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1-11 浏览次数: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cūn)乌”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   )
      A . 耀斑 B . 黑子 C . 日珥 D . 太阳风
    2. (2)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
      A . 提供光热资源 B .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 . 产生蓝光现象 D . 各地降水量增加
  • 2. (2020高一上·长春月考)     2017年12月6日,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开幕。400多位各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经验总结,并积极探讨创新提升之道,推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创新提质,踏上新征程,迈进新时代”。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有(   )

      ①沼气②太阳灶 ③煤炭 ④太阳能热水器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2. (2) 下列地理事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有(   )

      ①地球上水往低处流②地球上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地球上水的蒸发 ④地球上地热资源分布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3. (2020高一上·天水月考)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A . 2003—2004年 B . 2006—2007年 C . 2011—2012年 D . 2007—2008年
    2. (2)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 .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B .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 .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 D .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4. 地球上的极光是太阳风被磁场捕获,轰击大气层,使大气电离产生的发光现象。金星是我们观测到的除日、月之外的最亮天体,金星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浓密,导致只有少量的太阳辐射能到达金星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   )
      A . 光球层 B . 色球层 C . 日冕层 D . 太阳内部
    2. (2) 金星上没有极光现象,其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距太阳远 B . 大气稀薄 C . 太阳风无法到达 D . 没有磁场
    3. (3) 关于金星亮度大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身能够发光 B . 大气反射作用强 C . 大气逆辐射强 D . 地面反射作用强
  • 5.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 海拔高度 B . 电网供电 C . 阴晴状况 D . 交通流量
    2. (2)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 . 正阳 B . 重庆 C . 拉萨 D . 海口
  • 6. (2020高一上·长春月考)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 . O2的含量上升 B . 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 . 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 . 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2. (2) 图中裸子植物发展时期(   )
      A . 恐龙繁盛 B . 联合古陆形成 C . 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D . 青藏高原形成
  • 7.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 . 地层和化石 B . 生物和化石 C . 岩石和地貌 D . 古地理环境
    2. (2) 根据材料推测,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 湿热的森林地区 B .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 湿热的草原地区 D . 干旱的陆地环境
  • 8.   2019年1月21日凌晨,别济米扬内火山在俄罗斯堪察加地区开始爆炸性喷发,火山灰喷发到海拔1万米的高空。因该火山喷发,航空危险代码为最高“红色”级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   )
      A . 地表 B . 地壳上部 C . 地壳下部 D . 地幔
    2. (2)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 9. (2020高一上·长春月考)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内核 D . 外核
    2. (2)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3. (3) 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12 B . 图片_x0020_100013 C . 图片_x0020_100014 D . 图片_x0020_100015
  • 10. 位于盐城东台沿海的全国最大“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滩涂地面光伏电站,其最上层为风力发电,中间是太阳能发电,最下层进行水面养殖,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可谓“一种资源,三种产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电站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

      ①土地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淡水资源

      ④气候资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有关该电站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风力发电量冬季最小 B . 太阳能发电量春季最大 C . 水面养殖产量高 D . 不利于候鸟迁徙和栖息
  • 11. (2021高一上·吉林期末)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1. (1) 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 . 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 . 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 . 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 (2) 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 . 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 . 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 . 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
  • 12.   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在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9800米时突发事故,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所有人和飞机都安全返航,机长刘传健创造了比“萨利机长”更伟大的航空奇迹。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片中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剧烈颠簸,此时飞机所处大气分层为(   )
      A . B . C . D .
    2. (2) 航班突发事故时机上人员面临的危险不包括(   )
      A . 低温 B . 强风 C . 辐射 D . 缺氧
  • 13.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B .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 遏制光化学反应发生 D . 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 (2) 目前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 . 青藏高原上空 B . 北极附近上空 C . 北美大陆上空 D . 南极附近上空
  • 14.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下列各题。

    1. (1) “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 辐合上升 B . 辐合下沉 C . 辐散上升 D . 辐散下沉
    2. (2) 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
      A .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 . 城市“热岛” C . 孔明灯的上升运动 D . 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 15. (2020高二上·百色期末) 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后,切大葱或洋葱处(   )
      A . 空气受热上升 B . 空气遇冷下沉 C . 空气遇冷上升 D . 空气受热下沉
    2. (2) 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   )
      A . B . C . D .
  • 16. 下图示意某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以下关于近地面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 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B . 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C . 该地此时正值白天 D . 该地此时正值夏季
    2. (2) 若图中表示某类水循环,其名称是(   )
      A . 小循环 B . 海陆间循环 C . 海上内循环 D . 陆上内循环
  • 17. (2019高三上·安平月考) 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 (1)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是(   )
      A . 增加地表径流 B . 减少植物蒸腾 C . 增加下渗 D . 减少地下径流
    2. (2) 建设“海绵城市”,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 . 加强城郊热力环流 B . 降低城市地下水位 C . 减缓城市低地内涝 D . 减弱城市酸雨污染
二、综合题
  • 19.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圈,b是圈。
    2. (2) 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c、d的名称分别是,它们之间的界面是
    3. (3) c和d顶部的地球圈层名称是圈,其位于层之上,d以下的圈层界面名称是
    4. (4) 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 20. (2019高一上·天津期中) 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下图为“影片中某场景的照片”。

    1. (1) 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
    2. (2) 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共同特点?
    3. (3) 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 21.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2) 填出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蒸发、②、降水、④

      、⑥

  • 22. 读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气压差异与冷热差异有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①地比②地气温
    2. (2) 图中①②两地相比,气流上升的是 ,原因是
    3. (3) 图中A、C两处相比,处风力较大,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