拟) 下图 为海淀区某一小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构成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食物链的延长会使总能量减少 B . 图中包含多条食物链,其中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C . 若图中缺少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无法构成生态系统 D . 图中的细菌、真菌都是原核生物,植物、虫、鸟都是真核生物
二、实验探究题
  • 19. (2020·北京模拟)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本草纲目》记载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人们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自然界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经发酵后,在蚯蚓消化系统的作用下,迅速分解,转化成为容易被自身利用或被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经肛门排出后成为蚯蚓粪。根据国家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等单位对蚯蚓粪的检测,蚯蚓粪含氮磷钾、含腐殖酸、氨基酸,丰富的蚯蚓蛋白酶,是名副其实的“有机肥王”。蚯蚓粪中的蚯蚓酶既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毒、有害菌,还可以分解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肌、环肌的交互收缩舒张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蚯蚓属于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粘液管内受精,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蚯蚓为直接发育,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2. (2) 蚯蚓的生殖方式为(填有性/无性)生殖。蚯蚓粪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是因为
    3. (3)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饮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研究者选择3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以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计算,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蒙古栎树

      杨树

      红松树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未分解叶的消耗量,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三、综合题
  • 20. (2021·北京) 林间草地放养鸡是一种重要的“林-草-鸡”生态发展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 (1) 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将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
    2. (2) 鸡可以取食草,也可捕捉食草昆虫,鸡和食草昆虫之间包括两种关系。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3. (3) 鸡粪能够被分解为无机物回到环境中,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体现了生态效益。
    4. (4) 与林间清耕(无草)放养鸡相比,林间草地放养鸡的增重速度快、饲料投喂量,饲养成本低,体现出该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 21. (2020·北京)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六月底的四川马边大凤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葱郁,溪流飞溅,鸟鸣悠扬,一派生机盎然。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中飞出,划过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紅嘴蓝鹊落荒而逃。这一幕刚好被从营地走出的观察者看到。

    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紫啸鸫为什么如此勇敢地挑战比自己体型更大更凶悍的红嘴蓝鹊呢?

    在距战斗地点不到30米的地方,观察者发现另一只紫啸鸫在石长间跳跃穿梭,很快嘴里就叼满了昆虫。可它并没有吞下,而是衔着食物先飞到大约15米高的树枝上,停了一会儿后又飞到树干的侧面。原来那里有一个隐蔽的鸟巢,观察者发现巢中有几只雏鸟,于是他静静地站在原处继续观察,详细记录了亲鸟忙碌的身影。

    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的现象呢?亲鸟喂食一只雏鸟后,如果不立刻飞走,其它未获得食物的雏鸟会发出尖叫,引来天敌。而白色的粪囊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留下痕迹和气味,同样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

    紫啸鸫夫妇通过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应对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样的一幕幕随时都在自然界上演。各种生物都在运用自己的生存智慧,适应着复杂的环境,延续着生命的乐章。

    1. (1)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红嘴蓝鹊和紫啸鸫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者。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紫啸鸫的食物链:
    2. (2) 文中记录的是次对紫啸鸫行为的自然观察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观察工具有
    3. (3) 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捕获食物的紫啸鸫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会儿才飞回喂食。推测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4. (4) 除了文中介绍的紫啸鸫相关事例,每种生物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请你试举一例:
  • 22. (2018·北京)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元宝枫是重要的红叶观赏植物。
    1. (1) 元宝枫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其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植物
    2. (2) 黄刺、天牛等的幼虫均可以取食元宝枫叶片,捕虫鸟捕食这些幼虫。据此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黄刺幼虫与天牛幼虫之间的关系为
    3. (3) 黄刺蛾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4. (4) 进入秋季,叶色逐渐褪绿变红。在日最低平均温度低于8℃、昼夜温差大于13℃时,叶片变色效果最佳,西山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3. (2021·北京模拟)   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蝗虫种类众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

    1. (1) 在该生态系统中牧草属于者;图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生物成分为者。
    2. (2) 黄鼠与蝗虫的关系为
    3. (3) 根据食物网,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 (4) 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的数量增加是草场退化的标志。下表是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牧草产生的影响。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用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牧草,原因是

      植物

      不同防治方式下植物类群所占百分比

      用虫胆畏油剂进行的化学防治

      用绿僵菌进行生物防治

      无防治措施

      禾本科植物

      45.3

      60.6

      52.3

      冷蒿

      32.6

      0.67

      1.32

      星毛委陵菜

      4.36

      0.37

      0.84

  • 24. (2021·海淀模拟) 云南省的哈尼梯田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但传统梯田种植的红稻米产量低,农民收入低。人们采用“稻鳅共作”(在稻田里养泥鳅)模式,找到了因地制宜的扶贫攻坚途径。
    1. (1) 泥鳅属于鱼类,因营养价值高,被称为“水中人参”。泥鳅不仅可以用呼吸,这可用肠辅助呼吸。该特点使泥鳅适于在水位较低的梯田中生存。
    2. (2) 本地泥鳅虽然肉质鲜美,但是生来就有的钻泥打洞行为,会破坏梯田,导致田埂坍塌,水土流失。研究者发现了肉质普通但是不钻泥的台湾泥鳅。泥鳅具有钻泥和不钻泥的行为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科学家将这两个品种的泥鳅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泥鳅,既可保护梯田又能满足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进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 (3) “稻鳅共作”模式在降低化肥、农药施用的同时,提高了稻谷的品质和产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①泥鳅捕食稻飞虱等水稻害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请写出一条与此相关的食物链:

      ②泥鳅排出的粪便相当于施放有机肥,但其中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水稻根系吸收,需经过稻田里的分解作用进行转化,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

      综上所述,“稻鳅共作”模式在帮助哈尼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让“哈尼梯田”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 25. (2020·顺义模拟) 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湿地公园研学旅行,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图一表示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用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环境和
    2. (2) 图一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与昆虫的关系是
    3. (3) 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是,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4. (4)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三中(填数字)过程开始的。
    5. (5)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鼠和昆虫大量增多时,该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出现鼠害、蝗灾等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26. (2020·北京模拟) 阅读科普文,回答下列问题。

    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在鲸的家族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体长超过33米,重达170吨以上。近日,中国科学家们在2020年首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鲸落指的是当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它的尸体会缓慢沉入海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鲸落生态系统被科学家们形象的分成四个演化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在鲸尸下沉至海底过程中,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这一过程可以持续4(至少)至24个月。期间90%的鲸尸将被分解。

    机会主义者阶段:机会主义者是指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能够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一边生活在此,又一边啃食残余鲸尸,不断改变它们自己的所在环境。这些生物能够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而快速繁殖。

    化能自养阶段: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分解其中的脂类,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例如硫化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补充。

    礁岩阶段:当残余鲸落当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的矿物遗骸就会作为礁岩成为生物们的聚居地。鲸落独特的生态系统也产生了一些特有生物,科学家在鲸落中发现两种新的蠕虫品种--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Osedax frankpressi)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Osedax rubiplumus),它们生活在鲸的骨头上,样子类似于水纹形的荧光棒。这只是科学家确定的,在鲸落中发现的16种新物种中的两个。

    并不是所有的海洋环境都能够形成自然鲸落,有科学家通过对美国加州蒙特利峡谷处鲸鱼尸体的长期观察发现,海水深度和相关的物理环境,对鲸落生态圈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77年到现在,人类所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的数量,不超过50个。生命消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为什么人们发现的自然鲸落的数量如此稀少?首先,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鲸被捕杀或者由于受到声呐干扰而搁浅的数量增多,海洋中鲸类数目急剧减少,鲸落也变得稀少。鲸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长达百年,这是鲸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一鲸落,万物生,对于漆黑的深海而言,这是一份极其贵重的礼物。

    1. (1) 鲸属于脊索动物门的纲(类)。
    2. (2)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鲸落”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以为主。
    3. (3)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大多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通过绿色植物的作用将其固定并传递给下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鲸落”中的硫化菌这种化能自养生物的能量来源确是
    4. (4) 下列对“鲸落”生态意义描述正确的是____(多项选择)
      A . 它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 B . 鲸落为许许多多的底栖生物提供了复杂的生境 C . 鲸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促进了一些新生物种的产生 D . 鲸落促进了海洋上层有机物向海洋中下层的运输
  • 27. (2020·门头沟模拟) 科普阅读

    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 2018 年底顺利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微型生态圈” 是一个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 18 厘米,直径 16 厘米,净容积 约 0.8 升,总重量 3 千克。“罐子”内放置有马铃薯、拟南芥种子、棉花种子、油菜种子、酵母菌、果 蝇卵共六种生物样本,以及土壤、水、空气等物质。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技术使“罐子”内温度保持在 1℃—30℃,控制好里面的湿度、养分。“罐子”的顶部安装有光导管,它能让“罐子”里的植物享受到月 球表面的自然光,为“月面微型生态圈”提供光能。

    2019 年 1 月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 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这株棉花嫩芽还将继续 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1. (1) “月面微型生态圈”中的能量来源是。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看,在“月面微型生态圈” 中充当分解者角色的是
    2. (2) “月面微型生态圈”中能保证棉花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等。
    3. (3) “月面微型生态圈” 中马铃薯和拟南芥等植物通过,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供果蝇卵“消费”; 果蝇卵的生长过程则产生出植物所需的和粪便等养料,这将实现微型生态循环。
    4. (4) 生产上常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幼苗,这种繁殖方法叫_____。
      A . 出芽生殖 B . 分裂生殖 C . 孢子生殖 D . 营养生殖
  • 28. (2020·丰台模拟)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圆明园遗址公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由于北京地区多年来连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圆明园内湖水不断向地下渗漏,水量明显减少。针对此种情况,工作人员在春秋两季从京密引水果引水补给圆明园。但是水中氮、磷含量相对较高,容易使水质恶化,甚至爆发由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水华”。为解决圆明园“水华”等水生态问题,北京市环保部门采取了“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

    经过多年的水生态修复,圆明园水中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加,鱼类就有40多种。2019年夏天,消失多年的北京原生物种鳑鲏鱼重回圆明园。鳑鲏鱼喜欢在清澈的、水草茂盛的淡水湖泊底层成群游动,食物以藻类为主,还可以摄食水草、浮游动物等。葱郁林木环绕清澈水域,处处闪烁水的灵动和秀丽,这一池净水得来不易。

    1. (1) 分析“食藻虫引导水生态修复技术”路径图可知:

      ①投放食藻虫后,采集水样观察,水中藻类数量会

      ②一段时间后,水中氮、磷含量减少,是因为

      ③引入的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者,能够促进物质循环。

      ④这种水生态修复方法相比传统的人工打捞水华、化学灭杀等方法,更加环保且具有可持续性,其原因是

    2. (2) 请写出一条包含鳑鲏鱼的食物链
    3. (3) 为保护圆明园的水生态,当你去圆明园游览时,应当注意什么?
  • 29. (2020·房山模拟) 白星花金龟(如图)是一种常见昆虫,成虫喜食棉花等农作物,喜鹊、乌鸦等可捕食其成虫。幼虫取食腐烂的玉米秸秆和蔬菜、水果等,可用作处理农业垃圾和餐厨垃圾,其排出的粪砂经过微生物分解后才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

    1. (1) 请根据题目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2. (2) 棉花的开花期,白星花金龟取食花(除花瓣以外)各部分,致使棉花不能,造成棉花减产。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你有什么防治白星花金龟的好方法,请写出一条具体建议
    3. (3) 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腐烂的玉米秸秆和蔬菜、水果等,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它属于。排出的粪砂经过微生物分解后才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
    4. (4) 由于白星花金龟幼虫在农业和生活上的用处很大,所以白星花金龟幼虫具有养殖价值。为确定白星花金龟的饲养密度,研究人员分别放置白星花金龟幼虫3.00kgm2、4.00gm2、500kg/m2、600kgm2、7.00kgm2 , 定期投放同等质量同等状态玉米秸秆,连续饲养15天后,统计白星花金龟幼虫的成活率及取食率。

      据图可知,当饲养密度为500kg/m2时,最高,饲养密度最适宜。

  • 30. (2020·东城模拟)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茭白鲜嫩爽口,号称“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但你知道茭白传奇的一生是怎样展开的吗?

    茭白是一种叫作菰(gū)的植物肉质膨大的茎。菰为禾本科菰属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菰在我国古代作谷物食用,菰的种子称为菰米,中国人食用菰米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很多人知道“五谷”,但实际上《周礼》中记载有“六谷”,菰就是遗失的那一个。茭白入蔬,经历了一个由谷物到蔬菜的变化过程。据史料记载,大约在汉代末期,菰在生长过程中开始出现肥大的肉质茎,这种肉质茎对菰而言是一种病态器官,这样的菰就不能开花结实了。本来这是农业病害,但古人很快发现,菰的膨大部分鲜嫩甜滑,于是逐渐开始食用,这就是茭白。自唐代起茭白开始作为蔬菜大量种植,从此,菰米随之消失而被茭白所取代。现代研究表明,菰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茭白黑粉菌,在茭白黑粉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刺激下,菰的茎节细胞加速分裂,并储存养分,从而形成肥大的肉质茎。没有被茭白黑粉菌感染的菰则正常开花,但不能形成肉质的茭白。如果你切开长得比较老的茭白,会看到里面有许多黑斑,它们是茭白黑粉菌的孢子。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茭白黑粉菌是专一寄生在茭白植株内的真菌,对人体无害。

    除了作为蔬菜食用,茭白还是一种用途丰富的植物。茭白的茎叶可当作动物饲料,茭白植株具有修复湿地生态、治理水体污染等作用。我国很多种植茭白的地区,都开展生态立体种养技术,例如形成“鱼、鸭、茭白”种养模式,茭白田的鱼、鸭能捕食害虫,鸭粪既可以是鱼的饲料,同时,鸭粪和鱼粪还能肥田。这样的种养模式也明显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1. (1) 菰的果实由颖(谷壳)与颖果组成。脱壳后的颖果,即为菰米。据此判断菰属于(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 (2) 被茭白黑粉菌侵染的菰有了膨大的肉质茎,但不能开花结果,这与原本开花结果的菰表现不同,这种现象称为
    3. (3) 茭白肉质茎的生长,一方面要靠细胞分裂来增加细胞的,另一方面要靠细胞生长来增大细胞的
    4. (4) 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茭白田中,鱼、鸭、茭白等生物及其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根据文章中的信息,你认为这种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种养、绿色施肥的环保理念?写出一条并分析其意义:
  • 31. (2020·朝阳模拟) 竹,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的植物,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

    竹的地上茎木质中空,地下茎横向生长,数量多而密。竹子可以通过竹笋(地下茎的嫩芽)进行繁殖,也可以通过开花结果繁衍,竹子花类似水稻的花,花朵小且不够鲜艳。

    早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中就有:“竹生花,其年便枯”的记载。大多数竹子的营养生长可长达六、七十年,终生只开一次花。随着开花结实,植株逐渐衰老死亡,且一旦开花就会引起大面积竹林的集体开花。某些竹子种类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大面积竹子开花会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

    长期以来,在竹子开花机理方面的研究有生长周期说、营养说和环境说三个学说。生长周期说认为:竹子生长到生理成熟年静后会开花;营养学说认为:竹子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导致开花;环境学说认为:外界条件尤其是干旱和高温导致竹子开花。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实验研究支持。

    科研人员为防止竹林的大面积死亡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竹林的更新复壮。更新复壮是指通过人工方式使出现开花的竹林避免更大范围的开花、死亡,使其继续营养生长。目前,促进竹子复壮的措施有:改善水肥条件、全面松土、防止病虫害,使其不断发笋;当个别竹林开花时,及时砍掉开花的竹子。采取以上措施后,竹子的生长状况得以改善,其中叶片数量、叶片厚度、输导组织横截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面积等生理指标均得以恢复,开花竹林经过五六年可复壮更新。

    1. (1) 竹子花传粉方式为;竹多以竹笋的方式进行繁殖,属于生殖。
    2. (2) 竹子开花后,其叶片厚度、输导组织横截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面积等生理指标逐渐下降,因此可以推测出竹子开花会影响生理功能。
    3. (3) 下列说法不符合竹子开花学说的是_____。
      A . 竹子生长到成熟年龄,有可能开始花的发育 B . 熊猫大量啃食竹子,有可能导致竹开花 C . 土壤营养物质缺乏,有可能导致竹开花 D . 干旱和高温的天气,有可能导致竹开花
    4. (4) 竹子开花后引起大面积死亡,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因此竹子开花后可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复壮
  • 32. (2020·朝阳模拟) 光肩星天牛是一类以杨树等植物汁液为食的昆虫。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光肩星天牛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杨树林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

    1. (1) 图1为光肩星天牛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这种发育方式属于发育。
    2. (2) 成虫将受精卵产在杨树的木质部中,对植物体的运输有很大影响。幼虫蛀食树干,可降低木材质量,甚至引起树木枯朽和风折。大斑啄木鸟是光肩星天牛幼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肩星天牛的危害。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3. (3) 研究者对大斑啄木鸟的啄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大斑啄木鸟在枯死部位上的取食时间明显活立部位,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4. (4) 研究表明,一般在500亩林地中有一对大斑啄木鸟就可以有效抑制光肩星天牛虫害的发生。这种生物防治病虫害的优势是
  • 33. (2020·西城模拟) 蛇类所捕食的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分布广泛。红纹滞卵蛇是我国湿地环境中常见的蛇类,野生环境中体表具有“纵纹”和“斑块”两种花纹。“纵纹”类似于荷叶叶柄的 纹路,而“斑块”则容易藏在芦苇、香蒲等植物叶丛的投影中。

    1. (1) 蛇是爬行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2. (2) 蛇类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酶,却含有蛋白酶。有人在试管中加入 2mL 蛇的唾 液和 5mL 淀粉溶液,一定温度下处理 10 分钟,加入碘液后试管中溶液(变/不变)蓝色,蛇的消化酶种类适应于它们肉食性取食类型。蛇的消化系统组成与人类似,食物也主要在中被消化吸收。
    3. (3) 在以荷花为主要植物的湿地环境中,分布的红纹滞卵蛇可能以花纹类型为主, 因为另一花纹类型的幼蛇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被捕食而遭到淘汰。这说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了选择作用,决定进化的方向。
  • 34. (2020·怀柔模拟) 科普文阅读

    在《学习强国》中有一个视频资料《我和湿地有个约会·宁夏哈巴湖》,说它是荒漠中“长”出的湿地。哈巴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中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保护区境内地表水皆流入湖泊、沼泽或洼地,形成了大片湿地。历史上的哈巴湖地区是农、牧交界地带,水草丰美;后来,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等因素,生态逐步恶化,沙进人退,沼泽湿地萎缩;但经过40多年持之以恒的生态修复,沙地逆转,动、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哈巴湖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善(如图1)。

    哈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已知各类植物559种,野生动物156种。保护区内中草药资源也极为丰富,是驰名中外的“甘草之乡”。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图2)。甘草根与根状茎粗壮可入药,呈圆柱形,气微,味甜(如图3)。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甘草的功效有“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甘草在中药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因此有“药中国老”的美称。保护区现有金雕、白尾海雕、大鸨、黑鹳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石貂、荒漠猫、兔狲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2019年3月,在保护区监测点的湖面上还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2只。如今,保护区林木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1%和70%,远远望去,沙、水、树融为一体,美丽壮观。

    1. (1) 生态治理之前,多种因素导致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生态逐步恶化,如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等人为因素。
    2. (2)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文中的哈巴湖属于生态系统。
    3. (3) 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根和根状茎入药。为了提高甘草的产量,科研人员指导当地农、牧民实施了很多有效地增产措施,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除草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 B . 要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根系向下生长 C . 甘草施肥应以磷肥、钾肥为主,少施氮肥,氮肥过多,会引起植株徒长,使营养向枝叶集中,影响根、茎的生长 D . 减少行间距,株距,甘草种得越密越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达到增产的目的
    4. (4) 如图4所示为哈巴湖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甘草是哈巴湖生态系统中的,图中营养级别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5. (5)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展了植被封育和沙漠化监测与评价研究项目,探索和揭示人类经营活动对湿地、过渡地带植被的变化和影响,请你结合材料对人类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建议
  • 35. (2020·北京模拟) 密云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20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1%以上。在不同地貌地带上分布有柞树(又称蒙古栎)林、桦树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等;林木丛中时有羚羊、狍子、鹿出没,还有野鸡子、石鸡子、鹈鸪鸟、喜鹊、山麻雀等几十种鸟类。
    1. (1) 云蒙山森林生态系统是由生活在这里的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
    2. (2) 公园中松和柏的种子外都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植物;分布在树丛中的羚羊、袍子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 (3) 金龟子成虫危害桦树等植物的叶、花、芽等地上部分,夏季雌雄成虫交配产卵于树根的土壤中,幼虫主要啮食植物的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由此可以看出金龟子的发育类型是;防治金龟子的主要方法除了喷洒农药外,工作人员还在树干上悬挂鸟巢,招引喜鹊等益鸟,请你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4. (4) 云蒙山不同季节景色不同,特别是秋霜过后,柞树树叶变为红色,桦树叶变为金黄色,充分展现出“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秋色之美。据此分析,影响树叶变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36. (2020·海淀模拟) 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一种叫做银木果灯草的植物,它结出的种子很有特色﹣﹣一个黑不溜秋的圆球,还散发出一种辛臭刺鼻的气味。这样奇怪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呢?

    银木果灯草属于帚灯草科,该科大部分植物通过蚂蚁传播种子。这些植物种子往往小而光滑,表面附有油质体,能吸引蚂蚁取食,狭长的外形有利于蚂蚁钳运。然而银木果灯草的种子太大,也不含油质体,显然不适合蚂蚁传播。

    为了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在地上留下多颗种子,发现很多小型啮齿类动物如纹鼠来骚扰这些种子,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吃掉。纹鼠会是种子的传播者吗?研究人员在观测点同时放置当地一种木百合种子(胚乳含蛋白质45%)和银木果灯草种子(胚乳更重,含蛋白质58%),却发现纹鼠只取食木百合的种子,而对银木果灯草种子完全无视。第二次实验,研究人员放了5个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和5个去掉种皮的银木果灯草种子,结果纹鼠把5个去皮种子全部吃掉了,5个完整的种子则没有被吃。看来,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而且,这些纹鼠没有分散储藏种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当场吃完,恐怕也不适合成为种子传播者。

    研究人员发现蜣螂(俗称屎壳郎)会滚种子,在66颗被滚走的种子中,有53个被掩埋。这些种子外皮没有破损,也未被产上卵,说明蜣螂在准备用餐或产卵前已发现这是个骗局。为什么蜣螂会被骗?研究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散发出的气味和当地一种羚羊的粪便气味很像,且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和羚羊粪便相似。

    银木果灯草把种子伪装成便便让蜣螂滚走,还有一个巨大获益:在它生长的灌丛区经常会发生火灾,被蜣螂细心埋藏起来的种子能有效抵御火灾,并在灾后萌发新苗。

    1. (1) 银木果灯草种子中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蜣螂帮助银木果灯草传播种子,扩大了其分布范围。银木果灯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 (2) 研究者搜集证据,寻找银木果灯草种子的传播者。

      ①发现蚂蚁不适合传播银木果灯草种子。

      ②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的具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排除纹鼠是传播者的可能性。

      ③找到了银木果灯草种子能吸引蜣螂传播的适应性特征是

    3. (3) 银木果灯草种子独特的传播方式,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①当地的纹鼠具有的特点,因此即使存在能被纹鼠取食的种子,也不利于种子传播,最终会被淘汰。

      ②蜣螂传播的银木果灯草种子被埋藏到土壤中,从土壤中获得水分、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并能躲过对种子的影响,因而得以更好地生存下来。

  • 37. (2020·房山模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黑头鸥头呈暗色,腿深红色,通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黑头鸥的巢建在地面上。一大群黑头鸥的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巢区。每当繁殖期,雌黑头鸥每次能产下2到3枚受精后的卵,最多的可以产下6枚。

    资料一:

    生物学家廷伯根的研究团队在研究黑头鸥育雏行为时发现,当雏鸥孵出,双亲会小心地把卵壳残片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如图1所示)

    为研究成年鸥移走卵壳残片的原因,廷伯根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很多黑头鸥的卵分散地放在养鸥场的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隐蔽色(杂色),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即卵壳内面的颜色)。廷伯根从隐蔽处观察沙丘数日,并记录乌鸦和银鸥(黑头鸥的主要捕食者)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结果如下表。

    黑头鸥卵的被捕食实验

    白色卵

    天然杂色卵

    被乌鸦捕食数

    14

    8

    被银鸥捕食数

    19

    1

    被其他动物捕食数

    10

    4

    未被捕食总数

    26

    55

    资料二:

    廷伯根和同事们还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它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地上,再把一些破卵亮放置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分别是15m、100m和200m),观察完整卵被捕食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1. (1) 黑头鸥属于鸟纲鸥形目鸥鸥属黑头鸥种动物。它主要取食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2. (2) 资料一和资料二中的实验变量分别是。结合两个资料中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 (3) 黑头鸥繁殖期的“抛壳”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动物的行为,该行为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过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 38. (2020·大兴模拟) 花生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植物,闭花授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迅速伸长形成子房柄,子房柄连同其前端的子房合称果针(如图1),果针顶端由木质化的表皮细胞组成一个“帽状物”保护子房进入土壤。子房在土壤中发育为果实(如图2)。

    1. (1) 图2中B是由子房内的发育而来的,B中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日常食用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这一结构中榨取的。
    2. (2) 果针的形成需要大量含钙无机盐,这些无机盐是花生植株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并通过茎中的运输而来的,其运输的动力是。花生植株死亡后,其体内的钙要回到土壤中,需要生态系统中的参与。
    3. (3)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温度与花生生长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对花生植株进行12小时光照处理和12小时黑暗处理;并测定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3。据图分析,花生植株在温度为时有机物积累最多,原因是

  • 39. (2020·北京模拟) 近年来,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公益行动。公众在互联网上领养一棵虚拟的小树苗,通过步行、网络支付等减少碳排放量的行为来精心呵护自己的树苗,待这棵虚拟的树苗长大后,阿拉善基金会就会在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地区种植一棵真实的梭梭。到目前为止,此行动已经在阿拉善地区种下一百多万株梭梭。
    1. (1)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中,梭梭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属于;当地牧民饲养的骆驼、羊等以梭梭为食,属于消费者;除此之外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还有,它们可以把有机物分解为、水和无机盐。
    2. (2) 在阿拉善地区流传着“老鼠吃骆驼”的说法。老鼠啃食梭梭的根部。当老鼠大量增加时,梭梭会大量死亡,造成骆驼食物减少。阿拉善地区老鼠与骆驼的关系是。为了灭鼠,工作人员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得知宁夏利用银狐防治鼠害效果非常好,希望将银狐引进阿拉善治鼠,关于此治鼠方法的食物链是。工作人员计划先评估银狐可能对阿拉善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然后再决定是否引进。
  • 40. (2020·北京模拟) 玉渊潭公园是北京市三环内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生物资源丰富。
    1. (1) 某生物组对樱花湖的生物种类进行了统计(如下表),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种类

      水生植物

      芦苇、水葱、睡莲、金鱼藻

      水生昆虫

      水虿(chài)、水黾(mǐn)

      鱼类

      青鳉、麦穗鱼、泥鳅

      两栖类

      青蛙、蟾蜍

      鸟类

      绿头鸭、鸳鸯、普通翠鸟

    2. (2) 园内樱花有山樱、大山樱、青肤樱等将近40多个品种,这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3. (3) 对园内樱花的花色、花质、花期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________。
      A . 温度 B . 水分 C . 阳光 D . 土壤pH值
    4. (4) 危害樱花的主要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可以释放天敌草蛉、七星瓢虫进行生物防治。请写出一条食物链,其中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是关系。
    5. (5) 公园管理人员通常将修剪下来的枝叶打成碎木屑覆盖树木根部,既抵御了游人的踩踏,保护了须根,又能保持通气,增强根部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