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不属于保障生殖健康措施的是(   )
    A . 婚前检查 B . 晚婚晚育 C . 选择性流产 D . 遗传咨询
  • 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B . 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时,会影响除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物的生存 D . 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
  • 3. 图模拟的是一个四分体,图中的数字代表染色体上的不同区段,据此判断其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

    A . 易位 B . 倒位 C . 缺失 D . 交叉互换
  • 4. 下列有关新冠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新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能通过咽拭子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的RNA B . 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 . 检测疫苗接种者血液中的新冠抗体含量可评价疫苗的有效性 D . 新冠患者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 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能够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 紫外线、亚硝酸盐和某些病毒都可能是致癌因子 C . 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减小 D . 胚柄的退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炎症部位肿胀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有关 B . 剧烈运动后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呈弱酸性 C . 夏季进入空调房时,人体的散热增加产热减少 D . 血糖浓度的稳定主要依赖神经调节
  • 7. 下列关于果胶酶和α-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果汁制作中可通过固定化果胶酶降低生产成本 B . 果胶酶在果汁制作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可用95%乙醇检验 C . 生产α-淀粉酶的枯草杆菌适合生长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 D . 淀粉通过固定化α-淀粉酶柱的流速过慢会导致产物全部变成麦芽糖
  • 8. 家鸡种群中普遍存在着变异,人们利用这些变异材料培育出家鸡新品种,这种人工选择(   )
    A . 是不定向的 B . 前提是可遗传的变异 C . 直接对象是基因型 D . 可培育出新的物种
  • 9.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去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物质①是[H],物质②是酒精 B . 过程A能产生物质①、CO2和ATP C . 催化过程B的部分酶位于线粒体内膜 D . 丙酮酸经过程C有少部分能量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 10. 为挑选适合盐碱地种植的品种,将三种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直到细胞的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显微镜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 实验前乙细胞液浓度最小 B . 图示甲的细胞液浓度小于丙的细胞液浓度 C . 乙的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蔗糖溶液 D . 乙植物更适合栽种在盐碱地
  • 11.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果酒发酵液的乙醇浓度接近15%时,乙醇氧化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B .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酵母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C . 甘露醇在培养醋杆菌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D . 制作泡菜时,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1分钟可以使泡菜更脆
  • 12. 下列有关生物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时,可以只选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数量统计 B . 搭建DNA分子的结构模型时,随机选用碱基对体现DNA分子的多样性 C . 绘制大肠杆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模型时,需要表示出5种生理过程 D . 构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时,脂双层中的两层不完全相同
  • 13. 下图为某一调查期间雪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波动情况,下列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 猞猁种群的数量波动为非周期性波动 B . 雪兔K值的大小受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 C . 调查期间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 D . 绘制雪免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0个个体
  • 14. 某湖泊是在原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为飞禽、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该湖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 . 该湖的飞禽、水生动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C .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湖的白鹭种群密度 D . 从湖心到湖岸依次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15. 炎性甲亢是由于炎症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通过管道分泌到血液 B . 人体内含碘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 C . 患者单位时间耗氧量较正常时下降 D . 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较正常时高
  • 16. 为验证酶的专一性,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号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

    2mL

    2mL

    2mL

    2mL

    2mL

    2mL

    1%淀粉溶液

    3mL

    3mL

    3mL

    2%蔗糖溶液

    3mL

    3mL

    3mL

    新鲜血液

    1mL

    1mL

    蔗糖酶溶液

    1mL

    1mL

    A . 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酶的种类 B . 表中1、2、4、5组均属于对照组 C . 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D . 若试管1和5出现阳性反应则说明淀粉中混有蔗糖
  • 17. 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水稻,可以避免减产 B .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高时,诱导芽的生成 C . 赤霉素与脱落酸对种子萌发具有对抗作用 D . 用乙烯处理猕猴桃,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 18. 下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三个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处K+外流、b处Na+内流均为易化扩散 B . 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 C . 由c处可知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D . 图中既有兴奋的传导,也有兴奋的传递
  • 19. 甘蓝型油菜是由白菜(2n=20,AA)和甘蓝(2n=18,CC)杂交后,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新物种。其中A、C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此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B . 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成为AACC C . 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数目为38 D . 白菜和甘蓝属于同一物种
  • 20.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含有35S的噬菌体应由含有35S的大肠杆菌培养获得 B . 培养时间不影响该组放射性检测结果 C . 离心使子代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D . 上清液中能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
  • 21. Mad2蛋白可以控制细胞周期的进程:其机制是Mad2蛋白提供一个“等待”信号延缓后期的起始,直到所有染色体着丝粒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该蛋白会消失:若染色体受到两极相等拉力时该蛋白也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Mad2蛋白会延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B . Mad2蛋白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发生非整倍体变异 C . Mad2蛋白异常的细胞在染色体错误排列时停止在中期 D . 当染色体只受到一极拉力时,人为提供对极拉力,可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 22. 内质网膜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时,LC3-I蛋白被修饰成LC3-II蛋白,LC3-II蛋白促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完成对损伤线粒体的降解。下表为研究不同运动强度与大鼠细胞中LC3蛋白相对含量关系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LC3相对含量

    对照组

    中等强度运动组

    大强度运动组

    LC3-I蛋白

    1.1

    0.7

    0.5

    LC3-II蛋白

    1.1

    1.5

    1.7

    A . 运动可促进LC3-I蛋白修饰形成LC3-II蛋白,且随着运动量的增大而增大 B . LC3-II蛋白是溶酶体识别自噬体的信号 C . 损伤线粒体的降解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 . 内质网膜能合成LC3蛋白
  • 23. miRNA是真核细胞内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Bcl-2基因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以参与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Bcl-2基因的多个部位可同时启动转录以提高效率 B . Bcl-2基因和miR-15a基因的转录产物均需要加工 C . miR-l5a基因表达的产物能抑制细胞凋亡 D . 图中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②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
  • 24.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破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了8个子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则所有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50% B . 若细胞先后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则所有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25% C . 若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32p D . 若细胞先后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则后期Ⅱ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32p
  • 25. 遗传工作者对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了调查,绘制系谱图如下所示。已知Ⅱ-4无致病基因,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9%。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 若只考虑甲病,Ⅲ-3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 C . 若只考虑甲病,Ⅱ-1与乙病患者结婚,生下患甲病儿子的概率为5/19 D . 若Ⅲ-5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患者,则是其父亲产生精子过程中M Ⅰ异常导致的
二、综合题
  • 26. 图1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丙中有若干种关系密切的生物。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乙属于。乙及丙中生物之间通过关系形成食物链。过程②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2. (2) 若a代表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则第一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2中的II代表第二营养级对有机物的第次生产,可用于第二营养级的。要推测丙中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可以对它们的进行计算。

    3. (3) 《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或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种碳交易实施的理论基础是碳循环具有。为了使碳排放量净值为零,碳排放者需要购买碳抵消额,通过等方式以抵消其所排放的碳量。
  • 27. 图I是黄瓜的部分光合作用生理过程,I和II是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图2表示在相对封闭的大棚内,黄瓜植株的表观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

    1. (1) 图1过程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中活跃的化学能。I和II位于。采用法分离色素,再比较黄瓜果皮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2. (2) 乙侧H+浓度高于甲侧的原因有:①PQ对H+进行跨膜运输;②;③产生NADpH消耗H+
    3. (3) 图2中测量光合速率的指标是。A、E两点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A点的光强度 (>、=、<)E点的光强度。
    4. (4) 13时,叶片中 (激素)含量增加,引起气孔关闭,从而减弱了循环。生产实践中,瓜农常适时打开大棚的目的是 。(答出2点)
  • 28. 某昆虫的长翅和残翅、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亲本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长翅刚毛(♀)×

    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长翅刚毛(♂)=1: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3: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3:1

    实验二

    长翅刚毛(♂)×残翅截毛(♀)

    长翅刚毛(♀):长翅截毛(♂)=1:1

    ♀、♂: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3:1

    1. (1) 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 。由此可以判断长翅和残翅是由 上的基因控制的,截毛的遗传方式是
    2. (2) 实验一F2中长翅刚毛雄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实验二F2中长翅刚毛雄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让实验一F2中的长翅刚毛雌个体和实验二F2中的长翅刚毛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为长翅刚毛的概率是
    3. (3) 为进一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实验一F1雄个体与另一雌个体进行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
三、实验题
  • 29. 厨余垃圾易被微生物降解,以下是研究人员对几种微生物分解菌进行筛选的过程,请回答。
    1. (1)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①从庄稼地、烂稻草堆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由此说明寻找目的菌株的思路之一是

      ②初步筛选的过程:在不含糖类的固体培养基上铺一张去除了淀粉的滤纸,再在滤纸上等距离地放9个小土粒,然后置于底部盛水的培养箱中培养几天。滤纸发生液化。滤纸去除淀粉的目的是,以滤纸的液化程度作为的标志。

      ③筛选到纤维素分解菌是混合菌,通过纯化得到的多种菌株单独存在时分解能力都较差,试分析原因:

    2. (2) 蛋白质分解菌的筛选

      ①取土样,用进行稀释,放在摇床上振摇一段时间,振摇的目的是使菌体

      ②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通过测量判断菌株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

      ③将初步筛选的菌株接种到以酪蛋白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控制摇床的转速和,振荡培养24h。

      ④测定酪蛋白的含量:已知酪蛋白与福林-酚试剂反应产生蓝色,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法定量。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曲线的制作。用蒸馏水配制。与福林-酚试剂反应后,测定并制作以的标准曲线。第二步,样品的测定与计算。

  • 30.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炎、免疫调节等。已知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欲进一步研究姜黄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雄性小鼠60只(鼠龄8周,体重20+2g),5%DSS 溶液,姜黄素溶液,SASP溶液,25mL/L的乙醇,蒸馏水等

    (要求与说明:5%DSS溶液用于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姜黄素溶液和SASP溶液均溶解于乙醇中;SASP溶液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常伴有体重下降,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TNF-α和IL-10的测量方法不作要求)

    1. (1) 实验思路:

      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将全部小鼠随机均分成4组,编号甲、乙、丙、丁。甲组每日自由饮用蒸馏水100mL,其它各组小鼠每日饮用,连续两周。

      ②各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乙、丙、丁三组分别每日相同时间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姜黄素溶液、SASP溶液、。每日记录

      ③7天后,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取出4组小鼠结肠组织,对比各组结肠溃疡糜烂情况并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α和IL-10含量。

    2. (2) 实验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得到明显改善的小鼠结肠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请绘制柱状图表示乙和丁的实验结果
    3. (3) 分析与讨论:

      ①控制TNF-α合成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通过实验可知, (选“TNF-α”或“IL-10”)会加重炎症反应。

      ②IL-10能够抑制产生白细胞介素-2,还可以降低巨噬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的含量,损害巨噬细胞的能力,从而抑制了细胞免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