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0-14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A . 星云——一闪即逝 B . 行星——圆缺多变 C . 彗星——拖着长尾 D . 月亮——轮廓模糊
    3. (3) 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 . 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B . 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 . 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 . 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 2.   2019年1月14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火星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比地球质量小 B . 比地球密度小 C . 距离太阳远 D . 比地球体积小
    2. (2) 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主要原因是(   )
      A .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C . 火星大气密度小 D . 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 3.   2019年1月21日13时4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文昌超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将专门为海南及南海区域提供遥感信息服务,是海南省首颗上天运营的商业卫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文昌超算一号”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 煤炭 B . 太阳能 C . 石油 D . 天然气
    2. (2) 与地面相比,“文昌超算一号”接受的能量特点及原因分别是(   )
      A . 多 距离太阳近 B . 少 距离太阳远 C . 多 大气影响小 D . 少 大气影响大
  • 4.   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和日冕物质大量抛射。这是第24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强太阳风暴来袭。下图为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及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图中数字代表太阳活动的周期数。

    1. (1) 资料中的“最强太阳风暴”是指(   )
      A . 黑子 B . 太阳风 C . 耀斑 D . 日冕物质抛射
    2. (2) 2017年太阳黑子数所处阶段为(   )
      A . 显著上升 B . 显著下降 C . 接近波峰 D . 接近波谷
    3. (3) 太阳爆发活动之后的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和拍摄地点是(   )
      A . 北冰洋沿岸 B . 青藏高原 C . 赤道附近 D . 撒哈拉沙漠
  • 5. 印度尼西亚有“地震之国,火山之邦”之称。下表为印度尼西亚两次地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位置

    震级

    震源深度

    2020年1月7日

    苏门答腊岛北部

    6.3级

    10千米

    2019年7月7日

    马鲁古海

    6.8级

    50千米

    1. (1) 苏门答腊岛北部6.3级地震、马鲁古海6.8级地震分别发生在(   )
      A . 地壳 上地幔 B . 上地幔 地壳 C . 地壳 地壳 D . 上地幔 下地幔
    2. (2) 马鲁古海地震后,地震波从震源传播至地面过程,波速的变化特点是(   )
      A . 增大 B . 减小 C . 纵波消失 D . 横波消失
  • 6.   2020年6月1日,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克柳切夫火山喷发,烟柱高达5 500米。火山灰尘蔓延到火山以东180千米的地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
      A . 岩石圈 B . 地核 C . 地壳 D . 软流层
    2. (2) 火山灰向东蔓延的力量来自(   )
      A . 大气圈 B . 水圈 C . 岩石圈 D . 生物圈
    3. (3)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A . 喜马拉雅山 B . 黄土高原 C . 四川盆地 D . 太平洋
  • 7.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 古生代  三叶虫 B . 中生代  恐龙 C . 新生代第四纪  哺乳类 D . 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2. (2) 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 温暖湿润的草原地区 B .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 温暖湿润的森林地区 D . 干旱的陆地环境
  • 8.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
      A . A层 B . B层 C . C层 D . C层以上大气层
    2. (2) 冬季,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广州  ②上海  ③北京  ④哈尔滨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④①③
    3. (3)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气温变化和云、雾、雨、雪天气发生在(   )
      A . A层 B . B层 C . C层 D . C层以上
  • 9.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
      A .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 B . 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 .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D .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2. (2)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 . 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 .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 . 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3. (3) 出现浓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醒目,原因是(   )
      A .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 . 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 .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 . 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 10.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
      A . 地面辐射 B . 大气辐射 C . 太阳辐射 D . 大气逆辐射
    2. (2) 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3. (3) 图中①②③④处中,气温最高的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11. (2021高一下·德清开学考)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最低的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2. (2) 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 . 16时至次日9时 B . 9时至16时 C . 18时至次日6时 D . 6时至18时
  • 12.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东南亚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 . 该区域降水增加 B . 该区域地下径流增加 C . 该区域蒸发量不变 D . 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2. (2) 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下列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开发地下水 B . 围湖造田 C . 封山育林 D . 人工降雨
二、综合题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4月11日,HiRISE科学团队发布了一张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拍摄的非常有趣的火星照片,照片中火星西南部浅色物质展现出形似传说中中国龙的动物形态。据研究,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

    材料二: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主要数据。

    金星

    地球

    火星

    轨道半径(天文单位)

    0.720

    1.000

    1.524

    公转周期

    0.62年

    1年

    1.88年

    自转周期

    243天

    23时56分

    1.03天

    相对质量(地球=1)

    0.82

    1.00

    0.11

    相对体积(地球=1)

    0.86

    1.00

    0.15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480 ℃

    32 ℃

    -23 ℃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CO2、N2

    1. (1) 按天体的基本类型划分,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星;三者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2. (2) 从结构特征看,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行星。
    3. (3) 根据数据推测,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颗天体中,表面温度最高的是,主要原因是
    4. (4) 根据上表数据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比较移居金星和火星的利弊条件,并完成下表。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金星

      质量、体积与地球接近

      大气共性:缺乏

      温度高

      火星

      周期与地球接近;平均温度与地球差别不大

      小,④小,大气稀薄

    5. (5) 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情有独钟,为什么?
  • 14.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2. (2) 从图中分析,A层是,B层是,C层是
    3. (3) 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4. (4) 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层,发射人造卫星在层。(填字母)。
  • 1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 (1) 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
    2. (2) 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 (3)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 (4) 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