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20 浏览次数:1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色体 B . 人的红细胞以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C . 单细胞生物主要进行无丝分裂 D . 硝化细菌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
  • 2. 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因为(  )
    A . 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 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 . 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 D .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
  • 3. 生活不规律、抽烟、酗酒、熬夜、汽车尾气、炒菜油烟等都存在致癌因素,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引起癌变的可能,这种癌症就是“生活方式癌”。下列有关“生活方式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 熬夜可能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易发生癌症 B . 抽烟、酗酒易导致细胞癌变相关的基因突变 C . 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就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D . 只有接触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才会引起癌变
  • 4. 下列生物中,性状的遗传可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
    A . 酵母菌 B . 蓝细菌 C . 乳酸菌 D . 噬菌体
  • 5. 两株黄色子叶豌豆杂交,后代子叶黄色和绿色的比例如下图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A . Yy和yy B . YY和YY C . Yy和YY D . Yy和Yy
  • 6. 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具有下列各组基因型的个体,其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 EeRr、EERr B . eeRr、EeRr C . Eerr、eerr D . eeRr、EERR
  • 7. “DNA指纹技术”指用合适的酶将待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然后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形成DNA指纹图。“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
    A . 稳定性 B . 特异性 C . 多样性 D . 可变性
  • 8.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糖蛋白 B . 保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C . 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遗传物质 D . 后代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变异
  • 9. 在二倍体生物体内,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是 (   )
    A . 都有同源染色体 B . 都有纺锤体的形成 C . 都有着丝点分裂 D . 都有染色体移向两极
  • 10.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 (   )
    A . 配子的传递规律 B .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C . 性状的传递规律 D . 基因的传递规律
  • 11. 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史的正常女子结婚,理论上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
    A . 0 B . 1/2 C . 1/4 D . 1/16
  • 12.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 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 . 可在细胞核和核糖体上进行 C . DNA的两条链均可作模板 D . 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作原料
  • 13. tRNA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图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是 (   )

    A . AGC B . UGC C . ACG D . UCG
  • 14. (2016高一下·永兴期末) 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与性状之间呈线性关系 B .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C .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基因多样性决定了性状的多样性
  • 15. (2020高一下·海淀期末)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周期的(   )
    A . 分裂间期 B . 分裂期的前期 C . 分裂期的中期 D . 分裂期的后期
  • 16. 下列果蝇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 . 受精卵 B . 精原细胞 C . 精细胞 D . 体细胞
  • 17. 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A . 杂交育种 B . 多倍体育种 C . 单倍体育种 D . 诱变育种
  • 18. 若要鉴定表现岀显性性状的豌豆和果蝇是否属于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依次是(   )
    A . 自交、自交 B . 自交、测交 C . 测交、自交 D . 测交、测交
  • 19. 若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每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F1代中,可能的基因型种类有(   )
    A . n种 B . 2n C . 3n D . n3
  • 20. 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A . 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 B . 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C . 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 D . 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 21. (2020高一下·海淀期末)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 .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 .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 22. 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径(d)为显性。下列关于豌豆株高性状及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自然状态下高茎豌豆繁殖,子代一般不出现性状分离 B . 测交后代中高茎:矮茎=1:1,与雌雄配子数相等有关 C . 高茎豌豆作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前,应在开花后及时去掉雄蕊 D . 只有矮茎豌豆作母本、高茎豌豆作父本杂交时,子代才会同时出现矮茎和高茎
  • 23.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为完全显性,则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
    A . 9:3:3:1 B . 1:1:1:1 C . 3:1:3:1 D . 15:1
  • 24. 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遗传和变异都具有普遍性 B . 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C .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性状一定会改变 D .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
  • 25. 让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出现了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新品种,出现这种变异现象的原因是 (   )
    A . 性状分离 B . 基因突变 C . 染色体变异 D . 基因重组
  • 26. (2020高一上·朝阳期末) 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当染色单体数为92条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
    A . 前期、中期 B . 中期、后期 C . 后期、末期 D . 间期、末期
  • 27. (2016高一下·锦州期末) 下列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

    A . B . C . ①③ D . ②④
  • 28. ρ因子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中,是一种与转录终止有关的蛋白质。它与RNA的共性不包括(   )
    A . 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 B . 基本单位都是小分子 C . 合成的过程都需要转录 D . 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 29.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能(   )
    A . 产生新的基因 B . 改变基因的个数 C . 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 . 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 30. 5月22日,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逝世,全国人民深切缅怀。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研究团队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造福了全世界人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培育杂交水稻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 B . 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C . 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可以产生新的水稻基因型 D . 该育种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 31. 下列关于“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并探讨其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调查的患者应足够多 B .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C . 可利用多个患病家系的调查数据,计算其发病率 D . 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 32. 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 .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推理内容 D .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33. 高等生物体内时刻都有许多细胞在进行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 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B . 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C .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D . 在有丝分裂前期由于染色体复制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
  • 34. 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代谢中,下列过程不会发生的是 (   )

    ①酶和底物特异性结合②染色质→染色体③[H]+O2→H2O    ④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⑤H2 O→[H]+O2

    A . ②④ B . ③⑤ C . ②⑤ D . ③④
  • 35. 遗传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约翰逊将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 B . 沃森和克里克认为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 . 摩尔根是第一个把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 D .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进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36.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若不加碳酸钙则滤液呈淡绿色 B .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浸泡可使根尖细胞分离 C .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若观察的细胞呈长方形则细胞不分裂 D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菌可将无毒的R菌转化为有毒的S菌
  • 37. 下图所示的过程中,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

    A .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③④
  • 38. 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诱变育种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 . 能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法只有杂交育种 C . 基因工程育种所用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D . 培育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 39. 某夫妇去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已知男子患某种遗传病,其父母和妻子均正常。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
    A . 可以排除该男子患细胞质遗传病和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可能性 B . 若丈夫有患同种病的妹妹,则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均等 C .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丈夫家族中女性患该病的风险较高 D . 可以通过观察丈夫的组织细胞装片判断该病是否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40. 人的听觉形成与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密切相关。a基因纯合导致传导性耳聋;b基因纯合导致神经性耳聋;aabb个体表现为综合性耳聋。下图为某家系遗传图谱,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1号和2号个体均不可能是综合性耳聋 B . 8号和10号个体都有可能为纯合子 C . 若7号和8号婚配,子女可能出现3种类型的耳聋 D . 若3号和4号再生一个女孩,患神经性耳聋的概率为7/16
二、综合题
  • 41. 我国最新发布的肿瘤年报显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专家指出,肿瘤对我国人口健康的危害很大,需要大众提高防控意识。请回答:
    1. (1) 癌细胞是指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发生突变,导致细胞连续进行分裂成为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易在人体内分散和转移,原因是
    2. (2) 下图甲表示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3种途径:

      ①推测上图中所示蛋白质的功能是

      ②由图可知,此蛋白质的增强或增加与细胞癌变有关。

      ③如图乙为结肠癌发生的遗传学原理:

      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据图推测这是因为细胞癌变是的结果。

  • 42. 科学家从果蝇基因组中分离出控制生物昼夜节律(即生物钟)的基因(PER基因),其表达产物PER在清晨会被降解,在夜间又会在细胞核积累,导致果蝇逐渐进入睡眠状态。生物钟也是靠着这种机制影响着其他多细胞生物(包括人类)。PER基因的表达与关闭机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PER基因表达的产物是PER蛋白,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2. (2) PER基因转录与PER基因复制的区别是(答出2点即可)。
    3. (3)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人在夜间犯困很可能是因为夜间PER蛋白在细胞核积累,抑制了;而在清晨醒来很可能是因为
    4. (4) 除图中所示外,完善的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得流向还包括
  • 43. 小鼠的黄毛(B)对灰毛(b)为显性,短尾(R)对长尾为(r)显性,以一只黄毛雌鼠与一只灰毛雄鼠做亲本,经多次交配,F1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黄毛:灰毛=1:1。请回答:
    1. (1) 依据该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排除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
    2. (2) 用F1中灰毛雌鼠与黄毛雄鼠杂交,经多次交配,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证明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 (3) 若(2)小题的判断成立,已知控制小鼠尾型的基因(R/r)位于常染色体上,用一只短尾灰毛雄鼠和一只短尾黄毛雌鼠杂交,经多次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短尾灰毛小鼠所占比例为3/8,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44. 研究小组在分析某植物花色时,用红花和白花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均开红花,F2的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粉色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小组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如下解释:

      ①该植物花色由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当A基因不存在,B基因存在时,花色为

      ②亲本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2. (2) 为验证以上解释,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遗传实验,请简述实验过程及预期结果
三、实验题
  • 45. 赫尔希和蔡斯研究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搅拌时间不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
    2. (2) 若1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2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未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有个,出现该数目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3. (3) 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若搅拌5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则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