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

更新时间:2021-10-20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不同于其它三者的是(  )
    A . 核苷酸 B . 核糖 C . RNA D . ATP
  • 2. 人体普通生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 蛋白质 B . 糖类 C . 油脂 D .
  • 3. 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条件 B . 水是极性分子,作为良好的溶剂 C . 水分子内部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D . 水还是细胞中某些代谢的反应物和产物
  • 4. 下列关于无机盐与细胞生活密切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B . 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C . 无机盐是细胞及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D . 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3+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
  • 5.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DNA和RNA中都含有单糖 B . 等质量的糖原比油脂贮能多 C . 蔗糖和乳糖的组成中都含有葡萄糖 D . 纤维素是植物体的结构多糖
  • 6.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蛋白质不能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B . 蛋白质分子都含有 C . H、O、N元素

    C.蛋白质均由约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

    D .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 7.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相对分子质量以万乃至百万计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称为生物大分子 B .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C . 碳骨架一般有直链、支链和环状三种结构 D . 淀粉、蛋白质和核苷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 8. 下列实验材料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能产生紫色反应的是(  )
    A . 多肽 B . 稀释的蛋清液 C . 煮沸的豆浆 D . 氨基酸
  • 9. 下列各种细胞中,不用显微镜也可以看到的是(  )
    A . 人类卵细胞 B . 肾小管细胞 C . 平滑肌细胞 D . 胰岛细胞
  • 10. 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存在基质的是(  )
    A . 液泡 B . 叶绿体 C . 线粒体 D . 细胞核
  • 11.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 . 都含有DNA,RNA和核糖体 C . 是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 D . 都跟细胞能量转换有关
  • 12.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一般活的细胞都既能合成酶,也能合成ATP B . 酶的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 C .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 酶和ATP都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 13. 下列有关溶酶体叙述,错误的是(  )
    A . 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 B . 溶酶体进行的是细胞内消化 C .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产物都被细胞排出 D . 溶酶体对于保证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 14. 下列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并控制细胞运动和胞内运输 B . 细胞骨架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由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的网状结构 C . 中心体、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等结构都是由微丝构成的 D .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与肌肉细胞的收缩都需要微丝的参与
  • 15.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探究、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离不开显微技术的支持 B .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的共同提出是细胞学说的基础 C .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认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 .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16. 如图表示磷脂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是非极性的磷脂的“头”,乙是极性的2条长长的脂肪酸链 B . 它与油脂、固醇都属于常见的脂质,溶于有机溶剂 C .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的合成场所几乎全部由粗面内质网合成 D . 该物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
  • 17.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膜是细胞核的边界,由单层膜构成 B . 核孔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C . 染色质由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及少量RNA构成,且容易被酸性染料染色 D . 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
  • 18.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橙黄色 B . 切好的花生子叶薄片应置于培养皿的水中 C . 在切片上滴加清水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D . 用毛笔挑选出最薄的花生子叶切片放到载玻片中央
  • 19. 下列关于细胞内囊泡的生理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囊泡运输的物质主要有两类 B . 囊泡运输物质过程需要多种信号分子 C . 囊泡运输仅包括囊泡形成和运输过程 D . 囊泡运输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
  • 20.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 . 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 . 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D . 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 21. (2021高二下·吉林期中) 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 . 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 . 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 . N、S含量说明该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 D . 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P,此化合物可能作为遗传物质
  • 22. 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某些细菌有些未被消化,经过长期共生成为线粒体,下列证据不支持上述推测的是(  )
    A . 线粒体中的核糖体结构与细菌中的核糖体相同 B . 线粒体的内膜成分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C . 线粒体的DNA与细菌的DNA均为环状 D . 线粒体中大多数蛋白质由细胞核DNA控制合成
  • 23.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细胞器具有单层膜结构 B . 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 . 丙合成的物质遇本尼迪特试剂呈紫色 D . 细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 24. 瘦肉精是一种可以用来提高瘦肉率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脂质合成、催化脂质降解、促进蛋白质合成、实现对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和再分配。据此推测,瘦肉精对细胞器的作用最可能是(  )
    A . 使内质网的活动减弱,核糖体的活动加强 B . 使内质网的活动加强,核糖体的活动减弱 C . 使溶酶体的活动加强,线粒体的活动减弱 D . 使溶酶体的活动减弱,线粒体的活动增强
  • 25. 甲图表示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乙图表示将A、B两种物质混合,再在T1时加入某种酶后,A、B两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实验均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活性 B . 若乙图中的物质A是淀粉,则B可以是麦芽糖,该酶可以是麦芽糖酶 C . 乙图中T2时刻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浓度 D . 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中,温度和pH都属于无关变量
二、综合题
  • 26. 如图表示一种有机化合物的部分结构简式(图中用虚线表示省略的有机化合物部分结构),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化合物是由种氨基酸在(场所)经(方式)形成的,该化合物称为
    2. (2) 上述结构中,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于,氢来自于,结合该图分析,该化合物含有个氨基,个羧基。
    3. (3) 该化合物区别于其它同类化合物在于各不相同,由一条或几条该类化合物盘曲、折叠,从而形成具有其独特的蛋白质分子。
  • 27. 细胞膜是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屏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根据下图细胞膜的模型图,回答问题:

    1. (1) 该图表示细胞膜的模型,可以看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2. (2) 图中4表示分子,它主要位于该层的疏水环境中,但也具有很小的亲水基团,与磷脂头部连接,使其具有的调节作用。
    3. (3)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一样也有部分,图中1和2分别表示 两种物质,它不仅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且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4)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生物膜重要的,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通过(成分)来实现的。
  • 28.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形态、结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生命系统通过各个层次的信息和反馈调节等活动维持其自身稳定,执行其正常功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乙图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的模式图。判断它们是真核细胞的主要理由是
    2. (2) 对比甲图和乙图,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为(填序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甲图、乙图都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填名称)。
    3. (3) 甲图中直接参与[2]构建的细胞器是(填名称),它在动物细胞中可以参与形成的细胞器是(填名称),其作用与甲图中(填细胞器名称)在植物细胞中的某一项作用相似。
    4. (4) 如果乙图是可以产生分泌蛋白的腺细胞,向该细胞内注射有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同位素将在细胞器中出现,出现的顺序依次为(填序号) , 这种研究氨基酸变化路线的技术叫,在此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由(填细胞器序号)提供。
  • 29. 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我们一般称极少数特殊的酶为酶。
    2.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答出两项即可)。
    3. (3) 据图分析,抑制剂(填类型)的作用最可能是使酶分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剂(填类型)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4. (4) 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小组的实验过程应是:

      a.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将每组分为份;

      b.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抑制剂Ⅰ,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Ⅱ,③中加入

      c.在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分别与等量的的底物混合;

      d.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记录实验结果并绘图。

  • 30. 回答下面与课本活动有关的几个问题:
    1. (1) 在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中,在染色和制片时,吸水纸用了哪几次?(说明具体用处)
    2. (2) 在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中,在加入化学试剂后,都需要与比较,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3. (3) 在活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中,思考胞质环流对于活细胞有什么意义?
    4. (4) 在活动《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中,选择制作模型的材料有哪些考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