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8-16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感召力的符号载体,它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翻检近年来文学中的英雄叙事时,我们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曾经闪耀着精神光彩的“高大上”的英雄逐渐走向人性泛化的“庸常”英雄,真正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仍属凤毛麟角。因而,及时准确、生动、鲜活地塑造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本质内涵、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英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一方面,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良莠不齐甚至颠倒黑白的信息考验着受众理性思辨的能力,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造成了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戏谑、调侃、否定甚至污蔑。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从来都是关乎社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否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难以协调立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新时代迫切需要一个又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被受众集体记忆的英雄形象来夯筑社会的精神高地、树立民众的价值坐标。

    另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下的文艺作品理应着力塑造当代英雄,应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以电影《战狼Ⅱ》为代表,主人公冷锋身上承载着新时代富国强军背景下铁血军人的豪情和壮志,承载着属于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也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和反馈。置身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超级英雄”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前进中的祖国鼓与呼。众所周知,“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其诞生与美国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美国人为之骄傲的“美国梦”,其深层次折射的更多的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应该有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应运而生。

    此外,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典英雄形象。在张扬个性、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在偶像的选择上渠道太多,受到的干扰也太多。朱光潜在《谈英雄崇拜》一文中谈道:“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文艺作品要围绕主流价值观发出坚定的声音,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这一代青年人自己的英雄形象、精神偶像。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英雄叙事绝非单纯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受到严重冲击,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 B . 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迎。 C . 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择渠道太多,致使对经典英雄形象的选择受到干扰,这些英雄形象难以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 D . 文艺作品围绕主流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青年人的英雄形象,是为了让青年人抛开对“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追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英雄形象的重要作用、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匮乏的现实入手,论述了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B . 第二段着重论述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是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问题,从反面着笔,针砭时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 . 文章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的论述,证明了伟大的人格对于青年人的教育价值。 D .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英雄形象塑造的必要性,都紧紧扣住了“切中时代脉搏”这个要求,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上的英雄形象,只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也可以被塑造为新时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偶像。 B . 在新媒体时代,净化网络环境,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加强主流价值的宣扬,也是树立英雄形象的必要手段。 C . 不管是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还是美国式的“超级英雄”,都体现了个人力量与民族情怀的结合,因而值得肯定。 D . 英雄形象是英雄人格的具体化,所以在肉身存在与精神属性两者之间,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而非精神属性。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可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一至三类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四类为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五类及以上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40个国考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点为1316个,占67.8%。但是,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恶化更使城市水短缺雪上加霜。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也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共设施;工业废水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等形成的,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摘编自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

    材料二:

    处理工艺

    单位污水投资

    (元/吨)

    单位污水处理费(元/吨)

    单位污水耗电

    (度/吨)

    单位污水用地(平方米/吨)

    鼓风曝气

    833

    >0.25

    0.64

    1.21

    氧化沟

    574

    0.25

    0.23

    1.20

    人工湿地

    138

    0.20

    0

    2.79

    (摘编自沈耀良等《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

    材料三:

    城市污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一般会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一级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可采用筛滤截留法等。二级处理,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弥补二级处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

    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利用闲置盐碱地,共占用芦苇荒地80公顷。污水进入湿地后,芦苇繁密的茎叶减缓水流速度,过滤并加速沉降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同时,基质表面和芦苇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物被基质和芦苇根系截留、过滤与吸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膜的吸收、网化及异化作用而 被去除,或作为养分与元素被芦苇根系直接从水体中吸收。

    芦苇有适应缺氧土壤条件的结构与特征。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传送到根区,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且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被去除。最后,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基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并且,芦苇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源茵。

    经过该市河水厂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淡水养鱼和水生植物种植。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摘编自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

    1. (1) 下列对“地表水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表水的类别划分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 B . 四类地表水属于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有时可用于水产养殖。 C . 工业废水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 D . 从降雨期污染物含量来看,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考断面中合格饮用水源占多数,这应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分不开。 B .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存在较为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域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的处理力度。 C . 芦苇的根系能够直接从水体中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膜吸收同化及异化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有效处理污水的目的。 D . 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时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三个阶段也可共用同一种方法。
    3. (3) 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某沿海城市污水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 3. (2020高三上·青铜峡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去北京

    李全

    “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

    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

    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

    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我问,你去过北京啦?

    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

    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

    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

    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ー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

    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

    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B .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 C .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 D .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
    2. (2)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 (3)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武灵王立。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召楼缓谋曰:“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 , 奈何?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于是肥义侍,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闇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于是遂胡服矣。武灵王初以长子章为太子,二十七年五月戊申 , 大朝于东宫,废太子章,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自号为主父。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还归,行赏,大救,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貌修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作乱。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为天下笑。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B .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C .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D . 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B . 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年的术语,“戊”居地支的第五位。 C . 宗室,是指同一祖宗的贵族,本文中特指赵武灵王的宗族。 D . 北面,是指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面朝北方,有臣服于人的意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武灵王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他继位之后,认为自己没有称王的实力,让国人称自己为“君”。 B . 赵武灵王移风易俗,勇于创新。他认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就要灭亡,因此力推胡服骑射。 C . 赵武灵王勇武过人,胆识非凡。他亲自装扮成使者入秦,趁机观察秦国的地形与秦昭王的为人。 D . 赵武灵王犹豫迟疑,举棋不定。他最初立少子赵何为赵王,后又反悔,想改立长子赵章为赵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②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楼    上

    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①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 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②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 B . 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自叹无补国事。 C . 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D . 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
    2. (2) 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尾联。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的观点。
    2.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在浔阳终年不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之后用“”两句突出琵琶女的演奏带来的与乡间音乐不同的艺术感受。
    3. (3)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原本二十几集就能讲清楚的故事,非要抻到四十几集;原本几个镜头就能交代明白的情节,硬要加入大量空镜或角色特写_____时间……电视剧的“注水”,已经是令行业和观众不满多时的现象。“注水”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当下,国内电视剧的销售论集数计价,集数越多的电视剧,出品方获得的经济收入越高,播出平台广告招商的收益也越高。在这样的_____模式下,不少出品方和播出平台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人为拉长剧集长度。

    为了治理这种乱象,国家广电总局提倡电视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但应当注意的是,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也不应是____。电视剧作为文艺产品,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其载体。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以提升整体品质的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因此,遏制电视剧“注水”,根本上是要提高电视剧的内容品质,按照内容情节的需要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延误  盈利  一把抓  量体裁衣 B . 拖延  盈利  一刀切  量体裁衣 C . 拖延  营利  一刀切  对症下药 D . 延误  营利  一把抓  对症下药
    2. (2)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注水”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 . 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的铁路。 C . 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为大湾区建设疏通了“主动脉”,便利了三地的交通往来。 D .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亚洲水塔”、“世界屋脊”的美誉。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以提升整体品质为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 B . 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本着提升整体品质为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 C . 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本着提升整体品质的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需要。 D . 我们判定一部电视剧是否“注水”,不应只依据集数多寡,而应本着提升整体品质为原则,依据艺术创作规律,看作品篇幅是否服从叙事需要。
八、语言表达
  • 8. (2016·新课标Ⅱ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字。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科技传播助力企业发展”第八场网上路演——大数据专场活动日前成功举办。该路演行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单位主办,旨在帮助科技企业精准对接创投机构,支持复工复产和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中国科协已举办在线教育、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与先进制造、智慧医疗、大数据专场8场路演,共为27个优质科技项目对接了400余位投资人,其中100余位投资人表达投资意向并和项目进行更深入对接。主办方透漏,下步还将继续根据科技创业者和创投机构的需求,开展系列路演活动。

九、材料作文
  • 10. (2020·石家庄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几乎获得最大程度的彰显。但人类对自然本身的价值、需求的关注依然极为有限,使得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海啸、地震、物种灭绝、资源枯竭乃至各种疫病肆虐横行的形式爆发出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