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生物开学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285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体内构成不同化合物的单体可能是相同的 B . 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 C . 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中,氨基酸的转运都由蛋白质承担 D . 在供能不足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也可以分解供能
  • 2. 肺炎是感染性疾病之一,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此外还有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如新冠病毒(一种具有囊膜的RNA病毒)导致的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脂质且都不具备细胞核和细胞器 B .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 .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有效而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无效
  • 3. 核孔复合体是核膜上沟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核孔复合体只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且具有选择性 B . 核孔复合体对物质的运输具有双向性且需消耗能量 C . 核孔复合体实现了核质问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 . 唾液腺细胞的核膜上核孔复合体的数量多于腹肌细胞
  • 4.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电子对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水分子间也可相互吸引,形成氢键,氢键易于形成和断裂,水分子的上述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带有正电荷、负电荷的分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B . 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水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 . 结合水与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相结合,失去流动性,无法参与生化反应 D .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
  • 5.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色素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色素带的位置不同 B . 研磨绿叶时不加CaCO3 , 则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变窄的比例相同 C . 实验结果中得到的四条条带在滤纸条上自上而下依次变宽 D . 与成熟叶相比,幼叶做实验材料得到的叶绿素a、b的条带较窄
  • 6. 高尔基体可分为顺面区和反面区,顺面区接受由内质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区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下图表示高尔基体的结构及发生在其反面区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高尔基体中间膜囊中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 . 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反面区出芽产生,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C . 胰岛素的分泌属于调节型分泌,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 . 调节型分泌和组成型分泌途径均会导致高尔基体膜的面积不断减小
  • 7. 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细胞对甲、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均不具有通透性 B . 2分钟前,细胞在乙中的失水速率小于在甲中的失水速率 C . 4分钟时,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初始浓度 D . 两曲线走势不同是由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造成的
  • 8. 细胞内Na区隔化是植物抵御盐胁迫,减轻高盐伤害的途径之一、植物液泡膜上H焦磷酸酶能利用水解焦磷酸释放的能量将H运进液泡,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能驱动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M将H运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运进液泡,实现Na区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质基质中的H和Na均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 B . H焦磷酸酶和转运蛋白M在转运时均需改变自身构象 C . 转运蛋白M能同时转运H和Na , 故其不具有特异性 D . 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Na跨液泡膜运输速率会减弱
  • 9. 下面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甲、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的实验,下图是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量检测的结果。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 . 酶甲的活性大于酶乙 B . 酶乙的最适温度在40℃左右 C . 当温度高于40℃时,酶甲的活性会丧失 D . 将温度从40℃升至50℃,酶乙的活性升高
  • 10. 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可以影响蚜虫体色。这些类胡萝卜素还能吸收光能,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蚜虫体内细胞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只来自光能 B . 蚜虫体内细胞合成ATP时,一定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C . 蚜虫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会影响蚜虫个体的生存机会 D . 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蚜虫体内ATP的合成速率
  • 11. 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催化剂,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中磷酸键逐级水解的过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的酶和ATP均为多聚体,二者合成过程为吸能反应 B . 叶绿体基质合成的ATP与线粒体基质合成的ATP用途不同 C . 一分子ATP水解为③的过程中,阶段III释放的⑤最多 D . ATP水解释放的④使各种蛋白酶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丧失
  • 12. 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含有的线粒体少,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短跑时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 B . 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 C . 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D .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能量要多
  • 13. 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于脂肪组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或肌细胞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DSCs是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不会发生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 B . AD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发生改变 C . ADSCs与其分化形成的骨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二者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 D . 与分化形成的软骨细胞相比,ADSCs的分化程度低,表现出来的全能性较高
  • 14. 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1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cd段 B .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目不变 C . 图2中,甲对应图1中的ab段,丙对应图1中的ef段 D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均不会出现图2中丁所示的情况
  • 15.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 . 观察时,需在低倍镜下找出中期的细胞,再换高倍镜找其它时期的细胞 C . 高倍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 D . 已知细胞周期时间,根据各时期细胞数目所占比例可计算各时期的时间
  • 16. 蛋白质分选是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可以大体分为两条途径。一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肽链合成,然后转运至线粒体、叶绿体及细胞核或成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的成分,称为翻译后转运;二是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中,再经一系列加工运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即共翻译转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属于共翻译转运途径 B . 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均来自翻译后转运途径 C . 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确定某种蛋白质的分选是何种途径 D . 细胞中转运方向不同的蛋白质的自身信号序列中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二、多选题
  • 17. “茶园养鸡”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探究鸡粪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了调查,结果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土壤中碳与氮的含量比值与鸡粪添加量呈负相关 B . 通过添加鸡粪可增加氮的相对含量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 C . 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氮会使叶片变黄且影响产量 D . 细胞与无机环境的元素种类相同体现了二者具有统一性
  • 18. 下图装置中,甲、乙、丙中分别放置了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乳糖溶液(溶液体积关系:V=V<V),a、b表示用半透膜(水分子和单糖可以自由通过,但二糖不能通过)将它们分隔开,对装置进行相关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向甲、丙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酶和乳糖酶,稳定后液面高度:乙>甲=丙 B . 若向乙中加入一定量麦芽糖酶溶液,稳定后液面高度:乙<甲=丙,并且三者中乙中单糖的含量最高 C . 若向丙中加入一定量的半乳糖后,稳定后液面高度:甲=乙=丙,并且甲、乙、丙中半乳糖含量相同 D . 本实验中半乳糖等单糖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 19. 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重,多重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不利影响日益显著。研究者设计实验分析了玉米苗在最适条件(CT)、单一干旱(D)单一冷害(C),以及干旱和冷害双重胁迫(D&C)下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25天生长期培养的目的是保证各组玉米苗在胁迫干预前长势一致 B . 单一干旱胁迫下,玉米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O2释放量、C3生成量均会减少 C . 在双重胁迫下,冷害能够明显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苗生长发育造成的损伤 D . 实验表明,冷害对玉米苗可造成部分不可逆损伤,适度干旱可提高其抗逆性
  • 20. 研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有131个细胞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被去除,使得成虫体内总共有959个细胞,这一凋亡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其中四种基因的表达产物EGL-1、CED-3、CED-4、CED-9精细控制着细胞凋亡的启动(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表示抑制,“+”表示促进。

    A . 上述细胞凋亡是由四种基因调控并通过特定程序诱导的细胞死亡 B . 正常情况下,发生凋亡的细胞内EGL-1、CED-3等的含量会增加 C . 用某种药物来抑制CED-9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过程可能会加速 D . 在严重病理性刺激下,细胞正常代谢中断也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
三、综合题
  • 21.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为研究生物膜的特点,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处理,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细胞膜中分子的运动具有作用,该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特点。
    2. (2)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镶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为了检测膜蛋白在膜上的分布位置,科学家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细胞分为三组:甲组:不作处理;乙组: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的细胞,此时胰蛋白酶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丙组: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完整细胞,此时胰蛋白酶能进入细胞(如图1所示)。分别提取、分离三组细胞膜上的蛋白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注:控制消化处理的时间,使胰蛋白酶不能消化位于脂双层内部的蛋白质部分:电泳能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蛋白质越小,迁移越快,反之则慢)。

      根据结果推测,1~5号蛋白质中,如果有跨膜的水通道蛋白,最可能是(填编号),镶在膜内侧表面的蛋白质是(填编号)。由此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3. (3) 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易涨破,而红细胞在清水中却容易涨破。初步研究发现,红细胞快速吸水与其细胞膜上的CHIP28蛋白有关,请以爪蟾卵母细胞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CHIP28蛋白的功能。(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22. 海藻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的非还原性糖,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将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转移至恶劣环境后,发现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开启,而原本活跃的海藻糖水解酶快速失活,同时转运蛋白将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保护层,进入休眠。此外,恶劣环境下,酵母菌还会形成自噬体,与液泡结合后自噬体内的物质会被水解,部分水解产物可被再利用,以度过恶劣的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长期处于恶劣环境的酵母菌破碎,制成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2. (2) 干酵母代谢缓慢是由于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较,活化后的酵母菌细胞海藻糖含量降低,原因是
    3. (3) 酵母菌中存在野生型酵母菌和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两种类型。在恶劣环境中,酵母菌存活时间较短,原因是
  • 23. 富含重金属镉(Cd)的污水进入沿岸水域,成为当前海洋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为研究镉污染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石莼(一种绿色海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CdCl2溶液处理三天后,测得石莼叶肉细胞总光合速率(µmolO2·mgFW-1·h-1)、叶绿素含量(µg·mgFW-1)和呼吸速率(µmolO2·mgFW-1·h-1)的数据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 (1) 为保证实验结果科学有效,在用不同浓度CdCl2溶液处理石莼的过程中,除了每组实验所用的培养器材、石莼数量和生长发育状况要相同外,还需要控制(写出两个)等主要的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2. (2) 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当Cd2浓度高于10×10-6 mo/L时,石莼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判断依据是
    3. (3) 研究发现金属镉并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试推断随Cd2浓度增加,石莼总光合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此可知,金属镉的富集可能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阶段。
    4. (4) 研究发现,植物在受到轻度有害物质的刺激时,会通过加快细胞呼吸来补偿生理上受到的损害,以适应有害物质的刺激,称为伤呼吸。据表分析,能刺激石莼发生伤呼吸的Cd2+浓度范围是
四、实验题
  • 24. 植物细胞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H2O2分解。焦性没食子酸被O2氧化后呈现橙红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紫色反应,并且蛋白质的浓度越高,紫色越深。为探究黄瓜细胞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管

    编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

    /mL

    缓冲液/mL

    黄瓜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黄瓜提取液/mL

    1

    2

    2

    2

    -

    -

    2

    2

    2

    -

    2

    -

    3

    2

    2

    -

    -

    2

    1. (1) 过氧化氢酶能促进H2O2分解的作用机理是
    2. (2) 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2号试管显橙红色,但并不能据此证明黄瓜细胞中存在过氧化氢酶。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需再增设一组实验,简述实验设计思路:
    3. (3) 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4. (4) 下面是比较黄瓜和白菜细胞内过氧化氢酶含量的实验方案;

      将等量的黄瓜和白菜提取液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紫色的深浅,紫色深的一组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高。

      请判断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判断理由

  • 25. 细胞增殖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包含四个阶段: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复制后期)和M期(分裂期)。细胞周期同步化是指借助特定方法使分裂细胞都停留在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的现象。高浓度的胸腺嘧啶核苷(TdR)双阻断法是常用的同步方法。TdR能可逆地抑制S期DNA合成,而不作用于其他细胞阶段的运转,最终导致细胞群被同步化。下图为研究人员利用TdR双阻断法使人宫颈癌细胞群同步化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胞增殖包括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对于真核细胞来说,有丝分裂是其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
    2. (2) 据图推测,TdR双阻断法先后两次使用高浓度TdR处理,这两次处理的时间均应控制在

      范围内;正常处理的时间应控制在范围内,该次处理的目的是;经过上述三次处理后,所有细胞都应停滞在细胞周期的(填位置),从而实现了细胞周期的同步化。

    3. (3) 细胞周期受到严格的分子调控,调控异常会引起细胞增殖无序化。为研究W蛋白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调控作用,研究人员将经上述同步化处理的某动物正常细胞群和W蛋白缺失细胞群放入正常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采用特定方法对两组细胞的有丝分裂期过程进行图像采集,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细胞D内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本实验表明W蛋白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