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

更新时间:2021-10-14 浏览次数:7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行为与该主题不相吻合的是(   )
    A . 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 B . 推广露天烧烤丰富人们饮食 C . 实施矿物燃料的脱硫脱硝技术,可以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D . 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中子数为117、质子数为78的铂原子: B . MgF2的电子式为: C . 比例模型 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也可以表示水分子 D . 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 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1mol的CO2和H2O(g)的混合气体与过量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 . 0.10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C . 已知反应2SO2(g)+O2(g) 2SO3(g)  △H=−a kJ/mol,当生成NA个SO3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0.5a kJ D .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矾”是明矾 B . 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是指硫磺,硝酸钾,木炭的量比为1∶2∶3 C . 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D .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这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
  • 5. 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下列叙述错误的个数是(   )

    ①S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熔融状态下,AlCl3、CH3COONa、NaOH均能导电③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④蛋白质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可用渗析的方法提纯⑤C60、碳纳米管、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泳、电离、电解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 6.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 B . 我国全面启动的北斗导航系统的信号与晶体硅有关 C . 当液氨罐泄漏时,人们应该向高处躲避,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熟石灰 D . 月饼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黑色粉末,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 7. 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还原性:F->Cl->Br->I- B . 由MgCl2制取M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 卤素单质(X2)与碱反应均可生成两种盐 D . 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I2(s)与Br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I2(s)+Br2(g)=MgBr2(s)+I2(g) △H=+160 kJ·mol−1
  • 8. KI可催化H2O2分解,机理为:①H2O2+I→H2O+IO;②H2O2+IO→H2O+O2↑+I.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KI不改变H2O2分解反应的途径 B . KI能改变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 . 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 D .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 9. 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 B . a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 C . 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 D . 向a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
  • 10. 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一定量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10.2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9.6g B . 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300mL C .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mol D . 溶解合金时产生NO气体体积4.48L
  •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C .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D . 乙烯、氯乙烯、苯乙烯都是不饱和化合物,均可用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 12. 化合物环丙叉环丙烷( )具有特殊结构,倍受化学家关注。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式为C6H8 B . 一氯代物有2种(不含立体异构) C . 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D . 1 mol环丙叉环丙烷最多能和3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C6H14
  • 13. 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选项

    已知

    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Fe+Cu2+=Cu+Fe2+

    将Ca加入CuSO4溶液中:Ca+Cu2+=Cu+Ca2+

    B

    向Na2O2通入CO2:2Na2O2+2CO2=2Na2CO3+O2

    向Na2O2通入SO2:2Na2O2+2SO2=2Na2SO3+O2

    C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OH=HCO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O2+OH-=HSO

    D

    向FeCl2溶液中滴入氯水:2Fe2++Cl2=2Fe3++2Cl-

    向FeCl2溶液中滴入碘水:2Fe2++I2=2Fe3++2I-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氨气还原法可用于消除NO对环境的污染。

    已知:①N2(g)+O2(g) 2NO(g)  △H1=+180.50 kJ·mol-1

    ②4NH3(g)+5O2(g)=4NO(g)+6H2O(g)  △H2=−905.48 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B . 反应②使用催化剂时的△H2不变 C . 反应①、②均属于氮的固定 D . 4NH3(g)+6NO(g)=5N2(g)+6H2O(g)  △H=−1807.98 kJ·mol-1
  • 15.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图甲表示1 mL0.01 mol/L某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时,pH随溶液总体积的变化曲线,说明该酸是弱酸 B . 图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温度,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中n(CH3O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说明反应平衡常数KIKII C . 图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lgc(H+)、−lgc(OH-)变化曲线,说明T1T2 D . 图丁表示1 mol H2和0.5 mol O2反应生成1 mol H2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说明H2的燃烧热是241.8 kJ·mol-1
  • 16. 25℃时有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HF

    Al(OH)3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6.6×10-4

    6.3×10-13

    K1=4.3×10-7  K2=5.6×10-11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l(OH)3为二元弱酸 B . a mol·L-1NaOH溶液与b mol·L-1HF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c(F-),则a一定大于b C . 同温下,NaHCO3溶液中HCO 的电离常数大于K2(碳酸的二级电离) D . 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CO )+2c(CO )
二、多选题
  • 17. 对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评价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Fe3O4与过量稀硝酸反应:Fe3O4+8H+=2Fe3++Fe2++4H2O

    正确

    B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SO +Ba2++2OH-=BaSO4↓+2H2O

    正确

    C

    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H +HCO

    正确

    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

    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氮化镓(GaN)是制造LED的重要材料,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镓(31Ga)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氮化镓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Ga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B . 酸性:Al(OH)3>Ga(OH)3 C . NaGaO2溶液一定不与CO2反应 D . Ga与NH3反应的另一种生成物可用作航天材料
  • 19.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4种短周期元素可形成简单离子W2-、X+、Y3+、Z-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沸点:H2W>HZ B . 工业上常采用电解YZ3冶炼Y单质 C .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Z->X+>Y3+>W2- D . W、X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2
  • 20.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镍粉后再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100

    230

    K

    1×105

    1

    2×10-5

    A .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在10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的浓度均为1mol·L-1 , 则此时v>v C . 20℃时反应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约为10-5 D . 恒温恒压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CO,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将增大
三、填空题
  • 21. 一定量锌与200mL18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56.0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c(H+)=0.2mol/L,请计算:
    1. (1) 反应中共消耗Zn的质量为
    2. (2) 气体的成分及物质的量
    3. (3) 若将Zn+H2SO4=ZnSO4+H2↑设计成原电池,石墨棒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石墨棒为极(填“正”或“负”)。
    4. (4) 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也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C(s)+H2O(g)=CO(g)+H2(g)  △H>0

      B.NaOH(aq)+HCl(aq)=NaCl(aq)+H2O(l)  △H<0

      C.2H2(g)+O2(g)=2H2O(l) △H<0

      D.Pb+PbO2+2H2SO4=2PbSO4+2H2O  △H<0

      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液,在所选反应中选择某个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负极反应为:

四、综合题
  • 22.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反应;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5

    沸点/℃

    57.7

    12.8

    315

    熔点/℃

    −70.0

    −107.2

    升华温度/℃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装置A上导管g的作用是
    3. (3) 装置F中的试剂是,作用是
    4. (4) 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
  • 23. 某同学在用一定量稀硫酸与足量锌粒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1. (1) 请写出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优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常温下,该同学用下图装置,设计三个实验,探究影响锌粉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溶液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序号

      体积/mL

      1.0 mol·L1硫酸溶液

      饱和CuSO4溶液

      I

      30.0

      2.0

      8.0

      II

      20.0

      2.0

      V

      III

      30.0

      4.0

      6.0

      ①平视读数前应依次进行的两步操作是:I;II

      ②若拆去装置中的导管a,使测得气体体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本实验还需要测量的数据为

      V=

      ⑤设计实验I和实验III的目的是

    3. (3)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实验I反应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合成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6

      氢气体积/mL

      60

      140

      252

      420

      510

      540

      ①由上表数据可知,反应速率的变化为,原因是

      ②第2~3 min时间段以稀硫酸的浓度表示的该反应速率是v(H2SO4)=。(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4. 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铁主要以Fe2O3存在)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

    已知:活化硫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S2.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加快第I步浸取速率,除了粉碎硫铁矿烧渣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出2条)
    2. (2) 第II步中氧化产物为SO ,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3. (3) 从第Ⅳ步滤液中获得FeSO4晶体的方法为、过滤、洗涤、干燥,检验FeSO4晶体中是否含Fe3+的方法为
  • 25.            
    1. (1) T1K时,将1mol二甲醚引入一个抽空的150L恒容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CH3OCH3(g) CH4(g)+H2(g)+CO(g)

      反应时间t/min

      0

      6.5

      13.0

      26.5

      52.6

      气体总压p/kPa

      50.0

      55.0

      65.0

      83.2

      103.8

      125.0

      ①由此计算:反应达平衡时,CH4的压强为,列出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P的计算式。(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 , 如p(B)=px(B),p为平衡总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②若降低温度,CH3OCH3的浓度减小,则该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在恒温恒容下,若要缩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

    2. (2) 已知在100kPa、927℃时:CaCO3(s)=CaO(s)+CO2(g) △H=+178.3kJ/mol      △S=+160.4J/(mol·K)

      ①则该条件下,上述反应(填“能”、“不能”)自发进行;

      ②据本题反应数据分析,温度(填“能”、“否”)成为反应方向的决定因素;

    3. (3) 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为:SiO2(s)+4HF(g)=SiF4(g)+2H2O(g) △H(298.15K)=−94.0kJ·mol−1 △S(298.15K)=−75.8J·mol−1·K−1

      设△H和△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则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是℃(保留3位有效数字)。

    4. (4) 利用现代手持技术传感器探究压强对2NO2(g) N2O4(g)平衡移动的影响。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条件下,往针筒中充入一定体积的NO2气体后密封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分别在t1s、t2s时迅速移动活塞后并保持活塞位置不变,测定针筒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所示。

      ①B、E两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大小为VB(填“>”“<”或“=”)VB

      ②E、F、G、H四点对应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点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